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慧
(吉林外國語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1)教學方式更多樣。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上課的時間空間所受限制較小,教師可以利用多樣化的教學軟件,多樣化的應用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通過這種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真正實現“名校無圍墻”,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實現了教育資源利用的平等性。2)學習時間更靈活。傳統教學過程中,必須保證師生同時同地才能開展課程,網絡教學則給了學生更多更自由的時間,學生可以有選擇的聽課程回放,在沒有硬性要求的情況下,如果有緊急情況需要請假,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聽錄播課,不會耽誤課程的學習,并且可以自由開展回顧式學習,對于課上沒有聽清楚或不明白的知識點可以二次回顧,從而進一步加深對于課程的理解和對知識的鞏固。3)課堂氛圍更活躍。受傳統“填鴨式教學”的影響,我國課堂上很多學生不愿意發言,畏懼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觀點,而在網絡教學模式下,學生不需要在眾目睽睽之下發言,教師可以創新回答問題的方式,在線發放題目、搶答、彈幕等回答問題的方式都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發言不受限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面對面交流的心理防御性或習慣性障礙,注意力都能聚焦在各種有趣的討論題上,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也潛移默化形成一種“頭腦風暴”,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課堂效率。
1)學生主觀因素。網絡教學擁有很多傳統教學沒有的優勢,在為師生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中學生相比大學生而言自制力較差,在通過網絡授課時沒有較強的自我監督能力,就存在這邊放著視頻課,那邊開著游戲看著電視劇的情況,看著學了一天,聽了一天課,實則都是無用功,而在課后測評時,也是隨便應付敷衍了事,使網絡授課得不到真實的教學反饋。2)教師主觀因素。除去學生的主觀因素,教師方面也存在主觀因素的影響。首先,由于多數教師是初次使用網絡教學,對軟件或設備使用的熟練程度有差異,在教學進度、節奏以及作業量的布置上都無法完美與傳統教學相適應和匹配,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其次,很多年長的教師對電腦使用不夠熟練,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強,無法熟練使用紛繁復雜的各種教學軟件;最后,有的任課教師偶爾會把控不好錄播視頻的多少和長短,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3)網絡客觀因素。網絡授課雖然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約束,但是目前網絡授課相關技術支持并未完全發展成熟,巨大的網絡學習者流量同時涌入,無疑會增加整個網絡系統的負荷。網絡教學同時上網人數太多,網速受限,各大教學平臺定會頻頻崩潰。即使并非上網高峰期,也有許多學生都遇到過網絡卡頓、視頻不流暢等問題。提高網速,提升網絡流暢性問題亟待 解決。
1)擴展了教學的思路與方法。傳統授課過程中,教師受制于教學硬件設施水平,但是在網絡教學時教師可自行選擇符合自己教學習慣的軟件,可以通過群課堂、會議室、群屏幕共享、課堂白板等方式進行,軟件的類型多樣,各具優點,彌補了以往傳統教學方式的局限性,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可以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更全面方便。2)增強了教學軟件的開發與完善。從技術層面來看,我國現在的網絡課程平臺的容量水平亟待改進,服務器質量也有待進一步提高。5G時代的來臨,給了網絡課程平臺一個良好發展契機,各網絡課程平臺若是能夠抓住機會進一步完善平臺質量,緩解卡、緩慢甚至黑屏的問題,便能在網絡教育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1)觀念問題。自奴隸社會起,便有了學校,庠、序、校、官學、私學等等,慢慢發展到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學校不僅是學習知識的場所,還是培養品行的場所。事物的發展都應遵循客觀規律。因此網絡教學雖然發展速度很快,但主要以各種專業培訓為主,在現在的社會文化環境下,學校被網絡教學替代短期內是不可能的。網絡教學應不忘教育本質,同傳統授課結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教育效益,才能熠熠生輝。2)技術問題。網絡教學中最基礎的問題就是對網絡環境的要求,我國不同地區自然環境差異大,部分偏遠地區有大山阻隔,一旦再遇到暴風雪,就容易出現網絡不穩定甚至斷網;再者,網絡教學對教師和學生的硬件和軟件有一定的要求,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家庭可能沒有滿足網絡教學條件的設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實現網絡教學,對有關設備的使用熟練度是教師和學生必須經過考驗的一大關。
網絡教學優大于劣,加以利用,一定會對教學工作大有裨益。當務之急是對目前已經顯現出來的問題進行解決,對網絡教學工作策略加以改進。
1)教學平臺的選擇。諸如微信、QQ、釘釘等信息交流平臺數不勝數,學校可以多次嘗試、綜合評價、多方建議,選擇一個或幾個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組件家長師生群,與學生家長保持溝通,方便學生隨時進行提問。之前也提到部分學生自制力較差的問題,沒有老師和家長在身邊,學生里總是會存在手機在線,人不在線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通過幾種平臺不同的優勢來進行互補。比如采用釘釘群等資源進行直播的同時,課前、課后進行簽到,課前通過學習軟件發布一些問題進行討論、思考。上課途中隨機選人回答問題,學生只要在線,都給予一定的分數進行獎勵,回答正確應給予更多的平時分。若不在線,應該嚴厲的進行扣分處理。2)教學資源的選擇。在網絡教學中肯定會用到音視頻、圖片、文字等多媒體信息,如播放老師講課的影像和聲音,觀看教學PPT等。由于每一種媒體產生的數據量不同,我們在授課時要正確選擇。在網絡帶寬很富裕、公網不擁擠的條件下,可以選用播放講課PPT和老師的講課視頻。如果是上網高峰期或者老師那邊的帶寬不夠,可關閉攝像頭,只播出PPT和講課語音,以保證聽眾聽得連貫。3)學習情況的檢測。對于視頻或微課的播放,教師不能像在教室那樣看看學生是否在認真聽課,教師無法監控學生。在進行釘釘教學時,可以看到正在觀看直播的人數,以此查看學生觀看在線率,并及時催促未上線的學生,教師也能在后臺看到學生的觀看時長以及回放時長。對課堂要記憶的知識點,教師如果沒有隨堂檢測的手段,很多學生雖然開著釘釘,卻沒有識記背誦的動力,學習效果較低,因此必要的檢查手段必不可少,老師可以隨時與學生溝通,通過連麥的方式提問個別學生,或者提問全體成員,通過評論或者彈幕的方式讓學生集體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