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亮
(紹興市上虞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浙江 紹興 312300)
技術人才,極大的滿足了眾多企業的經營和生產所需。但隨著這些年入學門檻的降低,招收來的學生整體素質偏差。這種現象的存在,理應引起學校及教學老師的重視。所謂育人為本,德育先行。試想一下,本校畢業的學生若不能擁有良好的德行,將會是誰的悲哀?因此,作為中職學校以及教學老師,應深刻的意識到,加強學生文化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與之相匹配的道德品質與思想涵養,那么學的再多,掌握的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基于此,本文就中職學校建筑學科教學與德育內容有機融合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和現實意義。
中職學校建筑類學科的學生,畢業之后大多數學生將會從事建筑行業的工作。如,施工員、安全員、質量員、技術員、資料員等。這些崗位涉及工程施工的各個環節,稍有不慎,不僅會導致安全隱患的出現,意外事故的發生,還會對施工質量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從而危及到人民的財產及生命安全。而針對建筑學科的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就是為了讓其具備良好的品行,具有高度的責任心,能夠以誠信、質量、服務作為一切處事的原則,并在不斷的德育熏陶中不斷的提升道德品質及職業素養,從而在未來的崗位中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切實履行責任,為我國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量[1]。除此之外,開展德育教育也是學生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適應社會發展、時代進步的道德需要。
質量、誠信、服務是建設系統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三者之間,信譽是根本,是質量與服務的重要前提。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切品質形成的基礎和保障,同時也是社會對建筑從業人員最根本的要求,是建筑工作職業道德的核心與靈魂所在。因此,誠信教育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使中職學生能夠將誠信看作立身之本,并自覺地形成以誠信為本的職業道德,為日后從事建筑行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還應注重學生熱愛國家、熱愛人民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培養,要求其不僅要立足于發展生產,美化環境,提升人民生活質量,還要最大程度的確保安全和質量,為人民負責,為社會負責。
愛崗敬業,顧名思義,就是要熱愛自己的崗位,嚴格履行自身職責,全身心的投入于各項工作內容之中,為社會以及人民作出更多的貢獻。當然,愛崗敬業精神應貫穿于教學工作的始終[2]。在學生入校時起,中職學校就應該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將學生的個人抱負、個人前途教育與職業發展的美好前景充分的結合在一起,以此來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本專業的興趣,進而逐步的培養學生的敬業意識,將未來從事的職業看作自己的事業,從而發自內心的喜歡上建筑這門專業,積極地投入到不斷的學習之中。
第一,教材的分析:在開展德育滲透的過程中,老師應在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有針對性性的將德育教育和教材相關內容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具體來說,老師應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分析,從育人的角度挖掘教材內容中所蘊含的育人價值,以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3]。與此同時,老師應對每一節課的德育點予以明確,也就是說每個章節能夠對學生進行哪方面的思想教育,老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如此一來,每講到某一知識點或內容的時候,老師都能自然而然的引出德育教育,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德育的熏陶和洗禮。
比如,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主要有《工程項目管理》、《建筑施工技術》、《工程造價與建設監理》等,這些教材中都蘊含著求真務實、一絲不茍的鉆研精神,嚴格管理的質量精神以及誠實守信的契約精神等。通過對這些精神的有效挖掘,有助于德育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融入,從而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
第二,每一位任課老師都具備教學的能力,這一點毋庸置疑。但要說對教材內容中德育內容以及德育價值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探索,并不是每一位老師都能做到的。因此,老師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能力,并對教材中關于德育的內容進行深層次的研究。
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老師需要學會應用導入的方法來有意識的創設德育的情景。也就是利用各種相關的導入方法,層層鋪墊,或巧妙烘托,來營造一種形象生動,具有感染力的德育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獲得心靈的觸動,產生一定的共鳴。相信通過這樣的方式,會取得不錯的德育教學效果。比如,在對《質量驗收》這一門課程的講授中,當涉及驗收內容的時候,老師就可以構建出工地基礎驗收的情境,讓班級的學生分別扮演建設單位、施工方、監理工程師,并自主設計驗收流程。這樣的設置導入,能與學生日后的工作內容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迅速的進入到情境之中,參與角色的扮演。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培養學生一絲不茍、求真務實、嚴格管理的優秀品質,從而實現德育在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總的來說,中職學校建筑學科教學與德育內容有機融合,對于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職業道德意識的增強以及綜合素質的發展來說,具有重大意義。因此,作為中職學校以及教學老師,應予以高度重視,并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積極開展德育教育,以此來促進學生學習成績以及思維品質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