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英語作為高校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也是一門必修課程,具有知識教育與文化傳播的雙重功能和作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也是當前高校教育教學研究中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將結合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對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及其具體實施路徑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 優秀傳統文化? 大學? 英語教學? 融合? 路徑
【中圖分類號】H319.3;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4-0069-02
大學英語教學是以英語知識教育與文化傳播為主要目的,具有較為突出的學生數量多、課時設置較長等特征。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展,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與創新進行研究,以推動高校英語教學發展基礎上的各學科教育綜合發展,具有十分突出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受我國經濟建設與文化發展的共同影響,當前國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發展日益重視,在這種情況下,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以促進高校英語教學的創新發展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工作推進,具有更為突出的積極意義。此外,結合高校英語教學開展的現狀,其課程教學中對西方文化的滲透與傳播重視較高,但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明顯不足,從而導致高校學生在英語課程學習中對英語知識與西方文化的掌握相對熟練,但對中國優秀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明顯存在缺失。為此,下文將結合我國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圍繞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及其具體實施路徑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一、大學英語教學及其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缺失的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與發展,大學英語教學在多次創新與改革推動下,也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一方面體現在大學英語教學要求的變化上,新時期的大學英語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目標實現,并且逐漸將聽說能力納入高校英語教學的要求范圍;另一方面,則表現為教學手段的變化,即多媒體網絡教學逐漸成為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此外,大學英語考核中,四、六級考試也在經歷多次調整與變化后,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考查。需要注意的是,大學英語教學在取得上述的顯著成就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缺失現狀。由于大學英語教學及改革過程中,對西方文化的滲透和教學應用較為重視,但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及其重要性重視明顯不足,其中我國對外交流的不斷擴大以及國際地位日益提升,導致西方各文化元素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滲透越來越多,是造成上述情況存在的主要原因。而英語教學作為知識與文化的雙重教育學科,高校學生對英語知識與西方文化掌握較多,但對自己生長環境內的風俗文化了解不足,明顯會對英語教學的目標實現及其教學目的達成存在不利影響。
除上述因素外,高校英語教學中,由于教師的教育觀念存在偏差,再加上教育資源不足,也會導致英語教學中缺乏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和融合。其中,大學英語是高校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堂,以課堂教學為知識教育與文化傳播的重要場地,而我國高校的英語教師均為英語專業畢業學生,其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就存在著較為突出的知識文化結構西化情況,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明顯缺失,因此,也會導致其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偏重西方文化滲透、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重視不足等問題存在。此外,大學英語教學是以教材為主進行語言知識教授和文化傳播教育,而高校的英語教材中均存在一個突出的共同問題,即教材內容多偏向英美等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涉及較少,這也會導致英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滲透和融合不足發生。
二、大學英語教學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一)能夠順應時代的需求
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各民族思想精神的核心,對我國現代化建設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新時期,國家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發展尤為重視,習總書記也曾強調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家、民族傳承與發展的根本。因此,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我國民族精神建設層面的重要內容,也是黨與國家文化政策的重要導向,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和需求。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實現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和提升,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和提升,不僅需要對西方文化進行熟悉和了解,同時也需要熟悉中國文化,從而才能在交流過程中滿足其雙向與互補需求,并通過雙向、互補的文化交流與文化,實現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由此可見,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僅需要重視對目標語言的文化學習和了解,還需要加強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和應用,從而才能夠確保學生對西方文化知識掌握基礎上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實現。
(三)實現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激發
英語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興趣存在影響兩個重要因素分別表現為文化的內容與教學方式。其中,從文化內容層面分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融入,能夠對其傳統教學中的偏重西方文化滲透文化的問題進行有效改善,同時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對異域文化的不熟悉所導致的被動學習局面產生,實現學生對文化內容了解與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和提升。另一方面,從教學方式上分析,在教學開展中采用對比教學的方法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和應用,使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精髓更好理解的同時,也能夠實現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激發。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的具體路徑
(一)加快英語教學大綱要求的改革,重視傳統文化的融入
我國教育部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大綱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以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培養與綜合文化素養提升為目標。其中,針對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提升教學目標要求,在原有的大綱目錄中并未對中國文化有明顯指向,從而導致英語教學中缺乏對綜合文化素養的深入理解,存在明顯的中國傳統文化缺失情況。根據該情況,隨著2017年教育部下發的教學指南中針對中國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清楚描述,各高校英語教學開展中逐漸開始重視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融入。由此可見,為促進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關鍵在于對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的教學大綱改革和完善,通過將中國文化融入列入教學大綱及其相關內容中,以通過有效的教學開展實現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以及風俗習慣、人文思想、基本詞匯等融入,更好地滿足其英語教學開展的目標和要求。
(二)對英語教材中的中西方文化內容比重進行平衡
大學英語教學中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的缺失,主要受教材內容與考試內容的設置不平衡影響。因此,為促進英語教學中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就需要通過對英語教材和考試中的中西方文化比例進行平衡。其中,教材作為學生進行英語知識獲取的重要源頭,對教材內容的編寫及其教學使用情況,直接影響著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及其教學內容實施;而考試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途徑,對教學開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根據考試范圍不同,其教學開展的內容設置也存在偏重,因此,通過對英語教材與考試中的中西方文化比重平衡,有利于促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融入運用。
(三)不斷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知識素養和水平
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面臨著知識教授與文化傳播的雙重任務,因此,為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融入,就需要不斷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知識和素養,使其具備較為深厚的語言基礎,同時擁有良好的傳統文化素養,從而在教學開展中,通過教學內容設計與教學活動開展,實現對學生語言知識教育與文化傳播雙重工作開展。其中,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知識素養和水平,一方面需要英語教師注重自我學習開展,加強對英語教師的國學知識培訓,不斷豐富其傳統文化知識內容;另一方面,則需要英語教師加強自身與傳統文化有關的英語知識及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并能夠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與糟粕的有效識別,通過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變,在教學中更好地向學生進行傳播。
四、結束語
總之,大學英語教學不僅重視學生的英語知識教育,而且注重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從而達到相應的知識教育與文化傳播雙重功能和目的。因此,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以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提升和教學目標實現,改善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缺失現狀,具有十分突出的重要作用和意義。通過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學大綱進行改革和優化,實現英語教材與教學考核中的中西方文化比例平衡,并不斷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和水平,有利于促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參考文獻:
[1]全嘉樂.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策略探析 ——以茶文化為例[J].福建茶葉,2021,43(2):159-161.
[2]羅建軍.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中英語教學策略研究——以Holidays and Festivals in the United Kingdom的延伸教學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21(3):54-60.
[3]蔣麗娜.文化自信視域下英語教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J].文學教育(中),2021(5):148-149.
[4]艾超巍,張馨.中國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英語教學思政化探究與實踐[J].中外交流,2021,28(6):478.
作者簡介:
朱軍平(1980年-),女,漢族,江西南昌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