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芳
(隴西縣圖書館,甘肅 定西 748100)
我國公共圖書館肩負著提升人口素質、保障文化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人民群眾獲取知識的場所[1]。縣級公共圖書館比起市級大型圖書館來說,雖然在規模上略微小一些,但是在功能上是相似的,甚至它可能是唯一的縣區居民可去的圖書館。因此,創新縣級公共圖書館的管理方式、提升縣級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吸引更多的讀者前來閱讀、愛上閱讀,是縣級公共圖書館的基本職責,在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的文化需求和體現文化機構的公共價值方面尤其顯得重要。
傳統縣級圖書館主要功能是管理藏書,讀者需要辦理借書證進行借閱。后來為了擴大圖書館的使用率、增大市民的閱讀量,圖書館開辟了少兒閱讀室、自習室、讀書外借室、電子閱覽室等基礎科室。自習室的開辟在周末和寒暑假吸引了大量的學生,但大多數學生是去做作業,閱讀并非主要目的。
少量習慣于閱讀書刊的讀者也隨著信息通訊技術的發展,開始電子書閱讀,有些讀者手持kindle閱讀器閱讀、有些讀者利用手機或者電腦閱讀,還有些老年讀者通過聽書APP聽書。我館電子閱覽室提供超星讀書平臺,內容涵蓋圖書、期刊、講座、繪本等。
圖書館傳統的借閱模式需要讀者有較長的時間參與借閱活動。單純的實體店形式和唯一館址的特點也限制了很多碎片化閱讀的讀者和遠距離讀者的閱讀體驗和購書體驗。久而久之,圖書館中借閱的人就越來越少。
圖書館如果繼續實行實體化、孤島化的戰略,在發展中必定會受限[2]。公共圖書館管理和圖書館服務水平,會對讀者數量產生決定性影響,也會影響到圖書館所在地的文化建設水平[3]。
縣級圖書館因行政管理和行政層級導致管理服務方面相對單一,依然是傳統的管理服務模式,體現在具體的工作中表現為“借閱、歸還”、圖書整理、信息咨詢、引導服務等,還是傳統的模式,與現階段圖書管理服務還不相適應,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還有較大的差距。
因規模和資金因素制約,目前縣級圖書館的館藏圖書文獻資料相對較少,尤其是一些專業類圖書,另外涉及農、林、水、牧等與當前鄉村振興密切相關的圖書文獻資料更是欠缺,雖然依托縣級圖書館在各鄉鎮建設了鄉鎮圖書分館,但專業書籍依然滿足不了當前基層工作需求。
目前縣級圖書館在日常管理方面還是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工作也按部就班,缺乏創新活力,服務水平還有待全方位提升,專業骨干和高層次人才還需大力培養和引進。
當前縣級圖書館大部分都面臨規模小、基礎條件差的問題,在建筑面積、館藏圖書、服務半徑等方面還遠遠達不到文化和旅游部《公共圖書館標準》所要求的規范標準,也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圖書服務的需求。
縣級圖書館在現階段的管理模式還是行政管理模式,對讀者的需求和保障讀者權利方面做得不夠。要將圖書館建設成為公共服務的平臺,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去建設,將管理服務的制度規范化、人文化,給讀者較大的自由度和選擇空間,構建全民參與的公共文化平臺。擴大全民閱讀活動的知曉率,通過張貼活動通知,發布活動內容,通過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及時發布活動主題、地點、時間和內容,倡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活動,擴大覆蓋面。邀請融媒體對活動進行跟蹤報道,做好宣傳工作。聯合新華書店、各類書城等出版物發行單位舉辦圖書促銷活動,加大推廣力度,形成人民群眾參與共享的服務體系。
通過策劃、展出不同主題的活動和展覽,吸引群眾觀展、閱讀,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和服務水平,增強改革的動力,通過舉辦相關活動,為不同階層的群眾提供各自需要的綜合文化信息服務,體現人文關懷。比如舉辦反映定西市乃至甘肅省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歷史進程和巨大成就的大眾讀物、長篇小說、報告文學、口述歷史等定西市本土作家作品,為廣大讀者提供了了解定西渠道,同時也對本土作家的圖書起到宣傳作用。進而助推全縣的全民閱讀活動的有效開展,激發了廣大市民參與閱讀的熱情,讓大家在閱讀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形成良好的風尚。依托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慶祝建黨100周年、“掃黃打非”綠書簽發放等活動,通過現場展出版權宣傳展板、發放宣傳折頁,制作宣傳條幅、主題朗誦、開展綠書簽發放活動等多種形式不斷創新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延伸服務鏈條,形成新的教育平臺。同時要更新陳舊的服務理念,追求服務內容的創新,體現公共圖書館倡導閱讀的職能作用,以圖書優惠展銷、主題圖片展覽、舊書換文創、明信片互動、免交滯還費優惠等活動為載體,組織開展圖書展銷活動和時尚新穎的閱讀體驗活動,設立各類圖書展銷攤點,進行書目推介和暢銷書目展銷,為群眾搭建采購圖書的直接交流平臺,推動全民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倡導廣大讀者多讀書、讀好書,在全縣范圍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2016年6月,國際圖聯發布了題為“所有人的渠道和機遇”的手冊和題為“圖書館可以推進全部聯合國2030年議程”的海報。該手冊提出圖書館要在以下方面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在專業人員的幫助下,提升包括數字、媒體、信息素養和技能在內的文化素養;縮小信息獲取的差距,并幫助政府、民間團體和企業更好地認識當地的信息需求;提供可網上獲取政府項目和服務的場所;通過使用信息通訊技術普及數字化;充當科研和學術團體的核心;保護并提供利用世界文化遺產的機會等[2-4]。
縣級圖書館管理技術相對落后,雖然有改革的動力但是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撐,借助專業力量可以快速地實現管理模式的改進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可以借鑒脫貧攻堅的模式,請北上廣等經濟文化發達城市的圖書館管理人員和信息技術人員對縣級圖書館管理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有效提升縣級圖書館館員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渴望被理解、被認可,也希望自己所投入的情感可以得到一定的回報。所以,在工作中人們通常會傾向于積極的氛圍中,身處其中時也能抱有積極的心態,此時人們的工作效率會提高。管理者若以輕松、引導的管理方式替代機械、粗暴的管理方式,往往能夠呈現出更好的管理效果[5]。讀者去圖書館借閱同樣也需要被理解、被認可。通過喜歡閱讀的人內心的情感更加細膩,更容易被機械、粗暴的管理方式傷害產生望而卻步的“畏館情緒”。因此,加強讀者的情感關懷,更能有效吸引讀者前來借閱。
如在繪本區開展親子閱讀日,吸引親子家庭預約閱讀時間,建立有聲閱讀趣味活動,并在繪本區放置孩童喜歡的玩偶,工作人員裝扮成童話故事里的人物等等。在園藝書籍區放置綠植、盆景,定期邀請園藝師到館內現場講授除蟲、剪枝、扦插等綠植養護的技巧。邀請藝術類的輔導機構到館內開展室內音樂會、介紹相關的樂譜、分享樂理知識。邀請老紅軍、離退休老人到館內講解革命故事、分享心路歷程。通過測繪各類有溫度的閱讀和分享活動,吸引不同年齡段的讀者走進圖書館,真正實現縣級圖書館文化傳播的功能。
綜上所述,縣級公共圖書館只有抓住改革的計劃,根據時代的需要體會讀者的需求,做到以人為本、以讀者的情感關懷為本,積極尋求專業人士的需求,開展各類線下的閱讀體驗、文化技藝傳承、紅色故事講述等生動有趣的活動,開辟各類線上服務功能,才能吸引縣區讀者走進圖書館,留在圖書館,實現公共圖書館提升人口素質、保障文化發展的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