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紅
【摘要】文章以利用鄉土資源提升幼兒園區域游戲質量為研究對象,首先對幼兒園區域游戲內涵進行了闡述分析,隨后探討了幼兒園區域游戲鄉土資源利用原則,最后提出了一些利用鄉土資源提高幼兒園區域游戲質量的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鄉土資源? 幼兒園? 區域游戲? 質量提升
【課題項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廳課題基地辦幼兒園游戲資源包的開發與應用研究課題之成果,課題名稱:幼兒園游戲資源包的開發與應用研究,課題編號:SRZHLTZD2019-042。
【中圖分類號】G613.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0-0129-02
一、幼兒園區域游戲內涵
所謂幼兒園區域游戲,簡單來說就是專門在幼兒園內開辟針對性的游戲區域,不同游戲區域包含著不同的游戲主題,為幼兒提供了不同的游戲素材內容,由幼兒自主選擇相應區域進行游戲的一種活動形式。在當前,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開展包括三種類型:(1)在游戲活動區域內,開展分組教學,將幼兒根據年齡層次、興趣愛好等,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分別安排在不同的游戲區域內進行活動。先著重針對某個區域開展針對性教學。在完成一組教學后,再對其他組展開教學[1]。(2)該類型區域游戲選擇在集體教學之外,充分考慮了幼兒個體差異,針對一些具有特殊需求的幼兒展開教學。從而在盡可能不影響正常教學進度的情況下,全面滿足不同幼兒的游戲教學需求。一般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幼兒教師會先在課堂之上進行演示,課下將所需的材料投放到游戲區域內,由幼兒自主完成相應游戲教學活動的開展。(3)針對區域游戲活動,完全視為幼兒的自主探索活動,在保障幼兒安全的前提下,整個活動區域由幼兒掌控, 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游戲材料與玩伴,提高幼兒的游戲體驗。
二、幼兒園區域游戲鄉土資源利用原則
(一)興趣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幼兒求知的動力源泉。在幼兒區域游戲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加強引導,激發幼兒游戲探索興趣,挖掘游戲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提高游戲教學質量。為達到這一目的,針對鄉土資源的利用,應遵循興趣性原則,從幼兒興趣點出發,針對鄉土資源開發與利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對鄉土資源進行精挑細選,結合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選擇合理的鄉土資源作為區域游戲活動材料,帶給幼兒更多游戲探索樂趣,更好地彰顯鄉土資源利用價值。
(二)經驗性原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游戲活動目標的創設,應嚴格按照幼兒實際發展水平、經驗等,才能滿足幼兒學習需求。因此在區域游戲教學中,針對鄉土資源的利用,應遵循經驗性原則,確保相關鄉土資源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而鄉土資源本身源自于生活,因此更容易被幼兒接受,與幼兒生活經驗有著很高的契合度。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指出:“生活即教育。”倡導針對孩子的教育應以生活為基礎,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游戲,在生活中探索發展,孩子所學知識才能真正能實踐于生活。因此在幼兒園區域游戲教育中,鄉土資源的利用應以生活經驗為前提,把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鄉土資源融入區域游戲,才更有利于幼兒的探索興趣激發,提高幼兒的游戲學習體驗[2]。
(三)整合性原則
鄉土資源分為兩種:一種是物質鄉土資源,一種是文化鄉土資源,兩種各不相同,但聯系緊密。在幼兒園區域游戲質量提升方面,應遵循整合性原則,加強上述兩種的整合利用。一方面,要通過物質鄉土資源,培養幼兒的生活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要通過文化鄉土資源,從精神層面給予幼兒一定的影響與熏陶,幫助幼兒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塑造幼兒正確三觀,激發幼兒愛國情感與民族自信心。通過上述兩種鄉土資源的整合利用,更有利于促進幼兒區域游戲質量水平的提升,提高幼兒整體教育質量水平。
(四)全面性原則
幼兒園區域游戲一般分為兩種:一是室內區域游戲,二是戶外區域游戲。對前者而言,由于發展時間較早,因此發展得較為成熟。對后者來說,伴隨著課程游戲化逐步推進,該區域游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受到人們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在室內區域游戲中,鄉土資源利用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范圍方面,均顯著高于戶外區域游戲。特別是美工區表現尤為明顯。而對戶外游戲而言,由于本身的區域場景更加廣闊,因此在鄉土資源利用方面,有著更大的利用發展空間。因此在實際進行區域游戲鄉土資源利用的過程中,還需要遵循全面性原則,既要保障室內游戲區域鄉土資源的利用,還應注重加強戶外游戲區域鄉土資源利用,促使鄉土資源在區域游戲中能夠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價值。
三、利用鄉土資源提高幼兒園區域游戲質量的策略
(一)善于將同一類鄉土資源應用在不同的游戲區域之中
在幼兒園中,分為不同的游戲區域,相應區域游戲探索重點不同。在不同游戲區域中,我們可以嘗試利用同一類鄉土資源,從而能夠起到不同的游戲探索效果。首先,在眾多的鄉土資源中,地域特色可以說是一項重要的分類依據。以德興銅礦幼兒園為例,“銅”無疑是該地區的地域特色的一大核心組成元素。首先,我們可以圍繞“銅礦的形成”“銅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將其應用在“幼兒園閱讀區域”中,作為區域自制繪本的重要素材資源;而根據銅礦的自然景觀特色和豐富“銅”產品資源,可以將其用于“幼兒園美工區域”中,引導幼兒采用“橡皮泥、畫筆”等,展現出“銅礦之美”和“銅礦的繁榮”;“一個輪子就比大人還高很多的巨無霸采礦車”“宏偉的采礦場”“神奇的原材料輸送帶”“神秘的工藝流水線”……都可以引進幼兒園建構區域中,搭建幼兒心目中的銅礦;在德興銅礦幼兒園,絕大部分家長都工作在銅礦各個不同的崗位上,利用家長資源,通過請家長進園參與教育教學和組織幼兒進入廠區進行觀摩等活動,引導幼兒自主創設角色情境游戲“銅礦的一天”,通過模仿爸爸媽媽的工作,激發幼兒愛爸爸媽媽、愛銅礦以及滿滿的自豪感。
(二)引導幼兒參與到鄉土資源利用過程中來
利用鄉土資源提高幼兒園區域游戲質量水平,離不開幼兒的積極參與。究其原因在于,無論是鄉土資源的利用,還是幼兒園游戲區域的創設,最終面對的對象都是幼兒,且都是為提高幼兒教育而服務。基于此,在實際利用鄉土資源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鄉土資源的利用過程中來,由幼兒發揮自己的奇思妙想,并作為不同游戲區域開展游戲探索的依據,主動參與到探索過程中去。如此一來,鄉土資源利用會更加有針對性與目的性,且能夠賦予幼兒探索的目標與意義,充分發揮出鄉土資源的利用價值。例如鉛山縣保育院圍繞“連四紙”這一特色鄉土資源,教師組織幼兒參觀“連四紙博物館”,幫助幼兒了解連四紙的歷史、特點和價值;帶領幼兒觀摩連四紙造紙廠,使幼兒初步了解連四紙原始的神奇有趣的造紙工藝。回到幼兒園,引導幼兒自由發表的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探索游戲想法。有的幼兒提出,可以在二樓公共區域搭建“造紙廠”,有的幼兒想在美術室開“連四紙作品展”。于是關于“收集哪些材料”“怎樣設計造紙廠”“怎么布局”“水從哪里引過來”等等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討論、設計、搭建、探究、操作,終于制造出孩子們自己的“連四紙”;運輸到美術室,開啟新一輪自主創作、游戲,布展“連四紙作品展”;過程中又有幼兒提出,可以用自己造的紙來繪制表現游戲故事的自制繪本,投放在閱讀區域內與小朋友一起分享閱讀。通過由幼兒自主參與鄉土資源的利用,極大彰顯了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幼兒的很多奇思妙想也遠遠超出了幼兒教師的預想,使得“連四紙”這一特色鄉土資源的利用發揮出了最大的作用價值。
(三)家園共育實現鄉土資源的深度利用
針對在幼兒園區域游戲鄉土資源利用策略實施,還可以引入家園共育的思想,引導家長積極參與進來。究其原因在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在幼兒園教育中,家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家長是幼兒人生第一位導師,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教育支持。因此針對鄉土資源的利用,為進一步提高區域游戲質量水平,應引導家長積極參與進來,實現家園共育[3]。幼兒園教師應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原則,獲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使其能夠主動參與鄉土資源在區域游戲中的利用過程中來,形成一個教育合力,促使鄉土資源發揮出更大的利用價值。例如在弋陽縣朱坑鎮中心幼兒園,很多家長是當地的“原住民”,他們的很多長輩居住在農村老宅之中,有很多可以直接接觸鄉土資源的機會,因此幼兒教師可以聯合家長,帶領幼兒來到田間地頭,感受鄉土自然風光,讓幼兒與泥土、農田、青草、農作物親密接觸,帶領幼兒來到田間漫步,收集稻谷、麥穗、狗尾巴草等,還可以觀察螞蟻筑巢、蜜蜂采蜜、蝴蝶授粉、蜻蜓點水。上述這些都是幼兒園戶外區域非常寶貴的鄉土資源,通過加強豐富的鄉土資源的利用,更有利于提升幼兒區域游戲質量水平,促進幼兒實現更好發展。
四、總結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區域質量提升過程中,鄉土資源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需要幼兒教師提高對鄉土資源的利用重視程度,并嚴格遵循相應的原則,做好鄉土資源利用策略的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應注重“一物多用”,促使鄉土資源發揮出更大作用價值,提高幼兒園區域游戲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朱玥.鄉土資源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開發和利用初探[J].好家長,2017(48):115-115.
[2]陳星星. 利用農村鄉土資源有效開展科學游戲的探究[J].教育研究,2020,3(2):121.
[3]林雪華.鄉土資源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運用探析[J].考試周刊,2019(1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