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子平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第一小學,廣東 廣州 510800)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有重要的影響,教師在堅持“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基礎上,還應該注重學生個性化和自主性的發展。尤其針對像我校這樣的城鄉合并學校,教師應該創新應用新的教學方式,在吸引學生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數學的教學開始注重對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因此在這種教學情境下,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就凸顯出了其重要性。一方面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可以有效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進而對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能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形成,能夠幫助學生有條不紊的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社會的就業競爭力越來越激烈。為了幫助學生形成和具備終身適應社會發展的素質和能力,教師們應該深入挖掘并針對之前的教學弊端,創新運用一些新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在扭轉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的同時,將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
1)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根據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的觀察發現,對于數學審題有的學生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通常在經過一遍審題之后就開始致力于問題的解答,即使學生并沒有對問題的數量關系有一個透徹的分析。而這種匆忙式的審題習慣,不僅會影響學生實際解題的正確性和高效性,還會影響學生數學思維、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養與形成,進而可能使得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套用題型的現象,影響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塑造學生的最佳時機,注重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具體的小學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審題的時候,應該要向學生灌輸邊讀邊想,并用筆標注題目中的重要條件的意識和習慣。這對于梳理和分析題目解題思路有重要的意義。此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推敲題目中每個關鍵詞匯的關聯,這往往也是尋找解決問題切入口的關鍵點。例如針對題目“有一件羊毛大衣原價1000元,在八折的基礎上又上漲20%,問現在一件羊毛大衣的價格比原價便宜還是貴?”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找出題目中的關鍵詞,理清20%的單位“1”應該是多少?然后在根據題目的每一個步驟進行數學語言的轉換,寫出例如1000*80%*(1+20%)的數學式,而最終將算出的結果960與1000相比較發現,羊毛大衣還是以低于原價的價值出售了。通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審題習慣,能有效提高學生分析數學問題的能力,進而加速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2)指導學生掌握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和問題雖然都相對的簡單和基礎,但學生由于知識積累和認知的不足還是會存在一些學習上的問題,尤其針對小學較高年級的數學。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會涉及一些混合型的實際數學問題,需要學生根據三個條件梳理和分析數量關系,才能列出能夠真正解決數學問題的式子,實現解決數學問題的目的。再則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轉變只將應用題作為數學教學的獨立部分進行的教學認知,而應該將其貫穿在數學教學的始終,以培養和滲透教育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以及掌握一些解決數學問題的技巧作為教學目標。例如在引導學生解決“每只乒乓球2元,一袋里面裝5只,求6袋乒乓球一共需要花費多少錢?”這一數學問題的時候,可能大多數學生在首先面對這一問題的時候有些不知所措,找不到題目的突破口。這時教師可以先將問題拋開,讓學生根據“單價2元”、“一袋5只”和“6袋乒乓”這三個條件進行兩兩分組,找出可以存在數量關系的組合,進而進行自主性的問題設置,這樣不僅能有效開拓學生參與和思考數學問題的思維,還能引導學生找出解決數學問題的有效數量關系,幫助和鍛煉學生的數學問題解題能力。通過培養學生對于數量關系的分析能力,使得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的時候,不是單純的套用題型的解決辦法,而是有意識的通過自主分析進行解決,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數學問題的能力,還能提升學生提出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夯實基礎。
3)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思考方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其實就是對學生智力開發的一個過程,是核心素養教育要求下重要的數學能力。但是根據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的觀察發現,學生的經驗和思維定性會影響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但是教師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卻只注重教材書本上知識,并沒有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學習能力,進而嚴重影響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小學生因為受到閱歷和年齡的限制,在對待和解決一些數學問題的時候,并沒有一種慣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維,因此大多數時候總是根據內容進行分析和理解,但也不能深入掌握其內涵。而這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學生缺少數學邏輯思維的實質,針對數學問題不能掌握真正思考和剖析問題的方法。因此引導學生掌握一些解決數學問題的思路,是培養學生數學解決能力的重要部分。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時候,教師應該首先向學生傳授關于平行與垂直的概念,然后對平行四邊形與梯形進行三角形的分割,最后總結和明確對應圖形面積的計算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鍛煉和形成拆分和組合的數學思維,使學生在活躍思維的同時,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而這對于學生數學自主探究和學習興趣與能力的培養都存在重要的影響。
4)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體系中存在著單一、古板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面對原本抽象與科學的數學知識時,總會存在一些畏難的心理,無法充分激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求知欲。因此為了扭轉這一教學狀況,小學數學教師在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明確教學內容和目標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興趣要求和性格特點,為學生創設趣味性的數學教學情境,以起到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調動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意識。具體的在學習“認識長度單位”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猜測一下米、分米、厘米單位的大小關系,在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系統地了解和學習;最后教師可以創設一個生活方式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性的判斷測量桌椅、書本、身高等高度的時候,應該使用哪個長度單位?這樣不但能深化學生對與長度單位的理解和掌握,還能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生針對數學的學習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作為教學目標,而非是數學知識的傳授。具體的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引導和培養學生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讓學生具備初步可以解決數學問題的技能。然后在引導學生分析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數學邏輯思維,以為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