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妍
(肇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廣東 肇慶 526000)
歷史檔案具有公共文化傳承、維護國家安全、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服務領域研究的作用。時代發生變化,檔案存儲形式、管理理念與檔案應用價值也在發生著變化。在新時期,保留歷史檔案對于社會人文歷史的承載價值的同時,創新發展檔案開發利用方式,促使其與傳統歷史檔案管理方式相連接,相互補充,是新時期歷史檔案研究者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對此,歷史檔案的管理工作,應該立足于“主動服務,創新思維”的意識層面,強調對歷史檔案保護的基礎上,開發利用其“新時期”的價值功能,為社會進步與人文傳承發展所用。
歷史檔案的價值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與社會發展相契合,緊跟民族文化的傳承演變,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的一種載體形式。社會文化呈現出延續性與歷史性特征,文化教育或旅游宣傳等離不開地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此時的歷史檔案承擔著民族傳承的歷史重任,其與民族藝術、文化、信仰、道德等存在緊密地聯系。對此,結合新時期社會發展特征來開發利用歷史當的文化價值功能,有利于人們理性看待歷史與文化,如地方歷史檔案館就承擔著這種文化功能。不僅如此,開發利用歷史檔案,對于創新文化形式與人文藝術發展給予力“參考資料”,它是文化創新的源頭繼承。而文化魅力的核心價值在于對美的事物的追求,歷史檔案反映著社會歷史的“真”,同時也將歷史的文化信息帶給當代人,增進了文化作品的藝術靈感,承載中華傳統文化對歷史的吸收與消化。現階段,各地方檔案管理部門重視多主體的合作,如檔案管理部門和文化教育、影視、旅游等方面的聯合,影視拍攝或開發旅游項目,已經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如嶗山區檔案館和青島大學的歷史學院簽訂共建合作協議,文化和旅游部與國家檔案局就公共數字化文化資源整合雙的合作等。對此,從歷史檔案的價值來看,其不僅落后文化載體的表現,而是與新時期的人文元素相結合,促使其彰顯出新時代的現實意義。
歷史檔案尤其是綜合檔案、科技檔案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參考內容,查詢以往的歷史記錄,能夠避免一些盲目的經濟運作,保障當地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如云南昆明供電局歷史檔案記錄的內容長達一百多年,內容詳實地記載著清宣統年、新中國成立、20世紀60年代至今昆明供電局的發展歷史,包括不同時期的變電站投產規模、供電格局、能源樞紐等,對今天供電局的發展決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與此同時,歷史檔案是區域性旅游項目開發的重要資源,也是人文景觀的組成部分。相對于后者來說,如各地區的紅色文化旅游區,其自身就是革命歷史的印記,再加上當地的文化傳承與旅游宣傳,打造出特色旅游產業,吸引了很多地區的游客前來體驗。但是,歷史文物或古建筑所承載的歷史信息較為有限,游客難以駐足傾聽歷史故事。游客對歷史故事的認知也較為模糊,而歷史檔案的豐富性與原始性功能,為當地旅游提供了可利用的信息,不是停留在故事本身,而是挖掘歷史檔案故事,加入新元素,配合文物和非物質的文化形式,來展開當地的文化歷史魅力。如數字化檔案館、紅色文化旅游基地等。
國家級的綜合歷史檔案館,應按照檔案局各種規定,注重歷史檔案文件的收集與管理力度,豐富館藏內容,開發利用歷史檔案的“數據價值”。且在歷史檔案的管理工作中,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真實、全面,利用新方法來保管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關的檔案記錄。在創新發展歷史檔案的結構上,應該結合館藏自身特點,接收并開展數據化歷史檔案的保存形式,便于資料的便捷借出與原始資料的儲存。
宣傳工作是開發利用歷史檔案資源的精神文明建設的一種形式,若缺乏行之有效的宣傳工作,很容易停留于形式表現。在歷史檔案的宣傳工作上,主要分為自我宣傳、參與宣傳、體驗式宣傳等模式。首先,自我宣傳的模式。歷史檔案宣傳的受眾群體在了解與感悟歷史文化的過程中,促使其思想情感與精神品質得到一定的觸動,認同主流價值觀并形成中國文化自信。以群眾路線的教育實踐活動作為歷史檔案的開發利用平臺,各級領導干部學習黨的發展史,地區文化史,從思想意識上具有堅定的立場與判斷,以形成示范效應。其次,創新參與型宣傳模式,了解與感悟歷史文化的沉淀,親身參與這些宣傳活動,這是理論教育所無法替代的。最后,體驗式的宣傳模式。開發利用不同形式、性質與價值的歷史檔案資料,如文物保護資源、紙質檔案、電子檔案等,創新歷史檔案的宣傳形式,利用微信推廣、微博互動、二維碼參與有獎競猜等,找到與當代人日常交流互動相適應的歷史檔案體驗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與踐行,自覺抵制不良文化或思想的侵蝕。
時代在改變,不變的是時代發展遺留下來的各種各樣的載體。在新時期,國家檔案事業的發展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信息技術、大數據、智能技術等使得歷史檔案的資源共享機制成為可能,賦予了歷史檔案新的內涵,同時也促進了我國檔案事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面對歷史檔案的發展機會,還應做好歷史檔案與地區發展之間的統籌兼顧,挖掘歷史檔案資源的特殊功能與價值,尤其是文化和經濟價值。對此,加強檔案館之間的合作外聯,使得不同地區的歷史文化得以共享交流,形成更大的歷史檔案庫,以調動歷史檔案的文化與經濟活力。一是,不同的歷史檔案間的交流互動,應該堅持統一的合作原則和管理機制,即為在國家檔案部門的領導下,認真落實好檔案規定與法律條文。兼顧各檔案館的歷史檔案時代價值及其他功能,統一部署與開發利用歷史檔案。二是,歷史檔案的分級管理。結合地域性文化特質來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即為堅持因地制宜的規劃原則,來進行歷史檔案的時代價值開發利用工作。三是,整合加工與開發利用各地區的歷史檔案資源,在原有時代價值的基礎上,開展數字化的檔案建設工作,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并且按照新時代文化精神的指導內容,為歷史檔案受眾群體提供使用便捷,提升歷史檔案的實際應用價值,使得更多的人發現并善于應用歷史檔案。
歷史檔案的數字化建設,離不開經費保障。每個地區的檔案部門是政府支持的公益性的事業,但是政府經費支持畢竟有限,對于提升歷史檔案的數字化發展水平,政府撥款是不足的,且信息化檔案網站仍然沿用傳統開發利用的思維方式。對此,館藏數據利用價值的經費應納入政府的長期財政預算中,促使該項工作得以持續展開。同時,吸引社會其他主體參與到歷史檔案的開發利用工作中,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與開灤集團舊歷史檔案的開發利用的合作進行合作,開灤檔案館、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等部門、單位負責同志參加座談。校企合作或其他主體間的開發合作,是依托于當地或特色化的歷史檔案的研究,積極推動相關研究工作,且對于校企合作發展奠定了基礎。
挖掘歷史檔案的時代價值,創新發展新興開發利用的方式是必要的。開發利用歷史檔案,應切合當下人們的生產生活習慣,結合電視媒體、“互聯網+”、移動終端、在線互動等功能,開發形式雖然是新興的,但是實踐效果與開發利用的方式仍然有待完善。如北京衛視《檔案》欄目下的《偉大的貢獻》講述電視媒體在歷史傳播的定位,挖掘歷史題材的文獻紀錄片在水傳播中的價值引領與創新發展之路。一方面,具有權威性的歷史檔案賦予電視媒體的歷史感、厚重感,強調故事的真實性,面向更多大眾的價值導向。另一方面,電視媒體的大眾性、藝術性給予歷史檔案價值傳播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功能,有效彌補了歷史檔案自身的信息分散、文字晦澀無趣、零碎等缺點,避免了因文化背景等所引起的實用性不足問題,利于歷史檔案的利用。其他新媒體形式、“互聯網+”運營模式也有著相似的開發利用效果。可以說,將數字化、網絡化等加入到歷史檔案價值引領與開發利用中,豐富了歷史檔案的利用功能。對此,加快落實歷史檔案的數字化建設,相關工作人員應通過大數據,根據用戶查找歷史檔案資源的頻繁度,來確定項目開發方向,優先發展需求量較大的歷史檔案數字化產品,以此滿足社會發展對歷史檔案的需求。
綜上所述,歷史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應該遵循國家檔案事業的整體規劃,認真落實到自身建設與發展工作。新時期,我國歷史檔案仍然是“見證歷史,記載征程”的載體,歷史檔案的服務、應用價值等已經被社會所認同。對此,在新時期,歷史檔案應該立足于時代特征,精準定位檔案服務工作,為社會發展和檔案事業的與時俱進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