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常雁 李德海 崔德生 杜 霞 裴 蕾 燕 紅
(1.哈爾濱理工大學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東北林業大學 林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食品微生物學》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的核心專業課程,主要涉及微生物的個體形態、生理、生長方式及規律、遺傳與變異、傳染與免疫、分類與鑒定等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同時也研究了食品的保藏、腐敗變質及食物中毒、微生物在食品生產和發酵中的應用及食品中微生物的檢測原理和方法。
如今在“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大環境下,就更需要高等院校的專業課程教師也要躋身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潮中,不斷將專業課的知識點融入思政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整個專業課程的教學之中[1]。
課程思政需要從培養計劃中的畢業要求、教學目標、課程大綱、教學內容、考核方式尋找結合點,積累思政素材、針對教學環節豐富授課手段,實施多樣化、滲透化和嵌入式的課程思政教育[2]。因此,深入凝練探求《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所具有的思想政治要素和德育功能,并構建《食品微生物學》中“課程思政”的科學化、規范化與體系化,推進思政教育與《食品微生物學》專業教育的有機協同統一,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提升育人成效是本項目研究的重中之重。具體研究方案如下:
為了發倔《食品微生物學》的課程思政元素,教師應該優化教學內容,整理課程知識點,融入思想政治元素題材的案例進行剖析,使課堂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讓同學們在學習知識點的同時建立與價值引領同步的參與體驗式教學,充分達到潛移默化的將思政元素滲透于本專業課程之中。我們可以結合微生物學發展史中杰出的科學家事跡來感染同學。在微生物學科學研究的歷史長河中,涌出了大量杰出的科學家,例如發現微生物的列文虎克,細菌之父巴斯德,還有首次發現洛基山斑疹傷寒的獨特病原體(立克次氏體)并被它奪取生命的立克次;在我國也有許許多多優秀的微生物學家,如樊慶笙、湯飛凡、戴芳瀾等等[3]。《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有很多知識點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有緊密聯系,例如講到酵母菌可以談及我國的酒文化,來引導并激發學生們開發新型發酵食品的興趣和時代擔當的責任感。我們可以在課堂的教學中,通過講述這些微生物學家們感人事跡,來引導和激發同學們學習科學家們不畏艱辛的勇氣和勇于創新的探索精神,并以此指導他們具備這些優秀品質,從而更好的設計適合個人的目標,并不斷努力攀登自己的人生之峰。
教師的言行舉止,會感染影響到學生,通過教師可以向學生傳遞巨大的正能量,因此高校教師要加強政治意識,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覺悟,拓寬學科視野,創新教學方法;相互學習,才能提高《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教師隊伍素養,提高工作水平。課程思政不等于《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思想政治化,也不是在課堂或課程中簡單的進行思政上的嚙合,而是水乳交融的潛移默化的自然融合。教師能從社會熱點問題中引發與專業有關的問題,來達成思政教育,如同武術一樣在學習和訓練中使同學們的思想和能力全面提高。這要求教師具有一絲不茍的認真負責精神,需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精心準備每一張幻燈片,精心組織課堂上講的每一句話,認真仔細批改每一份作業,用嚴謹的治學和負責的正氣去感染每一個學生。教師要做到用科學的知識誨人,高尚的品德育人,魅力的人格服人,進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具體實施方案可以在每學期的課程教研活動中,加強課程組對思政元素在教學中應用的研討;通過參加教學會議,學習其他課程及優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思政元素的運用,提高教學技巧。
1)結合知識點育人。《食品微生物學》在講述知識點時,可通過引入一些真實案例,挖掘勵志素材,能使學生不僅學習科學知識,還能培養其愛國情操,勵志精神,增強學生的時代使命感。
2)課堂互動中育人。在講述微生物生長需要的六大類營養要素這一章節中,介紹水的重要生理功能。通過課堂討論,讓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性,哪怕是微生物都是至關重要的,可以結合當今水資源的污染及缺乏等現實情況,分析原因及解決途徑,倡導學生愛護環境,節約用水。
3)課堂計算中育人。在實驗課程中,例如如何選用培養基及其使用原則這一知識點的講授時,可以讓學生計算一個工廠每年所需采購原料量及采購的成本,意識到這些對企業效益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學生的節約意識。通過計算食品樣品以及環境中含菌量,讓學生明白我們的生活空間處處充滿微生物,同時也提醒同學們應注重環境保護,不能亂扔,提高自身素質。
4)基于主題研討育人。《食品微生物學》采用“小班授課與研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課程討論中引進思政元素,在學生發言、小組討論后,教師通過點評結合,增進課程互動的思想性。小班研討主要探討食品微生物產品作用、生產過程、優秀基因菌種的構建以及最終形成什么樣的微生物發酵新產品。在討論中,引導學生關注食品相關的法律法規,尤其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等,并要求學生在研發設計的微生物發酵新產品的過程中注重清潔衛生,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以減少異常有害菌的污染繁殖,保證產品質量。
5)在理論教學中融入食品行業職業道德教育、辯證思維觀教育。食品安全是食品生產的重中之重,目前出現了很多食品不安全事件,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在分析這個案例時可融入食品安全和職業道德教育,在代謝的正負反饋調節機制和基因的誘導與阻遏表達內容講授中可融入辯證思維觀教育。
新時代科學信息技術的快速更新,當代大學生們的生活、思想也不斷發生了全新的變化,他們已成為網絡世界里的新生力量,互聯網也成為現代化教育模式發展下的第三課堂。例如,目前出現了各種網課如MOOC、微課、精品在線課以及翻轉課堂等,這些課程均具有與時俱進的發展特點,教師可以采用以上多種教學模式融會貫通,并將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理念。另外,還可采取小組討論等形式,對當今熱點研究問題如益生菌在癌癥、肥胖等方面的微生物益生保健功能進行分組討論;并鼓勵學生們多查閱食品微生物學的相關前沿文獻資料,多參加科技工作者的學術報告;以及借助生產實習、參觀工廠等機會多聽企業工程師講解生產案例和經驗。使同學們通過參與食品微生物學相關的學術活動,能夠更加深入接觸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 目的[4]。
綜上所述,食品微生物學應用廣泛,如何將抽象的微觀生物具體化,將本門課程建設得更加具有時代感和吸引力是我們食品專業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因此,我們應不斷以時代政治思想武裝自己,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堂,使微生物造福人類,同時也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