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默

大概五年前,小張發現自己的嗅覺不太靈敏了。有天家里炒辣椒,全家人都被辣味嗆得不行,而唯獨他沒什么感覺。后來他和朋友聚餐時也發現自己的嗅覺比一般人都遲鈍。因為工作忙碌,而且嗅覺減退對生活影響也不大,所以他始終沒有去醫院做檢查。沒想到的是,他發現自己手腳也慢慢地變得不靈活了。有時候手不聽使喚,連衣服的扣子都很難扣上,有時候拿筷子夾菜要夾好幾次才能夾起來,有時候手很僵硬,握著拳頭要很慢才能伸直。在家人的陪伴下他來到醫院檢查,醫生告知他得了帕金森。
提起帕金森,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個字——抖。手抖、腿抖、全身都顫顫巍巍是帕金森患者給人最直觀的感受,有人認為只要是手頻繁地抖動就是得了帕金森,還有人干脆把它和老年癡呆癥劃等號,這些都是對這個疾病最常見的誤解。
帕金森病(PD)是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病的核心癥狀是:運動遲緩或減少,靜止性震顫,肌張力增高,姿勢和平衡障礙。這其中最重要的癥狀是運動遲緩或減少,可具體表現為:面部表情動作減少,瞬目減少。想做某個動作的時候啟動緩慢,動作笨拙,在持續的運動活動中,動作的速度和幅度都有下降。
后面三類癥狀是常見的但并不是每一位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出現的表現。靜止性震顫就是人們常說的手抖、腿抖等;肌張力增高是指患者自感身體發僵;姿勢和平衡障礙為患者上樓梯時彎腰駝背的姿勢、行走過程中的小碎步和慌張步態,路面稍有不平就有可能跌倒。
需要引起關注的是,有些患者在患病早期,前面所講述的四類核心癥狀都不典型,反而出現了與運動無關的其他癥狀,例如疲勞、疼痛、焦慮、便秘、長期睡眠不好、嗅覺功能下降、出現幻覺、認知障礙等,這些癥狀一般被稱為非運動癥狀。這些癥狀出現率高,識別率低,涉及范圍廣,容易被患者忽視或被誤診。如果長期得不到重視,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日常功能及預后造成影響。
常見的帕金森非運動癥狀具體描述如下:
1.神經精神癥狀
帕金森常見的神經精神癥狀主要包括:抑郁、焦慮、精神癥狀、認知障礙和淡漠。抑郁的發生率最高,可貫穿帕金森的全病程,美國神經病學會(A A N )《帕金森病診療指南》指出70%的帕金森病患者可合并抑郁癥;焦慮主要表現為廣泛性焦慮、驚恐障礙;精神癥狀主要表現為幻覺、錯覺和妄想等;認知障礙存在個體差異,可表現為輕度認知障礙或者癡呆;淡漠可伴抑郁、焦慮出現,也可以單獨出現。
2.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帕金森常見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包括:體位性低血壓,慢性便秘,納差,嘔吐,流涎,泌尿功能障礙,勃起功能障礙等。
3.睡眠—覺醒障礙
帕金森常見的睡眠—覺醒障礙主要包括:失眠,日間過度嗜睡,快速眼球運動期睡眠行為障礙。失眠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頻繁覺醒或早醒,常伴發焦慮、抑郁等。
4.疼痛與疲勞
帕金森患者疼痛常以肌肉骨骼疼痛最常見。疲勞對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主要表現為精力不足、疲倦和疲憊感,與帕金森病程或運動癥狀的嚴重程度無關。
目前為止帕金森病的病因還不明確,不過可通過用藥和手術的方式來控制其癥狀,延緩病程發展。另外,作為一種神經系統的變性和進行性加重的疾病,心理治療和康復訓練也是貫穿帕金森整個治療過程的治療方法。但大多帕金森患者及家屬往往僅針對運動癥狀進行治療,對于非運動癥狀卻沒有足夠的重視,如語言障礙、吞咽障礙以及精神障礙,這些非運動癥狀在中晚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一位帕金森患者說:“我希望醫生治療這些最困擾我的癥狀:睡眠障礙、疼痛,然后才是運動障礙。”
所以在治療運動癥狀的同時,醫生和家屬還應幫助帕金森患者減輕非運動癥狀的痛苦,建立抗戰疾病的信心。
1.運動對帕金森病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大的益處。家人要積極鼓勵患者主動運動,如吃飯、穿衣、洗漱等,不要什么都替患者去做,如果病人能夠自理做完一些事情,他們的心情就會變得比較愉快。對于有語言障礙者,患者可對著鏡子努力大聲地練習發音,減輕帕金森的危害。
2.對于長期患病,出現有抑郁、焦慮情緒的患者可以進行心理量表測評,分值較高的患者,應給予適當的精神類藥物治療。應積極的鼓勵患者,為其創造良好的治療和休養環境。
3.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帕金森病程長,且隨著時間逐漸加重,對病人精神上產生一定的壓力。做好心理護理,克服患者悲觀失望、焦急煩惱等消極情緒,樹立正確生死觀,向疾病作斗爭,保持心態平衡,這些對病情的控制都很重要。
4.給予患者充分的關心和愛護。很多帕金森患者患病后回避人際交往,不與人交流,感到孤獨,甚至產生恐懼或絕望心理。這個時候,除了合理的用藥治療,更需要的是家人、朋友的關心和愛護,要主動與患者溝通,為他們建立愉快的工作生活氛圍,讓患者感到輕松。
5.為患者介紹相關疾病知識,幫助患者認識自己所患疾病的原因、表現、治療和規律。將治療、用藥及有關疾病的常識告知患者,使之了解病情,配合治療。
6.護理人員要加強自身的心理學修養,講究語言藝術。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要深入細致,認真觀察病情變化和患者心理活動,掌握患者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心理活動的規律,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