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翠翠
(延安市中醫醫院,陜西 延安,716000)
胃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近些年的發生率逐年升高,該疾病有較高的死亡率,主要是因為患病早期無顯著的臨床癥狀,當自覺不適入院就診時,疾病往往已經進展到中晚期,治療難度較高。目前主要通過手術治療胃癌,療效相對較好。但手術畢竟有創,術中及術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如能在治療期間做好護理配合,對于保證手術治療的安全性有重要意義[1]。本文的研究內容即為胃癌根治術患者手術室護理中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得到如下結果:
在這項研究中,我院選擇了200 名接受手術治療的胃癌患者,并通過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在100 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4:6,平均年齡為(44.9±6.4)歲。 研究組中100名患者的男女比例為5:5,平均年齡為(45.4±8.1)歲。 兩組患者的年齡和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
研究組接受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溫度護理:調節手術室溫濕度適宜,保證患者在手術室期間的舒適程度,對于患者所需要輸注的液體,做好加熱,術中所需的血液制品需要提前半小時使用恒溫箱加熱液體后再進行輸注。手術期間對于無需暴露的身體部位,做好保溫,調節保溫毯的溫度在36-40℃,注意不要燙傷患者[2]。液體護理:為免對血管和皮膚組織造成損傷,需要在建立血管通路時詳細評估患者的實際情況,明確血管走向,并注意避免不要在關節部位進行穿刺,成功穿刺后使用膠布固定,并對注射部位做好檢查工作,一旦發生外滲,需要及時更換穿刺部位,并使用酒精外敷滲液處皮膚,以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和穿刺部位的腫脹情況[3]。壓瘡預防:術中患者被麻醉后,失去自主意識,無法自行翻身,長時間的手術讓患者的身體局部組織處于壓迫狀態,從而極易誘發壓瘡。對此,護理人員可以在術中在患者長期受壓迫部位墊海綿墊、使用約束帶或泡沫敷料緩解壓迫,并在擺放體位時注意不要違背人體力學,以緩解單位皮膚所受的壓力。術中做好皮膚受壓部位的檢查,并及時進行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4]。安全護理:在切除病變組織時,常需要使用高頻電刀,使用前需要確認患者身上無金屬制品,以免出現導電,造成電擊傷或燙傷。高頻電刀在平時不使用時需要做好保養和檢查工作,以免儀器在使用期間出現問題。使用電刀期間醫護人員也要注意佩戴好專業的絕緣防護裝置。
針對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數據信息均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分,±s)
組別 焦慮(前) 焦慮(后) 抑郁(前) 抑郁(后)研究組對照組tP 22.38±5.47 22.86±5.12 0.174>0.05 15.82±4.14 18.55±4.45 9.358<0.05 25.32±4.03 25.02±5.31 0.527>0.05 16.38±4.54 19.86±5.12 9.358<0.05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對行手術治療的胃癌患者實施手術室針對性護理時,首先需要詳細評估患者的一般情況,掌握手術期間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并做好針對性的預防。在全麻狀態下,患者血管擴張,與清醒時相比,機體散熱量更大,且術中需要輸注大量液體,所以極易導致患者術中體溫降低,對此,需要在進行液體沖洗時避免使用寒冷的液體,控制好手術消毒面積,面積不要過大。術中做好穿刺部位的檢查,保證可以早期發現滲液問題并早期進行重新穿刺處理。全麻狀態下患者的自我感覺能力降低,血液循環也受到一定影響,所以高發壓瘡,做好針對性的安全護理和管路護理,可以有效預防上述問題。本次研究結果也證實了,接受手術室針對性護理后,有效保證了術中靜脈管道的通暢性,避免出現了留置針滲液問題。體位護理在保證患者舒適度的同時預防了某一部位長期受壓,有效預防出現壓瘡。有效的針對性護理可以避免術中出現應激反應,維持患者生命體征處于穩定狀態,有效預防各種并發癥,保證患者的生存質量[5]。綜上所述: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胃癌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降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保證手術治療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