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健 唐陶然 謝冰嬋 馬改紅 蔣小劍
【摘要】采用自編調查表對本校已完成臨床實習的護理專業(yè)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對《護理心理學》課程重要性的認識、理論知識中的重難點、課程學習效果及實習過程中心理護理的臨床實踐情況等方面,從而全面了解學生對《護理心理學》的認識、學習效果及臨床應用能力。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探討,總結出課程教學的改革思路和方向。在今后的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密切結合臨床需求,并通過豐富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提供多渠道學習資源等方面采取措施進行改革,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護理心理學? 學習情況? 調查? 改革
【基金項目】2016年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教學改革研究(編號:2016-JG035)。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3-0163-02
護理心理學是從護理情境與個體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fā),研究在護理情境這個特定社會生活條件下個體心理活動發(fā)生、發(fā)展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學科。作為護理學和心理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課程內容必然會涉及較多的心理學基本理論和技術,這些知識對于護理專業(yè)學生而言顯得晦澀難懂[1]。相比其他核心專業(yè)課程,《護理心理學》被歸為“副科”行列,課時量相對不足,學生往往存在缺乏積極性、臨床應用能力缺乏等情況[2]。針對《護理心理學》的課程特點及教學現(xiàn)狀,通過調查我校護理專業(yè)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并分析探討,為《護理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思路和參考。
1.調查方法
以我校已完成臨床實習的2016級全日制護理本科專業(yè)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采用自制問卷進行調查,調查表內容包括對課程重要性的認識、本課程的學習效果、理論知識中的重難點和臨床實踐情況等方面。發(fā)放問卷149份,回收有效問卷145份,有效回收率為97.3%。為確保答案有效率,問卷采取不署名答題方式,統(tǒng)一收回后,將所有問卷數(shù)據(jù)輸入計算機,用SPSS25.0作統(tǒng)計學處理分析數(shù)據(jù)。
2.結果
2.1對課程重要性的認識
80.7%的學生認為在臨床工作中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非常重要,19.3%的學生認為比較重要。73.1%的學生認為通過《護理心理學》的學習對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和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有較大作用,26.9%的學生認為作用一般。根據(jù)“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是否愿意繼續(xù)學習護理心理學相關知識”的調查結果顯示,57.2%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42.8%的學生表示愿意。
2.2課程學習效果
課程學習效果分為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和臨床實踐能力情況兩個方面。根據(jù)調查結果,在理論知識方面,15.9%的學生認為自己很好地掌握了《護理心理學》課程中的相關理論知識,46.2%的學生認為掌握程度比較好,35.9%的學生認為掌握程度一般,2.1%的學生認為掌握程度比較差。在臨床實踐方面,14.5%的學生認為自身心理護理的實踐能力非常好,33.8%的學生自評實踐能力比較好,49.7%的學生自評為能力一般,2.1%的學生對自身實踐能力評價比較差。
2.3對理論知識中重難點的認識
《護理心理學》課程中的理論知識主要有以下幾個模塊:基礎理論,主要內容為學科概述、心理學主要理論等;基礎心理學相關知識,主要內容為心理過程、個性等;醫(yī)學心理學相關知識,主要內容為應激、心身疾病、患者心理等;心理干預相關技能,主要內容為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臨床心理護理技能,主要內容為心理護理程序、不同年齡段患者的心理護理等。通過系統(tǒng)的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學生在調查中對理論知識中重點內容的認識依次為:心理干預相關技能60.4%,臨床心理護理技能57.7%,醫(yī)學心理學相關知識52.4%,基礎心理學相關知識43.6%,基礎理論32.9%。對理論知識中的難點選擇依次為:醫(yī)學心理學相關知識57.7%,心理干預相關技能54.4%,臨床心理護理技能50.3%,基礎心理學相關知識38.3%,基礎理論20.8%。
2.4心理護理的臨床實踐及心理干預技術的選用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27.6%學生所在的實習醫(yī)院非常重視心理護理,49.7%的醫(yī)院比較重視,20.7%的醫(yī)院重視程度一般,2.1%的醫(yī)院不太重視。實習過程中運用心理護理較多的科室依次為:內科58.4%,兒科51.0%,婦科42.9%,外科38.9%,急診20.8%,其他科室13.4%(主要為精神科、心理科、手術室)。學生在臨床實踐中運用的主要心理干預技術依次為:精神支持療法95.3%,認知療法46.3%,精神分析療法16.8%,人本主義療法16.1%,行為療法14.1%,其他療法3.4%(主要為團體心理療法、健康教育)。
3.教學改革思考
3.1結合臨床實踐需求,突出教學重點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在臨床中逐漸受到重視。根據(jù)此次調查結果,我校大部分的實習醫(yī)院都比較重視心理護理,這為學生的實踐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臨床心理干預技術的選擇方面,學生對心理支持療法的使用率遠遠高于其他療法,其次為認知療法。說明易懂、易學、易用的干預技術更有利于學生在臨床實踐中使用,在教學過程中應對這些心理干預的理論和技術進行加強,在牢固掌握一種心理干預技術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其他心理干預技術。根據(jù)調查結果,心理護理的臨床運用在內科、兒科、婦科較為普遍,在教學時間分配和案例選取時,可適當增加相關科室的內容。
3.2豐富教學手段,突破教學難點
根據(jù)此次調查結果,課程理論知識中的醫(yī)學心理學相關知識,主要包括應激、心身疾病、患者心理等,是學生在學習難點中選擇最多的內容。心理干預相關技能和臨床心理護理技能也是學生反饋重難點的主要所在。在突出重點的同時,要實現(xiàn)教學難點的突破,教師不僅要具有較為全面的知識結構,還需要其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達到既講授專業(yè)知識,又能促進學生實踐技能發(fā)展的目的。
研究表明,《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綜合采用啟發(fā)式、協(xié)同式、案例式、情景式、問題式等混合式教學方法,有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同時,教師還可通過將微課、MOOC、SPOC、虛擬仿真技術等新型信息技術手段融入教學中,將更多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引入《護理心理學》的教學中,從而將以教師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4-5]。
3.3理論聯(lián)系實際,增強實踐能力
根據(jù)調查結果,62.1%的學生認為很好或比較好地掌握了課程學習中的相關理論知識,但在臨床心理護理實踐能力方面,只有48.3%的學生認為自身能力非常好或比較好。可見相比理論學習效果,學生對臨床實踐能力自我評價偏低。此外,學生對《護理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建議主要集中反饋為增加臨床案例。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在案例教學中,要注重對臨床案例的收集和更新。
情境資源教學有利于將理論與實際結合[6],教師可通過文獻檢索、時事新聞和紀錄片等途徑收集與臨床心理護理相關的案例、圖片和視頻等建立情境資源庫,將情境資源融入護理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在課程考核方面,可通過制訂多元化考核方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并加強實踐能力考核。研究表明,情景劇表演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及團隊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7],因此,可將心理護理情景劇作為課程形成性評價內容。此外,組織學生進入醫(yī)院或社區(qū)進行見習,通過對臨床護理工作的觀察及對心理護理的觀摩,也有利于幫助學生加深對護理心理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并提高實踐能力[8]。
3.4提供多渠道學習資源,實現(xiàn)持續(xù)學習
調查中,大部分學生認識到了《護理心理學》對自我發(fā)展和臨床應用的重要性,并希望繼續(xù)學習相關知識,但很多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外,難以自行尋找到合適的學習資源。對此,教師可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主學習。目前,在線學習平臺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課程模式,在國內外相繼開展并積累了大量的學習資源[9]。教師可通過獲取國內外的在線學習平臺的學習資源、自行建設線上教學平臺等方式,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優(yōu)質資源。此外,還可充分利用微信等社交平臺向學生推送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公眾號、新聞報道及臨床研究進展等內容,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的持續(xù)學習。
參考文獻:
[1]李明芳.“微課”視頻在高職護生《護理心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重慶醫(yī)學,2018,47(20):2761-2762.
[2]周頌華,李子萍,蔡麗虹,李新.團隊合作在護理心理學微視頻制作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J].國外醫(yī)學,2018,39(4):341-343.
[3]吳玉潔,苗乃周.護理心理學混合式多種教學方法的探索與應用[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9,16(34):112-115.
[4]張瓊,井曉磊,李于波,李俊改.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成人《護理心理學》繼續(xù)教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2):121-123.
[5]王蘭,常穎.虛擬仿真技術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醫(y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29(2):267-270.
[6]邵渝.情境資源在中醫(yī)院校護理專業(yè)人際溝通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醫(yī)藥導報,2019,25(6):139-141.
[7]劉春慧,王華棟,羅勁梅,梁乾琳,李萍,王卉.心理情景劇在《精神障礙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9):135-137.
[8]吳翠薇.以職業(yè)能力為導向的高職護理心理學體驗式教學模式研究[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22):198.
[9]黃榮懷,張慕華,沈陽,田陽,曾海軍.超大規(guī)模互聯(lián)網教育組織的核心要素研究——在線教育有效支撐“停課不停學”案例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3):10-19.
作者簡介:
史紅健,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心理護理。
蔣小劍,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護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