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樹紅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26 醫院 云南紅河 661600)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是一種骨髓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若不能及早進行干預和治療,極易惡化成白血病,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甚至奪取患者的生命[1],因此,對其進行準確的診斷是非常有必要的。臨床用以診斷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的方法主要依靠骨髓細胞形態學及核型異常檢測,不過若低原始細胞發生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時,其細胞形態及核型與溶血性貧血類似,診斷結果極容易造成混淆[2],本次研究中,綜合使用骨髓細胞形態、細胞化學染色及骨髓活檢切片對低原始細胞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與溶血性貧血進行區分性檢測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作如下報道。
回顧性選擇2019 年5 月到2019 年12 月我院診斷出的低原始細胞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 yelodysplastic syndrom es,下稱M D S)患者118 例,歸為觀察甲組,組內男性74 例,女性44 例,年齡最小16 歲,最大85 歲,平均年齡(49.2±0.2)歲,另選取同一時段入院確診為溶血性貧血的患者118 例,歸入觀察乙組,組內男性68 例,女性50 例,年齡最小10 歲,最大85 歲,平均年齡(43.8±0.3)歲。經過統計分析,兩組患者間的性別和年齡差異,對研究結果均不會產生影響,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1.2.1 骨髓細胞形態。骨髓細胞形態主要是利用油鏡對骨髓細胞涂片樣本進行觀察,觀察的內容為粒系、紅系或巨核系細胞病態的情況。共取250 個標本,當超過10%的標本中該類型的細胞存在病態造血形態,則認為該樣本存在該細胞的病態造血情況。
1.2.2 細胞化學染色。利用該方法判斷骨髓片中的環核鐵粒幼紅細胞陽性率及陽性水平、幼紅細胞的陽性率及陽性水平,對環核鐵粒幼紅細胞進行染色,主要染色對象是鐵元素,其作用原理是將骨髓片在甲醛蒸汽中放3 分鐘后置入40g/L的亞鐵氰化鉀與4%濃度稀鹽酸混合溶液中30 分鐘,清洗后在堿性環境復紅,再次利用蒸餾水和無水乙醇沖洗,干燥后骨髓片中的鐵可呈藍色顆粒或珠狀。
對幼紅細胞進行染色,將骨髓片置于濃度為95%的乙醇10 分鐘,之后置于濃度為10g/L 的過碘酸液中20 分鐘,以蒸餾水沖洗干凈后自然晾干。此后將骨髓片置于席夫堿染液中一小時,用蒸餾水沖洗干凈,晾干后置于蘇木素染液中10 分鐘,最后沖洗并晾干,進行觀察[3]。
1.2.3 骨髓活檢切片。局部麻醉后取活材,經布安氏液固定后,用蘇木素- 吉姆薩酸性品紅染液染色,油鏡下觀察有無前體細胞異常定位的情況發生[4]。
1.3.1 病態造血。通過骨髓細胞形態學觀察兩組患者的骨髓樣本是否存在粒系細胞病態造血、紅系細胞病態造血以及巨核系細胞病態造血的情況并進行對比。
1.3.2 環核鐵粒幼紅細胞與幼紅細胞的陽性率及陽性水平。環核鐵粒幼紅細胞經過細胞化學染色后會呈現為藍色顆粒或珠狀物,觀察其分布的情況。
幼紅細胞經染色后,陽性時細胞漿呈紅色,陰性則細胞漿為無色,觀察紅色的占比情況。
1.3.3 前體細胞異常定位。通過骨髓活檢切片的染色觀察前體細胞異常定位的發生率,并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
本次研究中使用SSPS21.0 統計學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用卡方檢驗獨立性,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標注,用t檢驗其獨立性,組間差異用P 檢驗,當P>0.05 時,認為組間差異不足以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沒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骨髓細胞形態學對兩組患者的骨髓標本進行觀察分析,其病態造血情況如下表1 所示。
如上表所示,兩組患者的粒系細胞病態造血率、紅系細胞病態造血率及巨核系細胞病態造血率都存在一定的差別,但是根據P 值來看,兩組患者在巨核系細胞病態造血率存在差異時具有統計學意義,且觀察甲組的巨核系細胞病態造血率顯著高于觀察乙組。而粒系細胞病態造血以及紅系細胞病態造血兩組沒有明顯差異,不能通過該項特征進行判別(P>0.05)。

表1 骨髓細胞形態學觀察結果[n(%)]
通過細胞化學染色對兩組患者的骨髓片進行處理,觀察結果如下表2 所示。

表2 兩組患者骨髓片細胞化學染色結果對比[n(%)]
如上表所示,觀察甲組患者的環核鐵粒幼紅細胞陽性率顯著高于觀察乙組(P<0.05),且觀察甲組患者的幼紅細胞陽性率顯著高于觀察乙組(P<0.05),可以通過環核鐵粒幼紅細胞陽性水平和幼紅細胞陽性水平來區分兩組患者。
通過骨髓活檢切片染色觀察A LIP 情況的發生,結果如下表3 所示。

表3 兩組患者活檢骨髓細胞ALIP 現象的發生情況對比[n(%)]
如上表所示,觀察甲組患者的A LIP 發生率顯著高于觀察乙組(P<0.05)。可以通過骨髓細胞的A LIP 現象來對兩組患者進行區分,并且效果顯著。
通過上述的三個表格發現,單獨使用骨髓細胞形態學對病癥進行鑒別,雖然在巨核系細胞病態造血形態上有一定的特異性,但是僅有21.19%的M D S 患者具有這樣的特性,也就是說,單純使用骨髓細胞形態學,有78.81%的M D S 無法被檢測出。同理,借助細胞化學染色手段,檢查患者的環核鐵粒幼紅細胞陽性率,43.22%的M D S 患者被檢出,檢查患者的幼紅細胞陽性率,有53.39%的患者被檢出,但是溶血性貧血患者的該項指標數據也很高,容易產生混淆,而利用骨髓活檢切片觀察前體細胞異常定位的方式,檢測特異性高達73.73%,不過本著對患者負責,減少誤診率,避免病情因為誤診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的原則,將三種方式聯合使用,其檢出率高達90.67%,符合臨床鑒別M D S 和溶血性貧血的要求,值得進行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