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春花
【摘要】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有一部分教師可能需要面對智障兒童,對于這部分兒童的教學教師需要采用特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學習到基本的一些行為能力。對智障學生的教學,教師應當采取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夠有效地實現高質量的教學。如果教師仍然運用對于正常學生的教學方式,在該部分學生的教學中,可能沒有什么明顯的效果,甚至有些教學方法也無法實現。對此,教師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準則,幫助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智障兒童? 教學方法? 社會交往能力? 培養方案? 策略構思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甘肅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提高智障兒童送教上門工作實效性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1]GHB1453)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2-0001-02
社會交往能力是智障兒童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能力,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該能力不進行培養,那么兒童一旦長大成人后,在社會生活中可能就會面臨更多的問題,嚴重影響學生的生活質量。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有效地融入到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交流環境,讓學生能夠融入到交流過程中。學生在生活中最主要的交流對象一般是普通人,對于這種情況下的交流,學生只需要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含義,理解別人的交流的內容即可,一般學生不會進行智障人員之間的溝通。雖然在學校中學生可能需要與其他同學交流,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學生主要的交流對象是正常的普通人。
一、良好交流氛圍的構建
教師讓學生擁有良好的社會交流能力的前提,是需要學生能夠融入到交流的氛圍中,確保學生能夠通過交流融入到班集體中。許多智障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明顯發現學生不愿意交流,學生的性格也比較孤僻,這是由于學生的智力或是心理問題所帶來的結果。如果教師在學校的教學氛圍中,不能夠為這部分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以及交流環境,那么可能就會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更加嚴重。這就會嚴重降低教師的教學效率,從而無法讓學生的學習滿足教師的需求,學生的交流過程也會充滿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設置良好的交流環境,交流環境只是依靠學生的交流來構建是不切合實際的。如果只是依靠智障兒童的交流,就會導致學生之間的交流出現更多的偏差。因此,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給予適當的幫助,讓學生的交流環境能夠進入正軌,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良好的交流氛圍是智障學生的交流前提,如果氛圍中的影響因素過多,導致學生的心理產生嚴重的偏差,可能就無法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因此教師需要正確地對待學生的交流環境,確保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會出現更多的問題,教師也需要為智障兒童的交流保駕護航。
例如,教師可以專門設置交流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相互交流,雖然有一部分學生可能在課堂上無法展開交流,但是教師也可以進行適當的引導。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需要采用合理的引導,并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直接選擇一句話不說,那會導致學生的交流出現更多的問題。同時智障兒童的思考方式可能與常人有一些差距。因此,教師讓學生在面對一些比較困難的交流語境,是需要讓學生能夠靜下心來一點點的思考,引導學生在該語境下運用正確的語句表達自己。教師對智障兒童的社會交流問題,除了需要構建相應的教學環境以外,還需要讓學生能夠學習語句用法等。
二、場景認知能力的培養
一些智障兒童在表達自己的心里想法時其語序不清楚導致其他人無法理解,甚至一些智障兒童也會出現斷斷續續的情況,這就會導致正常人更加無法理解。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將語句合理地表達出來,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相應的場景下運用所對應的語句進行表達訓練,學生對于場景的認知能力,一些學生在場景中運用不正確的方法進行表達,就會出現他人不能理解的問題。智障兒童的智力水平層次不一,一部分智障兒童在生活中可能能夠識別一些基本的交流情景,而一些智障兒童甚至連這些基本的交流情景的作用都不知曉,那么就會導致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出現更多的問題。就比如如果學生在購買物品時,連超市的情景都無法基本認知并進行反饋,那么可能就會導致學生即使需要購物時,在場景中也無法完全表述自己。因此,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場景認知能力,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在不同的場景下需要運用什么樣的語言表達自己。
例如,如果學生到醫院的場景中需要查看自己的病情,但是學生在醫院卻說我餓了。那么即使是想要幫助學生的醫生,可能也不明白學生需要表達的含義是什么。學生在這種場景下進行交流,哪怕學生只需要喊疼,可能醫生都能夠理解學生的含義,并且了解學生表達的需求。但如果學生在這種語境下運用了不是這種語境下的詞語,可能就會導致其他人對學生的言語理解產生嚴重的偏差。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熟知一些場景,讓學生通過觀察場景的環境,對場景產生最基本的認知。同時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等眾多方式讓學生理解,在某一種場景下運用簡單的一兩個詞語表達自己,這樣就能夠有效地讓學生進行表述。
三、語句簡化表達自己
對于智障兒童而言,如果教師還運用復雜的交流方式讓學生交流,可能就會導致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出現更多的問題。甚至一些語句的表述中,由于學生的組句能力并不完全導致這些語句完全無法理解。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運用盡可能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這樣學生才能夠對某些場景記憶清晰,防止學生產生記憶偏差的情況。教師需要指導學生能夠運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復雜的語言雖然也能夠同樣表述學生的需求,但是學生在實際場景的運用過程中,可能不如一些簡單的詞語表達的清晰,這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表達過程,從而降低學生的社會交流能力。對于正常學生而言,教師一般會培養學生將詞語擴充為語句,將語句擴充為段落的能力。教師對于智障學生的教學,需要思考如何幫助學生從一個段落的語句轉化為一句話,從一句話能夠表達清晰的問題,簡化為一個詞語即可表達,這樣就能夠讓學生運用簡明的語言表述自己的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交流能力。甚至在一些簡單的社會場景下,學生可能運用一個詞語就能夠直接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讓學生在相應的場景下運用正確的交流方法進行交流。
例如,當學生進入餐廳這一場景時,學生即使不運用菜單點菜,只需要說餓,可能就讓其他服務員了解學生所要表達的含義。教師培養學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就是需要培養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讓學生在社會中能夠學習最基本的生存方法。學生在生活的過程中,一些基本的場景下運用一兩個詞語,可能就能夠表達學生的具體含義。比如學生在商場購物時,學生如果說出詞語廁所,其他人可能就理解學生的含義,就能夠幫助學生尋找廁所的位置。再比如學生在醫院的場景下說自己難受,也有可能有醫生幫助學生,但是如果在對應的場景下運用不恰當的詞語,其他人可能就無法理解學生所需要表達的含義。就比如如果學生在商場的場景下說自己難受,那么其他人可能并不會幫助學生尋找廁所,而是幫助學生去尋找醫生等一類的人物來幫助學生查看。因此,在對應的場景下運用正確的方法,才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實現社會交流。
四、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也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交流能力,雖然學生之間可能交流比較困難,但是教師也盡量需要引導學生能夠進行學生之間的交流,這樣才能夠充分地保障學生的交流能力以及交流效率。對于學生而言,在生活中進行交流往往比學生之間交流可能更加困難,由于學生之間都是智障學生。因此,學生之間的交流可能沒有界定,但是如果學生在正常生活中與普通人交流,雖然他人表達能力比較強,但是學生可能也無法跟上正常普通人的語速。對此教師就需要思考如何讓學生能夠先進行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交流能力的同時,還能夠讓學生融入到交流過程中,防止智障學生由于自卑心理導致學生不愿意進行交流,這就會嚴重影響學生交流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課堂話題,讓學生在課堂上之間實現相互交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這一話題,這樣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也就是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也能夠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但教師需要設置一些比較簡單的話題,如果選用一些比較困難的話題,可能不僅無法幫助到學生學習,反而會打擊學生的交流自信心。因此,教師應當從一些簡單的話題入手幫助學生能夠迅速地融入到交流狀態中。
五、結語
在中小學階段,對于智障兒童的教學,教師應當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能夠融入到交流過程中,防止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同時教師也需要幫助學生簡化交流過程,讓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盡量簡化,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運用上述四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校中先進行交流溝通,在鍛煉學生的實際場景交流能力,這樣就能夠充分地為學生彰顯在學校培養學生交流能力的作用。同時上述四種教學方法也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師的培養質量,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學習過程中,防止學生由于心理智力障礙,無法融入到社會生活中。
參考文獻:
[1]張麗艷,袁茵.隨班就讀智障學生同伴交往問題分析[J].現代特殊教育,2014(3):59-60.
[2]黃乃青,王鑫,何啟強.沙盤游戲治療在特殊學校開展——淺談沙盤游戲在智障學生溝通改善[J].讀天下(綜合),2020(14):1-1.
[3]程秀蘭,李嘉琦,楊華,游玉琪.學前教育對青少年社會交往能力的影響:家庭教養方式的中介作用[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