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淮安市清江浦區委、區政府召開專門會議,對教育事業明確提出:“啟動實施名校長、名校、名師‘三名工程’,優選一批校長和骨干老師進行系統化、專業化培訓,持續提升集團化辦學水平,努力讓更多學生在家門口上好的學校……”
2016年以來,區人大常委會一直關注教育事業,尤其是高質量均衡發展,本著“監督就是支持”“監督就是服務”的工作理念,通過調研、視察、審議、約見、質詢、跟蹤督查等多種方式,傾聽呼聲,匯集民意,為均衡教育把脈問診,開出“良藥”,推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助力全區教育向高質量均衡化邁進。
“視察+調研”:匯集民意把脈問診。2017 年以來,區人大常委會每年都會聚焦教育領域群眾關注度高的熱點難點問題,圍繞高質量均衡發展的主題,廣聽意見,確定1—2 個審議議題。2018 年,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適齡兒童入學難”的問題,明確把聽取審議“教育資源優化提升”等十大惠民工程納入重點工作。2019 年針對學校和家長反映強烈的“教師隊伍建設參齊不齊”的問題,聽取和審議“教師隊伍建設”工作;2020 年,針對區政府均衡教育的整體現狀,聽取和審議了區政府均衡教育情況工作報告。
每一年涉及教育方面的監督工作,區人大常委會都專門成立調研組,采取調研視察、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征詢意見等方式周密開展,在一些焦點敏感問題上,還采取明察暗訪的方式進行,確保調研掌握的問題翔實可靠。在調研十大惠民工程“教育資源優化提升”工作中,調研組多次深入項目施工現場,走訪群眾,和項目施工單位、幫辦單位深入細談,摸排問題,了解實情。在調研“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中,調研組深入城鄉學校和教師隊伍,通過暗訪的方式,與部分教師傾心交流,聽取他們的建議和要求,細致摸排到部分編外教師由于待遇過低影響到教師隊伍的穩定等問題。
四年來,始終深入調研每一項教育均衡工作,共廣泛征求意見建議92條,“教師結構不均衡、缺編嚴重、編外教師待遇嚴重偏低”、“優質資源覆蓋面不足,城區矛盾比較突出”等問題一一浮出水面,調研組分別提出針對性辦理意見,為教育事業的短板問題逐一“把脈問診”。
“審議+質詢”:代表獻言靶向施策?!耙哟蟪菂^幼兒園的規劃和建設力度,一方面,有計劃地逐年安排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園,逐步解決公辦幼兒園供需不足矛盾;另一方面,嚴格落實新建居住區配套建設幼兒園政策,教育部門要主動作為,主動參與前置審批,確保新建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優先建設……”
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區人大常委會認真審議教育事業相關議題,針對問題短板開出“處方良藥”。人大代表在建言獻策中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新路徑,創新提出了“針對鄉鎮學校專任教師缺失的現象,可以探索采取按片‘走教’的方式派駐教師”等意見建議,受到師生的歡迎和區政府的積極回應。
對于發現的突出問題,區人大常委會加大監督力度,采取“約見”“質詢”等方式全力推動。2018年9月,針對文津小學、老壩口小學、清江浦實驗小學等項目進展緩慢未達序時開展質詢,對涉及的區教育局、住建局、財政局、城管局等部門,常委會委員一一發問,直指問題要害,應詢者一一作答,給出問題的原因、措施和目標承諾,現場進行滿意度測評,對項目實施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
跟蹤督查:緊盯落實不留盲區。對于審議的問題,區人大常委會建立問題清單,采取跟蹤調研、代表約見、工作評議等手段,實施動態跟蹤督查,確保整改落實。“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師交流力度逐年增大,教學質量逐年提升。文津小學交付使用,老壩口小學異地新建即將交付,清江浦實驗小學改擴建工程正在地下施工……”清江浦區城鄉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時間表”和“線路圖”上,正在清晰展示一個個成功的坐標。
“高質量均衡教育的路還很長,區人大常委會將把‘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作為自己的目標,持續監督推動,久久為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美好期待!”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史衛東表示。
(唐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