邱毅


【摘要】本文通過對越秀區某小學五、六年級男、女子足球比賽的傳球方式和局部戰術配合類型進行統計與分析,旨在探索出小學女子(高年級)足球訓練的實踐思路。結果表明:女子在短傳及局部戰術配合的運用效果優于男子,應在今后更加具有針對性地對女子足球這方面進行訓練。
【關鍵詞】小學女子? 足球? 技戰術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2-0150-02
足球是世界的第一大運動,在足球運動普及的過程當中,更多的學校廣泛開展足球教學和比賽,學生也逐漸加深了對于足球的關注度以及喜愛程度。在足球比賽當中,每一名隊員都可能影響到球隊的最終勝利,而想要強化個人技術,足球的基本功——傳球技術自然是無法繞開的重點環節。在小學階段低年級階段,男女生差異(對比高年級)小,訓練和比賽都較注重養成良好的技術和戰術習慣。進入了高年級(五、六年級),男女生在足球比賽中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到底是什么?會對訓練和比賽產生什么影響?以及如何根據這種差異來安排技戰術?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
本文以越秀區某小學為案例,通過調查和數據收集,給出五、六年級小學女子、男子之間的傳球方式比較,進一步探索出小學女子(高年級)足球訓練的實踐思路,意在總結出利于提升學階段女生參與足球訓練和比賽的策略。
1.研究對象與內容
研究對象:某小學五、六年級男女子足球隊員。
研究內容:統計足球8人制(或7人制)比賽中15m以內的短傳、15~25m以內的中傳、25m以上的長傳,這三類傳球方式在比賽中的成功率。
關于傳球成功的界定:傳球被隊友接到后算作傳球成功,與之相反則傳球算作失誤。但也有特殊情況,如果傳球明顯利于球隊,但由于隊友未能主動迎接,最終被對手搶斷,則也可記作成功。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閱讀有關足球戰術方面的書籍和著作,更深層次地學習足球研究理論,為本文進統計指標的選取以及統計尺度及概念的確定奠定基礎;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等網站對有關足球進攻戰術進行檢索,閱讀相關的期刊及論文,了解當下對足球比賽中進攻戰術研究的現狀及成果,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2)對比分析法
將通過統計所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整合,根據統計學中對數據處理的方法,將數據導入數據處理軟件SPSS25.0中,通過軟件處理的結果,對兩隊在比賽中戰術運用的情況進行分析,提煉出其中所表現出來的顯著性特征。
(3)數理統計法
根據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運用統計方法對所設定的技術指標進行分析,然后進行歸納,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結果和結論。
3.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該校五、六年級男、女班級足球聯賽中傳球方式和局部配合類型的統計,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到,在小學高年級足球比賽中,男女生傳球方式差異性較小,基本都以短傳為主,中、長傳為輔;從傳球的成功率看,女生的長傳成功率低于男生,只有35.58%(男生為56.44%);中傳成功率也不高,只有43.82%(男生為74.11%);但是在短傳上,女生成功率76.37%(男生為81.57%)。可以發現,在小學高年級比賽中,中長傳的成功率普遍不高,短傳的成功率明顯高于其他傳球方式。
由此可見,在小學階段的足球比賽,由于身體力量等原因,中、長傳的次數和成功率較短傳來看,明顯不足。進一步來看,在足球比賽中,女子的短傳配合明顯比男子出現的多且效果更好。而女子在長、中傳球方面,不僅實踐應用數量相對較少,同時應用的效果也相對較差。除開有關技術水平以及訓練時間等因素,其根本原因是男、女子在身心發展上的差異性造成的。
女子的肌肉重量大約占據體重的30%左右,而男子則在40%以上。同時在肌肉收縮能力方面,女子也要遠遠小于男子,這也導致在力量上,女子先天性小于男子,從而影響了女子的足球傳球力度。此外,力量的劣勢不但影響了傳球的距離,還影響了傳接球的效果。因為在傳球過程中,球的實際運行距離將會取決于運動員的擺腿速度、幅度。而短傳的作用力遠遠低于長傳。由于腿部力量的差異性,這也導致男子在發起長傳的過程中能夠憑借擺動速度進一步完成動作,實際表現出的動作幅度相對較短,具備較好的隱蔽性,很難被防守隊員所察覺,可女子在發起長傳的過程中,則十分依賴于腿部擺幅的增大,這樣動作的時間延長,很容易被對手球員所察覺,并迅速進行堵截,導致最終傳球效果的降低。
而從短傳配合類型來看,筆者依據參與短傳的人數,將局部配合分為二過一配合和三人(或以上)連續傳球的配合,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發現,女子在二過一配合中,成功率為64.08%,高過男子的58.82%,具有相對較為出色的戰術素養以及技術掌握能力。因為短傳配合絕不只是憑借力量,其更多的是需要依托動作的準確性以及協調性進行,而女子在動作節奏、協調性等方面都要強于男子,這十分有利于短傳配合。除此之外,女子大多情緒較為穩定、具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這就使得女生更加擅長展開以技巧為主的短傳配合。例如二過一配合,其除開要求進攻隊員要有密切的配合之外,還要接球球員具備較強的柔韌以及平衡性、協調性,這些方面都是女子要強于男子的因素。但是也可以看到,女子在多人連續傳球方面,成功率確不如男子。其原因是一般比賽中涉及多人傳球時,所需空間必然擴大,對力量和速度方面的要求就必然提高,女子的劣勢逐漸凸顯,成功率開始下降。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小學高年級階段女子力量素質的發展暫不完善,力量較弱的劣勢使得其在比賽中更加偏向于選擇短的傳球方式,同時,由于力量速度的劣勢使得女子在整體配合上更加困難,這也更加符合該階段女子身體成長規律。但跟同年齡段的男子相比較,女子因其節奏、協調和情緒穩定等方面優于男子,使得其短傳的成功率更高,在局部內的短傳配合更加有利。
4.2建議
依據青少年兒童身心的發展規律,抓住身體發育的敏感期,科學訓練,提高小學女子足球隊的力量速度水平,彌補女子足球的先天短板。訓練中強化局部戰術配合,提升整體戰術意識。充分發揮女子在動作節奏、協調性等方面的優勢,揚長補短,強化訓練局部配合。同時,通過戰術組合的方式,提升女子足球整體戰術配合能力。
參考文獻:
[1]任敏菁.新時期少體校足球后備人才培養實踐與思考[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9,27(2):22-24.
[2]馬超.教學比賽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運用思考[J]. 休閑,2019,204(12):61-61.
[3]黃永遠.初中體育中"校園足球"的教學方法探究[J].文淵(中學版),2019(7):449.
[4]王維,呂瑞.高中薄弱學校足球教育開展的實踐與思考[J].讀書文摘,2019(3):72-72.
[5]高麗.持續改善,走向精益——常熟市游文小學校園足球特色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華人時刊·校長版, 2020(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