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功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四川 廣漢 618307)
班級管理是落實高校學生管理與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輔導員的個人教育理念,影響著班級構建的方式,也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個人成長平臺的好壞。學生在校以集體為單位參與學習與活動,在集體中相互影響,共同成長。社會的發展與教育體制的改革,讓當代大學生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關注環境的變化與學生個人發展需求的變化,做好班級建設與管理工作,才能有效應對外界變化,提高學生個人競爭力。
大學不同于初高中。每一位輔導員面對的班級較為龐大,從初高中階段負責一個小班級過渡到負責一個系或者一個院的班級管理工作。加上近幾年來擴招政策的實施,學生人數增多,輔導員的日常工作量越來越大。在工作量急增的當下,越來越多的輔導員難以走入學生群體去親近每一位學生,師生之間的熟悉度不足,影響了班級管理工作的實效。加上學生的個性化想法較多,要綜合了解學生,獲得學生全面的信息更不是易事。
班級建設與班級管理工作強調整體。但受到成長環境與年齡特點的影響,當前的諸多大學生缺少集體意識,特立獨行,以自我為中心。對于一個班級來說,凝聚力的強弱就是班級管理成果好壞的表現之一。大學生多為零零后,他們成長于思潮豐富的年代,又處于追求新潮的年齡。在進入大學之后,他們擁有了“做自己”的自由,可以自主選擇,展示個性。因此,很多大學生不愿意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集體中,不愿意在集體中因他人的不同放棄自己的個性。這些特征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都有體現。對于要實施班級建設與管理工作的輔導員來說,這些都是工作中面臨的困難,要迎接的挑戰。
高校中的輔導員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陪伴者,是學生的引路人。在實際工作中,受到繁雜工作內容的影響,除了要管理好學生,建設好班級,輔導員們還要參與思政教育工作,參與黨建管理等工作。在諸多工作的分神下,很多輔導員開始弱化自己的班主任角色,認為大學生都是成年人,沒有強加管理的必要。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輔導員也因此忽視了學生的發展需求,漠視學生的訴求,很少了解學生的成長,也未能抽出時間給予學生急需的幫助。思想上的不重視或忽視讓輔導員自己淡忘了班主任的角色,學生也難以將輔導員作為自己心中的請教對象,以此為前提而開展思政教育也漸漸失去說服力。沒有班主任形象的輔導員,難以說服學生。輔導員對班級管理工作的忽視,影響了班級活動的開展,致使其在其它工作中難以服眾,影響個人教師形象。
工作方法、模式對輔導員班級管理效果有直接影響。在當前高校輔導員的班級管理工作中,一些教師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特征的了解。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不同之處,有各自的優勢和理想。輔導員未了解學生,或片面了解學生,都會影響班級管理的內容選擇與方向制定。而堅持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是最為省事、最為高效的方法。教師沿用傳統的說教式方法開展高校內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期望以自己的輔導員身份壓制學生。此類班級管理模式會大幅度激發成年學生的叛逆心理,不僅不會產生良好效果,還容易制造出師生之間的矛盾。無論從教育改革趨勢來看,還是從學生的心智成熟度來看,填鴨式的班級管理模式明顯不符合當前的學情。輔導員的班級管理工作,實際上是服務工作??傁腭{凌于學生之上,不去探究創新的班級管理方式,最終結果可想而知。
班級管理內容并不只是制定規則,讓學生遵守,不犯錯,不惹事即可。身兼數職的輔導員,如果只關注學生的遵紀守法問題,便難以實現輔導員價值。大學生要通過在校時間提升個人專業能力,提升就業能力。作為班級管理者與學生管理者,應當積極了解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課教師溝通,了解學生未來的就業前景與就業需求。但很多輔導忽視了大學生的學業指導與未來的就業指導。部分輔導員認為自己對學生成績的關注,就是在關注學生的學業問題。但未關心學生的綜合能力,不了解學生的職業規劃,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錯失了提升個人職業能力最佳的機會。還有輔導員因為個人工作時間與精力問題,根本沒有認識到自身在學生發展與就業指導上可以發揮的作用,沒有時間研究學生的就業問題,不能在這兩方面進行提升與指導。只關心大學生的學習成績,讓班級管理工作過于片面與死板。
一直以來,輔導員都以權利者自居,用“我是輔導員”這樣的角色優勢壓制學生。在創新輔導員班級管理工作的今天,每一位輔導員都要放棄權利優勢,積極開發個人的非權利優勢影響力。輔導員是每一位大學生的學習榜樣,輔導員越優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強。除去權利,輔導員可以在個人才智、個人人為、道德品質等多個方面提高自己的影響力。輔導員有好的品格,會讓學生心生敬佩。輔導員有高學歷,也會有同樣的效果。個人素質決定了輔導員的形象與高度。影響力要在自己的言行中流露出去,而不是出自己的口中。當師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時,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影響力能夠發揮很大 作用。
以高校運動會來講,由學生運動會和教職員工運動會兩部分組成。如果輔導員具有某一項運動特長,可以通過報名參加運動會的方式,在賽場上展現個人英姿,讓學生因為輔導員的出現與優秀表現而興奮,產生“我有這樣的輔導員,我十分驕傲”的想法,這對學生的思想是沖擊,更是引導。當輔導員可以做到學生暫時做不到的事情,輔導員會成為榜樣。又如輔導員通過個人努力工作,獲得學校先進工作者稱號時,學生在宣傳欄上看到輔導員的照片與信息,也會莫名自豪。用不同的方式增強輔導員的影響力,展示輔導員的魅力,有利于之后班級管理工作的落實。輔導員有了個人權威,便能讓思政教育工作等更有說服力,在班級中發揮引導者作用。
班級文化建設是營造班級氛圍的重要方式。在較大的學生群體面前,輔導員要認識到班級文化對學生潛在的影響力。班級建設是否成功,與輔導員班級文化建設成果有密切關系。在大學校園內,每一位學生都有較強的主體意識,且知識面較廣,見識豐富。只用行政手段管理學生與班級,是遠遠不夠的。將班級視為社會的縮影,讓學生了解個人發展方向,促進學生自覺成為更好的學習者,還需要班級文化的影響。利用社會化的手段,讓班級具有開放性與和諧性,用專業的知識影響學生,促進學生感受集體的力量,增強集體認同感,才能增強班級的凝聚力,使班級建設有底氣,班級管理有氛圍。
思政教育,是建設班級文化最佳機會,這也是輔導員的重要工作內容。班級要認可學生成年人的身份,積極從社會中選擇案例與學生討論。通過社會化主題、事例的融入,讓學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讓學生反觀自己的奮斗目標與個人理想。每一位輔導員都具有思政教育專業知識,用自己的專業手段與學生談社會、談人生、談理念,強化師生之間的真實交流。促進學生了解何為權利與義務,何為法律與自由,何為高尚人格,何為艱苦奮斗,促進學生了解有意的人生,了解集體概念。用這樣的方式去構建班級文化,讓更多的積極元素成為班級文化的構成要素,有利于輔導員工作效果的優化。
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得忽視,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強調學生主體力量的發揮,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是倡導班級管理創設的重要原則之一。大學生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的參與積極性,是其認可班級管理工作程度高低的表現之一。學生能夠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彰顯個性,是班級管理最理想的模式。讓傳統班級管理觀念中的被管理者成為管理者,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促進學生開發自我潛力,積極自我管理,有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學生在管理班級時,會讓班級成為學生習以為常的生活場所與活動場所,讓班級成為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地方,改變學生對班級的認知,促進學生成為更好班級的推 動者。
要尊重學生主體,首先,要選擇肯定學生的地位。在開學之時,輔導員要積極組建一支學生管理隊伍。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選出班長、學習委員、文藝文員等班委,構建一支具有較強管理能力與較高素質水平的班委會隊伍。給部分學生管理自己與幫助他人的權利、機會。讓班委會成員在學生這個龐大的群體中發揮積極作用,收集各類“情報”。像國慶節之前,輔導員可以與班委會成員開會協商國慶節的班級活動,鼓勵班委會成員回到學生群體中,了解大家的想法。對學生的真實想法進行匯總,開發具有綜合性的活動。尊重學生的管理地位,并認真考慮學生的建議,是給予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力量的重要方式。其次,要適時地將學生的想法落于實處。輔導員會在學校的各類活動中與學生接觸,利用一切與學生接觸的機會,了解學生的想法,促進學生成為班級管理者。像在交流中發現有學生想要裝飾自己的宿舍,輔導員了解后,可以在自己管理范圍內,開展班級內的宿舍裝飾比賽活動。作為輔導員,要根據自己對當的了解,給學生提供一些購買相關材料的好去處,提供幫助。讓學生選出心中的公正之人,作為宿舍裝飾大賽的評委,促進學生全方面參與宿舍裝飾比拼活動。
班級活動,是學生感受班級溫情的實踐。為在校學生提供對其成長有意義,為其生活增添趣味的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找到校園與班級的歸屬感。在校大學生大多遠離家庭,一人求學。用集體豐富的活動,營造良好的異鄉氛圍,讓學生感受家的溫暖,收獲家庭的快樂,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創新手段。絕大多數大學生學習在校園,生活在校園,居住在校園。班級活動的組織,能夠給學生帶去一些新意與活力。
比如,輔導員可以利用冬天的周末,帶領大家一起到食堂,與師傅們一起包餃子。這一活動可以是內部的,也可以是對外的。外部的活動便是大家以食堂工作人員的身份,走進食堂后廚,與師傅們一起工作。學習包餃子,在包餃子的過程中與食堂師傅聊聊天,了解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心境,讓平時一米之隔的陌生人變得熟悉起來。在這樣的活動中,大學生有不同的體驗,有生活感,有家的感覺。同時,當看著一份一份餃子被同學們買過時,那種成就感是獨特的。而內部活動就是將班級這一個小集體聚集在一起,大家一起與身邊的人變得熟悉,各自發揮優勢,甚至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自由自在地包一包餃子,增強大家的凝聚力。一起勞動,一起吃頓“團圓飯”,讓寒冬暖起來,不僅幸福了學生,也讓班級添了幾分暖色。
做好班級管理工作,要與學生多溝通,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發現學生的潛在問題。大學生活是相對自由的,管理方式也相對寬松。輔導員很難像傳統的班主任一樣與學生每天見面,開班會的機會也不多。在需要師生溝通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當代輔導員要積極開發豐富的師生互動方式,用于師生關系的優化。拓展新思路,在大數據背景下,積極利用網絡平臺上的社交軟件,與學生建立網絡中的親密關系。
比如,輔導員可以在入學時將自己的微信號公布給學生,讓學生添加微信并備注好姓名,結合學生所在的班級建立班級群。每周與學生在群內溝通一次,了解學生最近的生活,給予問候。還可以關注學生的微博賬號等,了解學生的喜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發現網絡輿情問題。更可以通過發表貼子的方式,與學生就一問題開展討論。在網絡平臺上,學生說真話的概率更高,輔導員獲得真實信息的可能性更大。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與學生溝通,不僅避免了面對面溝通的尷尬,還提高了溝通效率。在溝通過程中,輔導員可以發現學生的價值取向。像在討論有關于志愿者工作問題時,有的學生說“又沒報酬,何必呢?”有的學生說“很有意義,我想試一下”。從學生的反應中,輔導員可以發現學生的基本態度。針對部分態度加強引導,做好志愿者工作宣傳,并在未來的班級活動中加入志愿者活動,促進學生豐富體驗,改變想法。師生溝通是輔導員獲得的全新工作思路的一種方式,更是推進工作內容時代化的方式。
學生的心理健康是輔導員應當關注的重點。在社會文化的元素日益豐富的今天,大學生的心理搖擺性更強,容易為各類觀點所影響。輔導員應當作為學生的第一任心理健康引導員,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發揮心理引導作用。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利用自身所具備的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理論優化心理引導行為。多觀察學生的變化,了解學生的成長背景與在校生活經歷,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提前發現心理問題苗頭,能夠在最大限度上保護學生。
比如,一些學生來自窮苦山區,他們通過個人極度努力,取得好成績,考入好大學。但在進入大學校園之后,生活環境的巨變給他們帶來了諸多苦惱。身邊同學的生活習慣,他們未曾見過的事物,不能滿足的物質欲望,都會產生心理沖擊,使其過度自卑或者為了攀比產生可怕的想法。輔導員在提前發現問題所在,與這些學生多談心,給他們介紹大學校園生活中的常態,平靜心態,建立遠大理想,堅持努力,提升自己。還有學生因為之前的成績,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進入大學校園,自己的光芒不再,心理落差過大,失去努力動力。面對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心理引導,是讓班級更加健康與陽樂的重要舉措。重視心理教育,以疏導為方式,引導學生發現全新生活目標十分重要。
綜上所述,每一位學生都希望通過在校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提升個人能力。班級對學生來講是在校的家庭,是背后的力量。認真對待當前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從學生的需求入手開發合理的班級建設方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班級建設中來,成為班級中的和諧一份子,是輔導員落實班級管理工作的目的,也是體現班集體價值的 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