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豪 桑峰 宋丹丹 單小憶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發展速度不斷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壓力明顯增大。在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師全面分析社會企業的人才需求,主動引導大學生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就業指導培訓,鼓勵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就業能力,促使大學生更好地走向社會崗位。本文結合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分析,探討了多種問題及應對策略,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問題? 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7.3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0-0167-02
在發展新形勢下,現代企業對大學生應聘者的專業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學畢業生面臨較大的就業競爭壓力。大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前,應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未來發展需求等,并正確判斷社會市場環境,從而確定具有可行性的職業發展目標。對此,高校輔導員應及時對大學生就業發展提供科學指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就業觀,使大學生對未來就業有清晰、合理的規劃。
一、大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
我國社會經濟、科技等快速發展,高校數量明顯增多,在擴招及擴建等舉措的推動下,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現代企業迅猛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參與到經營管理中,對大學生的能力培養等提出更高要求。對此,高校在擴招與擴建的同時,應全面調查社會市場的需求,完善專業教學教育工作,使大學生更適應社會發展新趨勢。在走向社會崗位前,大學生制定合理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能更好地發揮自身價值,對大學階段專業學習、工作實踐等都發揮著積極作用。因此,大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能更好地了解所學專業的就業方向、發展趨勢等,對社會發展環境有深入地了解,并且能客觀評價自身能力,依據興趣、發展需求等,選定適合的未來就業方向。同時,大學生能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步驟等,主動利用高校的實習資源等,有效實現自我發展與完善。大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提升發展的關鍵時期,既要在學校中認真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要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等。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教育者的指導與分析職業規劃能力不足
在社會發展新形勢下,現代企業對人才的專業知識、技能等要求明顯提高,渴望納入更多高素質人才。我國各個高校逐漸提高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高度關注學生的成長發展。基于此,各大高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希望為大學生就業等提供指導。經調查,部分高校專業教師不了解企業發展現狀,對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等缺乏認知,無法依據實際發展情況為學生職業規劃提供有效幫助,相應的指導工作缺少實效性。有部分高校專業授課教師是從畢業后直接走上教學崗位,對社會發展環境不了解,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不清晰,只能簡單講解行業發展前景等,不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相應的指導與分析等缺乏有效性。這使得高校大學生不能對社會就業發展有清楚地了解,對應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不夠完善。
(二)高校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意識不強
經調查,大學生長時間在校園環境中,與真實社會環境沒有接觸,會出現社會經驗嚴重不足的現象。這會使大學生不了解社會企業發展的多種需求,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缺少客觀地分析,出現脫離現實的問題。在擴招政策的支持下,各高校每年都培養出大量的大學生,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受到社會的強烈關注。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與職業生涯規劃有著密切聯系。近年來,我國各大高校組織開展多種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活動,但難以落實到實際就業指導中,基本上只能體現在形式上。同時,因受到應試教育影響,高校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沒有聯系大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部分內容比較片面,會對大學生職業規劃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當前,很多高校參照國外教育經驗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指導,甚至直接照搬課件實施教育引導,存在較大不適性。這些職業規劃教育指導不符合我國社會環境,導致學生無法對未來發展進行科學定位,大學畢業后沒有明確目標作為指引。
(三)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缺乏自主性
經調查,很多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只按照學校及教師要求,完成專業學習任務及參加活動,沒有考慮過未來就業發展問題。部分大學生不了解所學專業的社會就業情況,不清楚職業發展需求等,導致畢業后陷入迷茫期,難以抓住較好的就業機會。在大學生活中,大學生享受學校與教師的呵護,長時間處在舒適的環境,進取心不斷消磨,不重視未來職業生涯規劃。這使得大學生畢業后求職時比較被動,不會主動了解招聘網站的信息與企業發展情況等。一些大學生完全依賴教師等進行就業推薦,對就業薪酬要求過高等。大學生對社會就業沒做好充分準備,無法勝任工作崗位,會錯失很多較好的就業機會。
三、高校提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水平的策略
(一)安排教師進行職業規劃培訓,增強教師的職業規劃水平
現階段,我國各大高校缺少專業的職業規劃輔導教師,授課教師對職業規劃的了解不充分,導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工作難以落實。對此,高校應高度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工作的開展,安排高素質教師進行輔助引導,完善職業規劃教師隊伍的人員配置,避免出現輔導工作超負荷的情況。其次,高校應安排輔導教師進行職業規劃培訓,將各行業未來發展、就業問題等作為培訓重點,并提供對應的職業咨詢服務,促進教師對職業規劃的輔導水平提升。同時,高校應主動聘請優質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兼職就業輔導員,與專業教師共同探討大學生就業問題及應對措施,并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指導。最后,高校應鼓勵輔導員進行社會調查分析,讓輔導員了解社會發展趨勢等,結合實際發展需求等,為大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就業咨詢,并為學生講解畢業生就業實例,增強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
(二)引導學生主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提升學生長期發展規劃的意識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應起到長期指引作用,不能僅作用于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大學生應結合專業知識學習、興趣等,提前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并對其進行適當調整。基于此,高校教師應加強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主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帶領學生全面了解未來發展情況等,讓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就業觀,使學生更客觀地分析自身專業能力及優勢等。同時,高校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社會企業的人才需求,讓學生掌握職業能力要求,使學生能高標準要求自己。其次,高校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針對畢業生的幫扶活動、就業政策調整、社會發展趨勢等,讓學生主動學習必要的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對職業規劃的重視,促使學生提升自身就業能力。最后,高校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了解大學生在性格等方面的差異,實施針對性就業引導,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高校教師應主動了解學生在就業方面的問題,如心理準備不充分、在崗位競爭缺乏信心等,對學生實施單獨的心理輔導,并落實針對性就業指導工作,讓學生提升對認同感與就業信心。在此基礎上,高校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專業能力、性格等,合理調整職業生涯規劃,有效避免學生出現盲目就業的情況。此外,高校輔導員需要在接觸學生過程中,通過談心等方式,主動了解學生的專業能力、發展需求等,為學生詳細講解各行業的就業發展情況等,并提供針對性的就業發展指導,引導大學生做出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對于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應對專業發展、性格興趣、未來發展趨勢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明確科學的職業目標與就業范圍。同時,大學生應分析所選職業的技能要求等,對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進行合理規劃,制定能力提升等目標,并通過不懈努力實現目標。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起到指引大學生學習發展的積極作用,指引著大學生向前努力。
(三)創新優化職業規劃教育模式,促使學生就業責任感提升
在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高校教師應主動和學生接觸,不能局限于在課堂教學工作。首先,高校教師可組織開展座談會,了解學生的職業規劃情況等,分析學生的就業需求、價值觀念等,引導學生及時糾正對職業規劃、就業等的錯誤看法,提高學生對未來就業發展的認知。其次,高校教師應主動了解優秀企業的用人需求,為學生講解企業的就業信息調整等,讓學生及時掌握就業需求動態,并指導學生通過工作實踐明確發展目標等。最后,高校應和更多優秀企業合作,為學生爭取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社會崗位中創造價值,拓展學生對未來就業的眼界,培養學生對社會就業發展的責任感。高校通過創新職業規劃教育模式,采取多種改進措施,幫助學生全面地了解社會就業發展,使學生能明確未來就業方向。
四、總結
綜上,在社會發展新形勢下,高校應分析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合理安排教師進行職業規劃培訓,引導學生主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為學生詳細講解社會企業發展、各行業就業情況等,并對職業規劃教育模式進行創新優化,促使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參考文獻:
[1]任娟娜. 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的運用[J]. 高教學刊,2019(7):184-186.
[2]甘陶陶. 職業生涯規劃在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中的效能研究[J]. 智庫時代,2019(22):206-207.
[3]高秋艷. 新時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及破解[J]. 中國大學生就業,2020(5):54-58.
作者簡介:
魏豪(1990年-),男,漢族,陜西咸陽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桑峰(1985年-),男,山東泰安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
宋丹丹(1991年-),女,漢族,山東威海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單小憶(1994年-),女,漢族,山東威海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