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曉亮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三門峽 472000)
現代生物技術被世界各國視為一種高新技術,它是解決人類所面臨的食物短缺、健康、環境及資源問題的關鍵性技術,與理、工、醫、農等科技的發展,與倫理、道德、法律等社會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對國計民生將產生重大的影響[1]。
《現代生物技術》課程主要闡述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以及生物技術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是大連民族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工程系學生在大二第一學期開設的課程,也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門與專業相關的課程。在此之前,學生對專業的認識一直處于模糊狀態,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明確生物工程專業涉及的領域和內容,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等。因此,積極推行現代生物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對第一時間培養生物工程系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和熱愛,樹立學生對專業的信心,進而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讓學生了解國內外生物技術各領域發展的來龍去脈、研究現狀、發展方向和相應對策,對拓展知識面、提高現代科技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筆者對《現代生物技術》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總結了一些成果和經驗。本文對該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進行了簡要的總結。
課堂是學校教學最基本的要素,是大學教與學過程實現的場 所[2]。課堂教學活動是由教與學兩方面構成,教師單方面的“滿堂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3],學生感受不到獲得知識的快樂[4](教育學/職業教育論文)。在教學中,教師注重采用提問、故意設置教學障礙讓學生解決或以專題討論等啟發式、互動式、研討式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5],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比如,在課堂上就人胚胎干細胞、克隆人研究引發的有關倫理方面的問題以及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問題展開專題討論,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課外書的積極性。
再如,在講到生物技術的應用部分時,將學生分成5組,分別就“生物技術與農業”、“生物技術與食品”、“生物技術與人類健康”、“生物技術與能源”、“生物技術與環境”查閱資料、制作PPT,并選派代表上臺講解。這種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查閱資料、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生物技術本身又是一門較為抽象的課程,因此在授課時,采用了集圖、文、聲于一體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利用計算機強大的數據管理功能、多媒體支持功能和方便教學的功能,以數字化方式存儲、加工、傳輸,將生物技術種類繁多、操作過程復雜的特點圖片化、直觀化、形象化,使教學特色更加絢麗多彩,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效果更加突出。
如在細胞工程教學部分,給學生播放“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動物細胞培養技術”等科教視頻,使學生愛看易懂,印象深刻,從而加深對授課內容的理解,也能彌補不能親自動手操作的遺憾。
此外,網絡技術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的支撐技術,通過建立網絡教學平臺,延伸教學空間,加強課外學習。一方面,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充實授課內容;另一方面,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及時將自己學習遇到的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通過網絡進行答疑解惑[8]。
論文既是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
生物技術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和尖端學科,新發展、新技術、新成果層出不窮,這就要求教師查閱大量文獻資料,不斷更新知識,才能緊跟學科前沿,把握學科發展動態。將生物技術最新成果引入教學當中,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生物技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并提高其創新思維能力和解決科學難題的能力。
當前我國生物技術正在加速向環境、資源、健康等方面應用、滲透,生物技術領域的創新體系建設在不斷的完善,科學、科研研發的水平快速提升,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課堂上通過對我國生物技術的最新發展進行詳細介紹,讓學生能夠了解目前我國生物的發展情況,進而豐富課堂內容。2019年7月1日,我國最新的生物技術條例正式實施,該條例重在規范相關診療行為,通過加強生物醫學新技術的臨床應用管理,規范醫療機構生物醫學新技術應用行為,保證醫學技術臨床應用的安全,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
此外,前來生命科學學院講學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較多,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學術報告和講座,可以使學生拓寬視野、了解相關科研領域的最新動態,深受學生的喜愛。
在教學過程中,介紹學院部分教師承擔的一些重大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并鼓勵感興趣的學生主動去找相關教師,擔任教師的科研助手。此舉一方面將理論和生產實踐相結合,實現以科研促進教學;另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和自豪感,鼓勵學生積極向上。通過實例引導學生學習,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及現代化信息網絡的廣泛使用,使大學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發生了變化。中國加入WTO后,正在著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使人才國際化。而語言的國際化是國際化的基本要求,體現在教學中即要求加強滲透式雙語教學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每堂課涉及的英文關鍵詞在課件中都會清晰的標出,加上板書輔助,解釋詞義并領讀,加深學生的印象。此外,期末試卷中也會有10%~20%的英文試題的比例,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專業英語的重要性,并加強對英文關鍵詞的熟識和掌握。
自2009年我國高校開始連續擴招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大學教學已經從精英教育轉為大眾教育,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被提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學質量成為社會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的問題,教學改革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民族高等院校面向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學生,民族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是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然是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的難點所在。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現代生物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總體方向是正確的,學生反饋的結果較好。而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改進是永無止境的,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還將繼續總結經驗、集思廣益,進一步完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把該課程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