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
【摘要】在新時期,探索我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已成為當務之急。在構建高效課堂和培養綜合素質人才方面,應根據國家新課標的特點,逐步探索深度學習模式的發展。教學形式與內容、教學手段與目的都應該引導學生走向深度學習。深度學習需要教師對學生思考的問題有具體的要求,教師要促進有效的課堂互動,形成深刻的課堂活動體驗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拓展,追求知識對于學生成長的意義,提升學生學習知識的意義感,通過實現知識對于學生發展的豐富價值而促進學生發展,才是教學的本質訴求。
【關鍵詞】深度學習? 政治學科? 思維能力?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0-0183-02
深度學習方法的探索學習是一項系統、復雜且長期的工程,這就需要各個學科的教師之間形成協作合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夠在實際操作中不斷地總結出新的方法,以形成有效的系統性理論。研究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養策略,克服“惟分數論”的教學和評價,以知識理解與應用、遷移為教學目標的價值取向,以發展與拓展思維為課堂效果評價的教學策略。
一、基于深度學習的學科思維能力提升的目標
促進學習方式變革,發展學生關鍵能力。過于注重知識的接受性學習,學習方式單一,過重的知識學習課業負擔,既有考試評價的原因,也有教材容量、難度和深度方面的原因,還有過度學習的原因。通過指導學生深度學習,完善學生的學習過程,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經歷,對于學生學科關鍵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促進學習方式變革,發展學生關鍵能力。
思政本身是對當代中國優秀傳統精神文化的重新認識和繼承發展,是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于當代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象征,是正在建設形成中國具有特色的現代社會主義文化體系的民族文化。所以,其與高職生的思想政治課程文化教育緊密地相互聯系著。
思政的廣泛產生與不斷發展都始終離不開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引領與不斷指導,馬克思主義的不斷促進推動中國思想文化的形成、傳播與發展,同時使中國馬克思主義真正走向當代中國社會。思政既是中國人民各族群眾偉大革命創業精神的具體表達和重要體現,又是廣大人民群眾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的根本精神基礎和重要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中組織開展學生教育培訓工作的有益活動方式和有效途徑,思政本身就應該具有強烈的社會感染力、親和性,比如一些中國紅色經典歌曲、紅色故事等,這樣才真正能夠有效促使學生在無形中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陶冶其思想情操,使其更加準確地正視社會現實,成為積極向上的中國青年優秀學生。
二、基于深度學習提升思維能力教學實踐策略
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和引領學生捕捉、理解信息,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多向思維,探索新知等。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手段,為激活深度學習動力提供了理想的認知工具和理想的學習情景資源?;诩せ钫n堂教學方式,設計以下教學環節:情境創設→問題導向→信息分析→探索思維→價值觀建構→知識點生成。
1.創設教學情境。思想政治教學中有大量的情景素材可以在網絡中找到,《學習強國》中很多時事視頻,各網絡平臺中政府、社區、公民群眾,共同抗擊疫情的新聞報道都可以利用起來。例如第一課《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講到公民政治權利和義務時,一些公民正確和錯誤的行為小報道、小視頻就可以利用來生成一個導入情景,為后面在疫情防控公民該做什么的問題導向作鋪墊,引導他們領會所學的知識,學會準確把握分析事物的角度和其存在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作為轉移,使得學生完全掌握分析和解決處理實際問題的技巧和方法。
又如,在《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進行研讀的這個時候,教師并不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自己所要解決和思考的根本問題應該是哪些,還要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理論學習,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譬如,教師組織一些小組合作的學習活動形式來討論“根本政治制度”這一知識點的同時,首先向其他學生提出幾個關于自主討論的問題,隨后將這些問題深入地融進學生自主討論的整個過程中,及時地幫助其他學生分析和解決心中的疑難,最終使學生明白,理解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有什么樣的重大意義。
2.思政課堂教師設計強有力的問題導向?!墩紊睢分兄v到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原則之一要做到權利和義務統一時,老師發出一個提問“現在網絡信息時代,微信、微博、QQ等工具讓我們可以馬上了解社會各種現象,我們在疫情期間所見所聞可不可以馬上發布分享?”“我們在微信等信息平臺接收的各種信息可不可以馬上轉發分享?” “公民有政治自由,言論自由,所有在網上什么話都可以說?”,一個一個問題追問,激起課堂思維的動態。
3.信息資源的設計讓學生有充分的搜索渠道,分析信息的過程中能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演示情景視頻,提問后任務分配是由學習需求。學生上網獲取信息、分析、整理,教師指導學生參與活動。例如“公民監督權和民主監督的表現區別”“人民民主最真實與最管用的區別”等難點問題,教師指導學生收集時政信息例子加強學生的直觀、形象理解。師生共同得出結論,用所學知識解決過程并進行點撥遷移,鼓勵實時閱讀,上網搜尋信息,開闊視野,篩選有效信息。比如讓學生談論日常生活中民主監督的看法,教師對學生的收集信息作點評。
4.思政課堂更要鼓勵探索思維,在互動協作中學習。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活動中,課堂討論是很重要的一步。教師在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充分討論,探索事物的知識,得出結論。教師要善于創造機會、捕捉機會,把握好在課堂上的討論,這會影響到討論的質量和效果。在思政課中講到我國尊重保障人權的成就是充分反映人民民主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老師發出一個探究“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武漢封城,是違反人權嗎?”,教師接著講了人權的基本表現是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引導學生感悟。許多學生紛紛講出了抗戰在疫情救治一線的醫護人員,獻身疫區,無私奉獻,正是因為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無價的。武漢封城后大批醫療救治的措施正是對人民群眾生命的保護,同時防止疫情蔓延也是對更多生命的保障,是對人權的保障。
5.創新作業形式,指導學生探究有價值的問題。愛因斯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眴栴}成為探究性活動的核心和出發點,良好的課堂教學是實施深度學習教學的成敗之處。在實踐教學中,除基礎性的作業完成之后,最主要的還是讓學生搜集和了解國內外時事政治,注重總結知識點。但是學生提出的問題并不都是很好地適合于在課堂上深入地進行討論和探究,這就必然需要教師去引導他們選擇那些能夠與教學目標相符合、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對于解決學生的實踐中存在問題具有重大意義和幫助的作為討論和探究的問題。例如,在學習《發展中國特色主義社會文化》相關知識點的時候,首先要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影響,始終都是圍繞著黨的堅持領導”,為使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印象更加深刻,可以向學生展示解放戰爭前后,中國社會經濟的變化曲線圖,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根據曲線圖想到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原因,人們對于生活以及經濟水平的提高,最后得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堅持黨的領導”的理論知識點。通過在生活中的實踐和事例,使得學生在課本上對于理論知識的應用形成一個更為深刻的概念和認識,從而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應注意將教材中的知識與當今的熱點時政進行有效結合,但應以教材為基點進行知識拓展,避免偏離教學主題的現象。
6.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經常運用各種多媒體,適當地增加圖片、視頻等作為輔助材料,幫助教師和學生進一步加深自己對于知識點的認識。如在講授《實現人生的價值》一課時,提前讓學生收集近期發生的新聞事件,先小組進行整合篩選,然后教師挑選幾個典型的事件進行整理導入,如播放《詩經小雅》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蒿”的詩句,學生馬上會聯想到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事情。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掌握時事政治,還會激發學生對新聞事件的探究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意義。比如高校的校園環境可以加入革命雕像,建設一些帶有思政標志的建筑物,以及一些由英雄人物為原型而命名的建筑物或公共道路的名字,可以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由于學生群體是比較活躍的社會群體,因此,高中學校應該經常開展思政為主題的活動,形式也應該要多元化,使得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中感覺到紅色傳統文化。學校還應要求教師和家長自行制定專業的思政宣傳教育制度,為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提供安全的環境和支持,進而促使學生更加熱衷于參與到思想政治的弘揚和學習中來。
7.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知識的理論來分析這些熱點問題,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
基于深度學習提升思維能力的教學策略的實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將課堂視為學生提升思維能力的著力點、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感知體驗、重視思維過程的傳遞、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的基礎上進行遷移應用。課堂要遵循教學規律和實現教學目標,而線上課堂給了學生全面豐富的發展時空,有利于學生自主、多樣、持續地發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使學生獲得一個開放性的、面向實際的、可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從而形成學科能力、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最終實現學生在秉承學科素養、掌握學習能力、持有價值追求的基礎上實現可循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