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陶然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學生接觸知識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但由于網絡上各種信息層出不窮,信息良莠不齊,常常出現負面信息沖擊學生的思想,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比如現在許多學生在外國娛樂文化的引導下,產生了崇洋媚外,拜金浮躁等不良品質。這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不利于國家民族的未來,不利于推動社會發展進步。所以教師應大力開展體能素質教育,以便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和意志。同時,現在許多學生不愛運動、不愛勞動,致使身體素質低下,身體出現了各種癥狀,比如肥胖,肺活量低,近視等情況,不少學生處于亞健康狀態。
體育教學與文化教學截然不同。教師在進行傳授理論文化知識時,授課地點較為固定,方式較為單一枯燥,學生多數時間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無法使全身的肌肉運動起來。這種教學模式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壓力,學生長期處于封閉的環境中,也容易引發心理問題。體育教學相對于文化教學,它的教學陣地是開放的,教學模式是多樣的。它鍛煉的是學生的身體,讓學生在運動中能夠釋放壓力,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在體育運動中還可以促進學生良好品德、意志品質的形成,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生活。因此,教師一定要在體育運動中融入素質教育,借此促進學生良好品德、意志品質的形成。
一、針對學科特點進行品德教育
1.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嚴格的課堂紀律
想要在體育運動中促進學生良好品德意志的形成,學校及教師首先就要重視體育,大力支持體育教學,使體育教育可以正常地開展。教師可以針對不同體育項目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由于體育教學是在開放的空間內用多樣化的手段開展教學,加劇了教師的管理難度,這就更要求學生要在體育教學中嚴格遵守課堂紀律,確保體育教學充分開展實施下去,使體育教師正常施行教學方案。而讓學生嚴格遵守課堂紀律,也是為了鍛煉學生的紀律性,讓學生明白什么時候該做什么樣的事情。當學生有了約束之后,才會做到認真聽課,認真學習,才會做到令行禁止。如果在體育教學中,所有學生都不遵守課堂紀律,那么體育教學課堂將會變成一盤散沙,教師也就無法有效開展教學了。
2.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逐漸確立體育規則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要逐漸明確體育規則,讓學生的所有運動活動都要在規則范圍之內,以體現體育運動項目的公平性,也是為了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讓學生可以安全輕松地開展體育運動。體育教師要明確細化體育規則,制定好獎懲機制。當學生犯錯時,依據體育規則對學生進行處罰教育,確保體育規則的有效性與權威性。培養學生遵守規則,對學生今后走向社會將會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學習中遵守體育規則,明白規則之外的事情不能做,將來在社會上才能夠做到守法依法,不會做違法犯罪的事情。
二、結合內容進行品德教育
1.隊列隊形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體育教師還可以結合體育運動內容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在隊列隊形中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儀式感,不僅讓學生認識到規范之美,還能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列隊列行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紀律性,塑造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讓學生以更加飽滿的姿態應對學習和生活。在這個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培養學生養成積極參加體育運動、自覺遵守體育規則、做到令行禁止等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自控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應對處理外界的各種誘惑因素,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與提高。
2.艱苦訓練,鍛煉學生的頑強意志
在開展具體的體育運動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不同的體育項目訓練來鍛煉學生的頑強意志,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比如讓學生長跑,可以從整體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鍛煉學生堅韌不拔的品質。當然,體育教師應該因材施教,男生女生的體質不一樣,善于運動與平常不愛運動的學生的體質也不一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體質情況及心理特征來設置不同的教學訓練內容,使訓練內容更加具有針對性,這樣才可以讓每一個學生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在體育運動中得到鍛煉提升。
3.加強對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教育和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體育教師還可以在體育運動中加強對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讓學生能夠以積極向上樂觀的態度面對學習生活。比如教師在開展大活動的過程中,如拔河、接力等,就可以利用學生好勝的心態來加強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當學生感覺到運動比較吃力,堅持不住,想要放棄的時候,體育教師就可以對學生說些鼓勵的話語,或者設置相應的獎勵措施,使學生繼續堅持下去,等到學生完成了既定目標后,教師就可以贊揚學生,并就學生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所作出的一系列表現作出詳細評價,這樣學生就能夠知道自己還存在哪些不足,也能夠知道自己身上有什么優勢特點。這樣既能夠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又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直觀地認識自己,從而針對目前所存在的不足而做出改善,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提升。
三、創新方法進行品德教育
1.開展競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體育教師也可以創新方法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體育運動項目特別多,體育小游戲種類也極為豐富,為了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感受到體育的魅力和樂趣,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與熱情,教師可以改變原本的教學方式,革新教學內容,使體育運動和體育游戲更加具有趣味性,并在進行體育教學內容設計時貫穿品德教育,這樣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就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實現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體育教師也可以利用開展競賽等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設置獎勵。然后讓小組進行合作比賽。這樣就可以通過學生的好勝心,實現體育團體活動,在競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了小組的榮譽,學生也會盡力拼搏。
2.開展團隊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現體育精神
想要在體育運動中貫穿素質教育,實現對學生良好品德意志的培養,體育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團隊活動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并在開展團隊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加深對體育運動的理解與認識,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素質。體育教師要精心設計游戲,大力開展游戲活動,并不斷刻意引導學生養成積極探索和競爭意識。體育教師要把握好學生在競爭過程中的心理特點,要注意不能讓學生過分注重輸贏反而忽略了體育運動的本質特征。體育教師在設置開展活動的時候,就應該將學生的特點融入體育活動中,在設置小組時,也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及身體素質情況進行搭配,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體育活動中,發揮出自己特有的作用。這樣一來,學生才能夠充分體會到合作共贏的意義,學生也才能夠在合作的過程中實現互幫互助,徹底踐行比賽第二友誼第一的正確理念。
綜上所述,如今我國教育體系中,雖然對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體育教育也逐漸提上日程,但是受國情的影響,以及傳統老舊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學校及教師都沒有徹底轉變教育觀念,無法將素質教育和體育教育徹底落實在教育體系中。針對目前素質教育和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如學校及教師沒有正確全面認識到素質教育和體育教育對學生發展成長的重要作用,教師在具體開展體育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沒有將兩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出兩者的優勢特點。體育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真對待體育教學,在開展體育教學時,要細致地設置體育規則制度,培養學生遵守規則制度的意識,并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根據學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身體素質,具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開展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在體育運動中培養吃苦耐勞,堅韌不拔、不放棄、不服輸、努力拼搏等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并加強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將素質教育貫穿在體育運動中,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又可以塑造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