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浩
(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
現如今,隨著信息化、數字化的發展,圖書館變得越來越智能化,高科技技術在圖書館的運用越來越成熟,例如數字圖書館、虛擬圖書館、移動圖書館等,但是在過度強調技術的同時卻忽略了圖書館本身這個建筑物所存在的問題。圖書館的建筑使用功能、圖書館的建筑使用環境、圖書館的建筑自身形象對用戶所造成的不良體驗感和視覺感的現象頻頻出現。我們知道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是當代圖書館最主要的宗旨,如何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務這就要求在建設圖書館時,各個設計要求要與圖書館的服務功能相符合。因為圖書館作為一座公共建筑物,所有的服務功能都是建立在這個建筑物實體上的,一旦這個建筑物出現了大問題,那一定會影響用戶的自身體驗感和心里感受,并且它會影響到后續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的過程。本文從建筑學的角度來揭示當代圖書館它應當滿足信息服務時的設計要求,將自身的功能發揮出最大,以此來提供更好的服務。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在生活中的信息交流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數字化、網絡化、人工智能化成為人們常用的方式。在面對信息智能化對實體圖書館的沖擊影響下,越來越多的讀者用戶不再去實體圖書館了,而是在家里運用數字圖書館來滿足信息需求。因此我們應當多留意實體圖書館在功能設計和讀者服務等方面留有自由選擇空間。在設計時需要對其可變性進行充分的考慮,為圖書館的現代化發展提供穩定的基礎。
1)使用功能設計要點。首先不同類型的建筑物使用功能是不同的,比如學校它的建筑使用功能是提供老師上課傳授知識給學生的地方,那就要求要有基本的教室、辦公室等使用功能;再比如醫院它的建筑使用功能是給病人看病、做手術、修養的地方,那就要求要有基本的手術室、病房、藥房等使用功能。那圖書館的建筑使用功能是什么呢?毫無疑問,它是用來給用戶提供學習、讀書、查詢信息資料的地方,這就要求圖書館要有基本的閱覽室、藏書室、信息查詢室等使用功能。如果一個圖書館連這些基本的使用功能都沒有,那如何去談論它的信息服務呢?所以說一個圖書館的建筑使用功能是否全面是一定會影響到它信息服務的過程。其次需要將圖書館的使用功能作為設計的主要問題,讓設計的空間與使用功能相輔相成,保障信息服務順利進行,避免局部區域與功能要求相脫離,不要一味的追求空間獨特而忽視了原本的使用功能。在充分滿足圖書館使用功能的基礎上,還可以運用多元化超前的手法進行創新,綜合不同的設計理念思維,讓空間使用功能的利用率變得更高,采用一些多功能智能化空間吸引更多的讀者用戶來圖書館,保證圖書館的人氣。
2)功能分區設計要點。在進行布局時不同的區域要根據不同的功能來劃分,合理利用不規則的小空間將各單元緊湊連接、互相獨立,滿足讀者的不同需求。同時,不管是從為讀者服務的角度,還是圖書館管理的角度,都要實現排架完全開放閱讀。所以針對圖書館放書區來說,不能顯的太分散,要有足夠的空間存放圖書,并對放書區的隔熱保護等進行研究。其次根據圖書館的空間性質,可以分為靜態空間和動態空間,其中用戶看書閱讀空間和自習空間屬于靜態空間;交流空間和休閑空間屬于圖書館的動態空間,在進行設計時需要增加更多的空間面積,用超前的多角度視野組合桌椅,為讀者用戶提供便利的交流討論,保持空間的靈活性,滿足交叉性的需求。
3)功能路線設計要點。從圖書館外到圖書館內,需要合理的規劃從入口到各個部分的路線,并建立能夠引導讀者用戶方向的系統。由于讀者用戶會集中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到達圖書館,那么室外路線就不能過于繞圈,要保證讀者用戶在即將到達圖書館時的親近感。當讀者用戶進入圖書館后,在每一層的中心位置要能顯而易見的看到自己經過哪條路線便可到達想去的地方,所以需要保證讀者用戶、放書區、人工服務咨詢平臺等之間的路線方便快捷,以此來保障信息服務的效率。最后就是樓梯線路到各個服務空間區的距離不能連接的太近,以免影響到讀者用戶的體驗。
1)環境設計要求。環境協調是保障讀者用戶能夠在圖書館享受舒適的體驗感,一個圖書館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內部環境都很糟糕的話,那必然會影響讀者的體驗。首先不管圖書館建設在哪一位置,不能讓讀者用戶覺得圖書館在周圍環境顯得突兀,一定要讓圖書館與周圍環境能夠融合,而且圖書館周圍環境一定要保持綠色理念,給讀者用戶一種清新的感覺。其次是圖書館內部的環境設計,要能突顯出讀書學習氛圍的環境,不能設計的過于夸張導致讓讀者用戶眼花繚亂,要保證各個區域內部環境與其功能相融合。最后盡可能的讓內部環境設計符合大多數讀者用戶的口味,無論從視覺上還是聽覺上都能夠感受到圖書館內部環境的和諧優美。
2)建筑形象。形象是指大眾對于某組織機構的總體評價,是組織機構的要素和行為在大眾眼中產生的總體印象。具體講圖書館的形象有兩層含義,一層是外觀形象另一層是內部自身文化形象。外觀形象指的是圖書館建筑物外在的表現,比如它的形狀大小、顏色、外部裝飾等。內部自身文化形象指的是讀者用戶對圖書館要素、館藏、館貌、文化理念、工作人員組織行為等總體評價和印象。總體來說圖書館的形象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圖書館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1)外觀形象要點。在設計當代圖書館時,要合理的進行外觀設計和裝飾。首先外觀不要整的花里胡哨,比如有些圖書館的外觀設計成很獨特不規則的形狀,看似很有創新但是在讀者用戶的眼中會覺得不可思議,不符合大多數讀者用戶的欣賞觀,外觀設計要讓讀者用戶覺得這個建筑物就是一個充滿藏書、學習的知識庫。其次外觀裝飾可以結合當地的特色來進行點綴,另外也要結合當地的氣候和地理環境進行不同的外觀保護和處理,比如處于東北地區的圖書館,它的外觀設計就要有用來抵抗冬天寒冷天氣的保護層;處于最南方地區的圖書館,它的外觀設計就要有用來抵抗多雨天氣的防潮層等等。最后可以借鑒一些外國圖書館外觀設計的理念在結合本國的特點去創新,來吸引更多的用戶去圖書館。(2)內部自身文化形象要點。內部自身文化形象就是要求圖書館要有讀書學習的氣氛和氣息,不能違反了圖書館本質的特點。首先圖書館切記不能顯得太過娛樂,近年來有很多圖書館為了追求獨特性不惜違反自身形象來達到吸引公眾的目的,比如有的圖書館設置了大量的娛樂地方供人們來休閑玩耍,不是說圖書館不能設置休閑娛樂的地方而是設置的比例不能超過圖書館原本的信息服務功能,圖書館主要的功能是提供用戶信息服務的,如果休閑娛樂過多的話那就會導致掩蓋了圖書館最本質的特點,這樣大家都會覺得這不再是一座圖書館而是一個休閑娛樂的消遣的好地方,從而就違反了圖書館的內部自身文化形象。其次圖書館不可太商業化,比如有的圖書館居然可以下棋打牌,那么請問這還是圖書館嗎?一個圖書館如果打著商業化的目的來吸引用戶,那它就不再是一個公共的信息服務機構了而是一個商場、門店。所以說圖書館應該要對得起圖書館這三個字的含義和意義,這才是圖書館原有的自身文化形象。
1)以人為本、高效便捷的服務理念。圖書館是社會公共信息服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圖書館建設時,要堅持以人為本、高效便捷的服務理念,首先圖書館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要圍繞圖書館讀者用戶而展開,要注重不同年齡層次的讀者用戶的體驗感受和內心需求,這就要保證圖書館內部文獻資源樓層分布科學合理,根據不同類型的讀者用戶設置合理的文獻樓層分布,比如一些兒童、青少年看的文獻資源樓層可以設置在中層;一些中年人看的文獻資源樓層可以設置在較高層;一些年老的人看的文獻資源樓層可以設置在較低層。這不僅滿足了不同類型用戶的需求,而且也照顧到了一些特殊人群的身體情況。其次圖書館高效便捷的服務理念要圍繞圖書館工作人員、機器設備等而展開,其中工作人員一定是專業的不能是臨時充數的,因為如果遇到用戶提出的特殊要求,那些臨時員工不一定能應付而且會拖拉讀者用戶的時間,從而降低服務的效率;機器設備要隔一段時間進行檢查維護,保證它們的正常使用,方便讀者用戶使用提高效率。
2)空間延伸服務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傳統圖書館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讀者用戶文獻資源查詢和借閱服務,現代化圖書館在設計時需堅持空間延伸可持續發展理念,在這個多元化的思想中,圖書館設計者應打開眼界,跳出以往的傳統理念,對圖書館空間展開進一步的研究。針對不同類型用戶的需求,可以設置和他們相符合的空間服務一體化的多功能空間,比如開設藝術展覽、文化交流、動手實驗、虛擬體驗等多樣化的空間,使空間延伸服務得到可持續發展。最特別的就是可以專門設置空間實驗室為理工科和文科有所需求的用戶提供對學術研究的設備裝置的幫助,空間實驗室會配備儀器、材料等相關物品,并利用虛擬技術完成實驗的模擬,滿足不同類型用戶的個性化信息服務需求。在征得圖書館設計者同意的情況下或者自身有利的條件下還可以開設文具店、咖啡館、小飯店、小超市等生活服務項目,充分利用圖書館內部空間為社會公眾提供便利。
圖書館作為公益性文化場所,其設計要求應當與圖書館的服務功能緊密結合,圖書館的設計理念也要符合大眾審美要求。現如今雖然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圖書館技術層次方面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圖書館這個建筑物自身存在問題的話,那勢必會影響到圖書館信息服務的過程,看似信息服務跟圖書館設計要求沒聯系,但經過本人的層層剖析后,它們之間存在著隱秘的關系,就像看一件事物不能只看表面還要更深入地去研究。在信息化背景下,基于信息服務的原則對圖書館設計提供了創新性的理念。因此,只有對圖書館的設計原則有明確地了解,才能保證圖書館規劃的合理性,以創新性的理念進行設計,更好地滿足讀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