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勞動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為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勞動價值觀念并鍛煉學生創新能力,應為學生開展勞動教育課程。為在小學中高效推進勞動教育,就需要創建以學校、家庭、社會為一體的教育實踐方案,這樣才能夠真正發揮出勞動教育的價值。基于此,本篇文章首先講述了新時代下開展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又進一步提出了小學生勞動教育的有效性提升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生? 勞動教育? 有效性? 提升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5-0038-02
勞動教育作為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其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提高整體教育發展以及激發學生創造潛能,最終完成教育目的與實現自我價值。為了大力推進勞動教育的健康發展,就需要在實踐過程中創造出具有特色的勞動校本課程,進行社會勞動實踐活動,依托家庭生活勞動,最終實現以學校、家庭、社會為一體的教育模式。除此以外,還需要創設保障性措施,促使勞動教育能夠得到有效落實。
一、新時代下開展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就目前情況而言,存在以下問題:小學生勞動意識不足,一些最基礎的勞動生活技能都沒有,甚至有一些學生出現了不勞而獲的思想等問題,學校方面必須注重開展勞動教育,并把這一教育付諸于實踐,真正發揮出勞動教育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促使學生都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并擁有良好的創造精神[1]。首先,培養學生重視勞動教育的價值觀念,擁有科學、合理的價值觀念有助于培養學生們熱愛、尊重以及創造勞動等素養,形成主動的勞動態度、優秀的勞動能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各種勞動技能;其次,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勞動教育作為“四育”的重要基礎之一,是實現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發展的主要方法之一。只有讓其真正的相互滲透、相互發展,這樣才能夠推進學生健康發展和成長;最后,激發出學生勇于創造的精神,勞動教育模式既能夠培養學生擁有不怕艱苦、敢于奮斗的精神,又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學習,促使學生的思想與行動在相互融合的過程中相互交替,自我感受以及不斷完善,以此來進行創造性的處理問題,不斷提高創新思想以及能力。
二、新時代小學生勞動教育的有效性提升措施
(一)正確認識并重視勞動教育
為有效提高小學生勞動教育的有效性,首先,應革新勞動教育理念,需高度重視勞動教育,全方位關注勞動教育需要注意的問題,具體做法如下:首先,教育機構須改變勞動教育觀念,勞動教育的主要落實場所是學校,也就是說,在勞動教育中,學校扮演著主導的角色。為此,教育機構應端正勞動教育態度,從自身角度高度重視素質教育與勞動教育,充分運用勞動教育有效踐行素質教育。此外,教育機構應對勞動教育持正確的認識,要密切融合“勞”和“育”,緊密融合腦力和體力勞動;其次,除了教育機構以外,家長也應革新教育觀念,想要高效落實勞動教育,除了需要學校和老師的努力,還離不開家長的配合,為此,家長也應該端正自身勞動教育態度,要改變以往將做家務等同于勞動教育的理念,應有效引導孩子做家務,比如,在做家務以前,應為孩子講解做家務的原因以及必要性,然后通過引導的方式,家長同孩子一同做家務,在做家務中要給予孩子適度的贊許與認可,幫助孩子感受并體驗勞動的快樂。與此同時,家長也應逐步豐富勞動教育的類型與方式,比如,可以帶領孩子一同裝扮房間、統計家庭收入與支出等等,形式多樣的勞動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與熱情。另外,家長還應幫助孩子正視體力工作,引導孩子從小尊重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讓孩子們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
(二)開創特色勞動教育校本課程體系
1.將勞動教育理念作為思想引領
勞動教育理念在學校教育當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向學生滲透勞動教育的意義,可以促使學生在勞動教育文化的熏陶下尊重勞動、積極勞動。例如,學校的校訓可以是“生活即教育”,時刻讓學生懂得生活與教育二者緊密相關,勞動和教育、生活都具有密切的關聯性,培養他們擁有勞動思想;校歌當中也可以滲透勞動思想,發揚出創造精神,在唱校歌的時候逐漸滲透勞動教育;校園文化方面可以使用一些感人的事跡,大力宣傳一些優秀勞動的代表人物,并從中評比出勞動之星,使學生長期滋潤在校園勞動教育當中,無形之中滋養了學生的情感[2]。
2.創建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
學校可以根據各個年級學生設計出不同主題的勞動活動,例如,栽樹、親自感受濕地建設與濕地保護等等,在各個科目知識整合的情況下掌握濕地文化,并理解有關濕地的知識,進一步探究濕地生物的豐富多樣性,為保護濕地付出一份愛心。學生在學習校本知識的時候,可以將自身的體會、發現以及收集的資料等等填入到勞動記錄卡當中,記錄卡可以當成是進行活動評比的主要依據。當濕地校本課程結束以后,可以借助所學的音樂、信息技術或者語文科目等等的知識展現出收獲。校本課程在對各個學科知識進行整合時,能夠展現出各個學科在濕地課程當中的勞動教育價值,促使學生親身感受,設計豐富多樣的評價模式,引發出學生對勞動的積極性以及探索的欲望,促使他們能夠扎實掌握勞動知識并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三)家校合作作為勞動教育的有力抓手
1.優化學生父母的勞動教育意識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僅僅受學校教育的影響,家庭教育也具有很大的影響。學校應當積極利用家長會、多媒體技術以及講座等方式來及時優化學生父母的教學思想。新時代教育模式不僅需要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還需要時刻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整體發展[3]。盡最大的努力優化家長的教育思想,促使學生父母能夠意識到勞動教育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技能,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對未來的生活具有深遠的影響。學生父母需要經過自身的榜樣作用,在家庭教育當中創建勞動教育思想,從不勞而獲的思想當中脫離出來,養成終身熱愛勞動的意識。
2.多元融合,大力支持家庭勞動教育
如果學校與學生父母在勞動教育方面上形成一致意見,全方位角度融合,就能夠形成非常密切的關系。比如,在今年的疫情期間,學校就可以組織以“停課不停學”的教育活動,教師、學生、家長一起制作出一道菜,可以包餃子、炒菜,也可以做蛋糕等等,經過線上互動與展示,學生就可以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增進教師與學生、家長的情誼,從而獲得一致好評[4]。從最開始的單向教育優化成雙向合作,促使勞動教育合力,讓學生父母對勞動教育思想層面發生根本上的改變,優化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應單一地引導學生做一些簡單的體力勞動,更加需要培養他們積極參與、親自動手的勞動思想。要最大化發揮出多媒體教學模式的作用,促使線上、線下一起推進家庭勞動教育,全力支持勞動教育的順利推進。
(四)社會實踐作為勞動教育的主要場所
社會當中具有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應當充分發揮出這些資源的作用,為勞動教育提供保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社會當中進行以“樂學”為主題的研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制茶、采茶以及品茶的活動,只有讓他們真正融入到活動當中才可以體會到勞動的快樂;還可以在學校附近的植物園進行探秘的活動,各個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完成重重難關,最后實現探秘活動。這些社會實踐活動,需要運用多姿多彩的評價,促使學生體會到勞動教育的歷程,只有經過自己動手、互相幫助以及永不放棄的精神,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這些精神正是社會當中所需要的[5]。只有讓學生動手實踐才能夠學習到其中的知識,他們也才能夠形成“社會靠大家”的勞動思想。這種類型的社會公益活動,不僅僅為學生創造了勞動機會,還讓他們真正地參與到社會、服務于社會,也會讓學生感受到經過勞動帶來的快樂。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收獲自信心以及獲得成就感,與此同時還培養了他們的勞動意識,鍛煉了他們勞動意志,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勞動價值觀以及社會觀。
三、結語
經過以上內容的講解,從中可以發現,在新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不再是孤立無援的教學形式,想要真正的實現勞動教育需要學校、社會以及家庭的有機融合,形成一個整體,創造出具有特色的學校勞動教育思想,不斷完善與豐富勞動教育的內涵,使“勞動最光榮”的教學思想不斷深入學生的內心當中。
參考文獻:
[1]張曉宇.家庭勞動塑造小學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性與實踐措施[J].家長,2021(26):42-43.
[2]秦海東.新時代小學生勞動教育問題及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34):15.
[3]高林福.榮昌區勞動教育實踐工作室:創新模式,讓勞動教育成為“五育融合”的有力支點[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1(32):42-47.
[4]李軍霞.新媒介時代小學生勞動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1(9):4.
[5]李印臣,劉亞平.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研究探析 ——基于2018—2020年CNKI期刊樣本文獻的梳理與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1,37(8):72-77.
作者簡介:
葛玉琴(1976年8月-),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部編版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