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德芳 徐苗
【摘要】大學生領導力培養是我國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內容,雖然我國高校大學生領導力培養起步比較晚,但是近幾年國內各大高校在該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結合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高校大學生領導力培養工作目前仍然存在培養定位模糊、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高校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通過整合多方資源,重構大學生領導力培養模式等方式從全方面提高大學生整體素養。
【關鍵詞】大學生? 領導力培養? 現狀問題? 策略分析
【基金項目】山西省教育廳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項目:應用型高校大學生領導力培養課程體系構建與實踐,編號:J2019262。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5-0007-02
我國社會對當代大學生整體素質、專業技能、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國高校必須重視人才綜合能力培養,正確認識當下高校大學生領導力培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解決方式,促進當代大學生全方位的發展,為社會輸入更多高質量全面型、綜合型人才。
1.大學生領導力培養的現狀
大學生領導力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由西方國家提出并興起,為世界各國提高高校人才培養、加強社會精英培養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二十一世紀以來,大學生領導力培養引起了我國高校教育行業的高度重視,國內很多高校建立了相關的研究組織,旨在進一步提高高校大學生領導力培養工作的進一步發展。總體來說,我國高校大學生領導力培養工作尚處于起步和發展的階段。結合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很多高校在大學生領導力訓練方面開展了積極的實踐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高校大學生領導力訓練的實際活動來看,清華大學創立了全球青年領導力訓練營、中國政法大學開展了卓越領導力學生訓練營,為我國的高校大學生訓練工作奠定了基礎。領導力的訓練要與實際活動相結合,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很多高校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和領導力培養的重點、核心內容創設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實踐平臺,為青年大學生溝通協調能力、組織策劃能力、領導素養的鍛煉提供了相對應的平臺。高校大學生領導力的訓練除了要從實際平臺鍛煉實踐能力之外,還要從理論層面出發,以充足的理論知識儲備為基礎。在領導力課程的開設方面,以西南財經政法大學為例,以邊慧敏教授為主的教師開設了“大學生領導力提升”課程,浙江大學以胡孔祥教授為主的教師開設了“大學生領導力拓展與訓練”課程,促進了我國青年大學生領導力培養工作的進一步發展。該類以培養青年大學生領導力為主的精品課程的開設是在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對大學生領導力培養課程范式進行的積極探索。很多高校通過舉辦領導力講座創設了領導力交流平臺,建立了領導力研究中心,集中高校教育領域的行業專家,從跨學科、跨領域方面開展復合型、綜合性、全面型人才培養的培養,利用現代化網絡平臺構建了“大學生領導力”微信公眾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拓寬了大學生領導力培養的渠道,通過公眾號和線上網絡平臺多元解讀大學生領導力概念、傳播大學生領導力理論知識,有效推動了大學生領導力培養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2.大學生領導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和策略分析
2.1大學生領導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改背景下,社會和時代對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很多高校在大學生領導力培養和訓練方面展開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國在大學生領導力的培養和訓練方面起步比較晚,現階段還是處在比較低層次的發展階段,有些高校缺乏對大學生領導力的正確認知,對自身發展情況認識不足,在大學生領導力課程設置方面缺乏成熟的經驗,很多高校都是簡單照搬國外成熟的經驗,沒有結合國內高校教育的發展現狀對相關模式進行創新,在大學生領導力培養和訓練方面缺乏客觀、全面的培養體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1培養定位模糊,缺乏長效機制
大學生領導力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高校教育模式不一樣,人才教育培訓體系也存在很大的區別,對高校大學生領導力的理解和界定也存在差異。相比西方國家而言,我國高校大學生領導力培養主要是借鑒國外的理論經驗,對實踐活動進行模仿,缺乏本土化的轉化,本土化理論層面的構建和實踐平臺的構設滯后,培養的目標定位模糊不清。沒有結合我國高校教育的發展現狀和高校大學生多元化的發展需求構建適用性強、時效性高的理論基礎架構,沒有將高校大學生領導力培養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教育培訓體系也有待完善。
2.1.2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模式傳統
結合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高校大學生領導力培養工作在實際開展過程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對分離,在我國從事大學生領導力理論研究的人群主要是以在校碩博研究生、研究領導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一些領導力研究機構為主,而大學生領導力培養實踐活動的鍛煉主要是以學校團委、學工處舉辦的實踐活動為主,該模式是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開展大學生領導力培樣工作的主要形式,這種培養形式的局限性在于理論知識與大學生領導力實踐鍛煉脫鉤,專業的學科背景與專職的師資結構錯位,導致大學生領導力培養教育工作缺乏持續的有效性。在大學生領導力培養工作開展過程中學生自身積極性不高,流于形式,沒有充分發揮出大學生領導力培養體系和課程應有的實質性作用。此外,在理論知識和實際活動開展過程中大學生領導力實踐活動缺乏多元化,單一的實踐活動無法有效激發當代大學生參與高校大學生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想要提高大學生領導力培養教育活動的整體質量必須要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多元化的方式,并且要以高質量、統一規范的教材為基準,讓當代大學生充分意識到領導力培養教育活動的重要性,使學生能明確知識體系的架構,熟練掌握課堂內容的重點、要點、難點內容,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教學活動相結合,對實踐活動進行總結反思才能從整體上提高大學生領導力,促進實踐性轉化,促進當代大學生全面發展,使得高校能為社會輸入更多高質量、綜合性、專業性人才。
2.2培養大學生領導力的有效措施
2.2.1引領大學生樹立準確的價值觀
在大學生領導力培養工作開展過程中首先要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讓當代大學生充分意識到領導力在投入社會參加工作以后發揮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高校應該明確大學生領導力培養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途徑,高校要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和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當代大學生提出的新要求,將領導力培養模式和體系本土化,以高校思政教育作為載體, 從大學生發展需求出發充分挖掘學生潛力,讓其明確自身理想與發展方向。領導力本身就是抽象的概念,在領導力培養過程中應該與大學思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價值觀相互結合好,培養愛國情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的迅速變化,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激發大學生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主體責任感。
2.2.2整合多方資源,搭建多場域鍛煉平臺
在大學生領導力培養過程中要整合多方資源,搭建領導力訓練平臺,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鍛煉相結合。首先,學校要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和學生的實際需求構建較為完善的理論知識培養體系,不能簡單照搬國外先進的案例。要結合時代發展的特征和當代社會對大學生領導力的具體要求,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和優化。在實踐鍛煉過程中可以通過開展大學生領導力訓練營、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整體觀念、社會責任感意識、集體榮譽感以及交流協作的問題處理能力。此外,要結合更多的師資力量開導大學生領導力課程,通過專業化的師資隊伍重構大學生領導力培養理論體系,加強實際活動的實效性,學校可以與校外機構建立合作,讓學生自發組織與聯系校外社會活動,讓學生以社會人的角色組織策劃各類志愿者服務活動來提高領導力。
3.結語
綜上所述,學校必須認識到我國目前大學生領導力培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鍛煉相結合,從全方位、多角度出發,整合多方資源,搭建多場域平臺,結合大學生的具體需求構建領導力培養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姜婷婷,甘雪紅.大學生領導力培養策略[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15):88-89.
[2]郭慧,常晶晶,羅雪榕,等.基于領導評價體系的大學生領導力培養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2):116-118.
[3]江蘇芬,李仕超.五位一體:構建大學生領導力培養新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21(20):173-176.
[4]趙宗輝,楊國欣.大學生領導力培養的現狀、問題及策略探析[J].河南教育(高校版),2021(2):18-19.
[5]嚴太華,賴炳根,蒲清平,等.大學生領導力培養體系構建的原則與實施途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13(8):53-54.
[6]劉厚余,楊國欣.合作學習在大學生領導力培養中的價值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21(4):18-19.
[7]胡新橋.基于五力模型的大學生領導力培養探索[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7,37(4):66-69.
作者簡介:
許德芳(1976年1月-),女,漢族,湖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