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芳
一、思維導圖的教學意義
閱讀理解是英語教學中極其重要的環節,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是新課改中的重點。但由于高中英語閱讀文本數量的增長,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也應相應地有所提高。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逐漸顯現出明顯的缺點,思維導圖應運而生。思維導圖能夠直觀、有效地將閱讀材料生動直觀地展示出來,既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握文章整體結構,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思維導圖可以很好地通過一個切實的主體,將不同事物之間的線索聯系起來。同時,可以從不同的維度和角度,通過框架的形式使得主次分明。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提取文章的關鍵信息,理清文章的主線,使得學生清晰地感知文章內容。
二、思維導圖的基本概念
思維導圖是英國著名學者東尼·博贊(Tony Buzan )在19世紀70年代初期創造的一種新的思維模式。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通過圖片和文字信息,把主題與形象的圖畫、色彩鮮明的顏色建立起“鏈接”。同時充分開發左右腦的潛能,幫助學生記憶、理解,并展現出思維的脈絡,將大腦的無限潛能開發出來,培養學生綜合思維的能力。
三、高中英語議論文的語篇特點
議論文是高中英語的常見文體之一,同時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議論文說理性強、邏輯嚴密,常常摻雜復雜的長難句,給學生的閱讀帶來很大的困難,故此,學生應該充分掌握議論文的文體特點,并加以分析。
議論文主要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對客觀事物進行議論,從而闡明作者的觀點和主張。議論文的結構基本由開頭、正文和結尾組成。開頭一般是提出觀點,即提出問題。正文部分則充分利用論據來論證分析問題。結尾往往是重申觀點。議論文一般分為三種,即論說文、夾敘夾議、夾說明夾評論。
總之,引導學生了解高中英語議論文的語篇特點,把握寫作思路總—分—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引發作者思考),挖掘文章內涵,從而加深對文本理解。
四、思維導圖在議論文教學中的應用
在議論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層次以及結構框架的能力。引導學生從文字中體悟出人物的性格、事物的規律和作者的觀點等信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大膽地對文章評價,發表自己的觀點。通過輔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幫助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所學知識,對文章進行邏輯推理和分析。同時,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細節,教師可以采用精讀的方式,對思維導圖所羅列的觀點進行補充。使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和閱讀策略。
下面,筆者就高中英語選修六Unit 4 Global warming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的教學,試做簡要分析。
1.用思維導圖建立文章框架
本單元Reading部分是一篇雜志文章,主要分析了地球溫度上升的現象和原因。20世紀中葉,地球溫度上升了0.0296℃(華氏1度)。這看上去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但對自然界來說,這個增長速度是迅猛的。許多科學家對此產生了不同的觀點,也發生了很多爭執。而這篇課文的文體是議論文,筆者在制作思維導圖時,格外注意到了這一特殊的文體,首先以文章的主題 global warming作為思維導圖的第一級主題。確定好本篇議論文主題后,作者給出了影響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Huge quantities of extra carbon dioxide caused the global temperature to go up,于是,筆者充分利用了思維導圖的優勢,將這個論點作為思維導圖的第二級主題。作者在拋出這個論點后,又給出了科學界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兩種觀點,我通過思維導圖的歸納功能,將其設置為思維導圖的第三級主題。這樣,筆者通過思維導圖很好地把這篇文章的主線整理出來,如下圖。

2.逐步完善思維導圖
在構建好這篇議論文整體框架后,筆者考慮到議論文的特殊性,即在提出論點后,要給出相應的論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如,作者在提出greenhouse effect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后,給出了科學家Charles Keeling對全球氣溫在1957年到1997年間,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變化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通過強有力的科學實踐檢測來論證作者的觀點。筆者利用思維導圖的優越性,將這一論據補充在思維導圖的第二級主題之下,如圖。

3.利用思維導圖發展寫作能力
在完善思維導圖后,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這篇議論文的脈絡。筆者認為,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議論文的寫作手法,在以后的議論文寫作中有所收獲與幫助,我給每一級的思維導圖配上相應的語言表達句型。如下圖。

五、思維導圖在議論文閱讀理解中的運用
議論文作為一個重要的體裁,在閱讀理解的文章中,占有不小的比例。思維導圖在閱讀理解的訓練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學生可以在閱讀前,用一分鐘迅速在大腦中構建出閱讀短文的結構,這有助于讓學生掌握文章的思路,有利于后面習題的完成。比如2019年江西省高考第二部分閱讀理解第二節Is fresh air really good for you?這是一篇議論文。做題之前,可以在大腦里構建簡單的思維導圖,理清短文的脈絡,如下圖。

通過思維導圖可以清晰地看出,這篇議論文的論點是Fresh air is good for health,接著作者給出了兩個論據fresh air is filled with life-giving 和the connection between nature world and healing。其中作者以第二個論點為主,并用科學實驗得出的結論加以論證,指出the nature world can reduce stress, lower blood pressure, recover faster and give us enough Vitamin D from the sun。
下面,筆者就習題中的第36空加以分析:
36 According to the recent studies, the answer is a big “YES”.
根據議論文的結構特點,本文屬于先總后分的議論文。這一點從思維導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這一空位于篇章的第一段,且根據后面的句子不難看出,作者在第36空缺失的句子應該是文章的核心論點:fresh air is good for our health。根據the answer is a big “YES”可以推知作者使用了一個問句來加強自己的觀點,故此,選But is fresh air really as good for you as your mother always said?這一選項。鑒于此,我們可以看出思維導圖的應用對于我們解答閱讀理解題是很有幫助的。
在議論文的教學中,思維導圖很好地將議論文的論點、論據等通過框架的結構呈現出來,讓學生能夠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思路,然后采用精讀的方式抓住細節、掌握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