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一門較為正統的老牌專業,是各個高校常設的專業,但是隨著“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各高校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綜合要求,所以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建設也亟需隨著時代變化做出調整和優化。結合國家教育部層面對優質課程建設的需要,到山東省提出的對優質課程資源的共享,再到學校和學院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三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下漢語言文學專業研讀類課程群的建設與探索”這一課題,具有切實可靠的現實意義和研究必要。本文符合教育部和山東省對高等教育進行深化改革要求的題中之意,是順應了近年來高等教育改革趨勢之舉,同時是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體現課程特色化、教學團隊協作化、評價機制多元化的積極嘗試和有益探索。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 “三位一體”? 研讀課? 課程群
【課題項目】本文為2019年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重點教改項目:“三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下漢語言文學專業研讀類課程群的建設與探索(編號:JG201904);2020年山東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應用型本科院校文學類研讀課程的改革與實踐(編號:2020VC12013)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1-0192-03
一、研究背景綜述
《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高〔2019〕6號)中明確要求:“立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優化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比例結構,加強課程體系整體設計,提高課程建設規劃性、系統性,避免隨意化、碎片化,堅決杜絕因人設課?!?/p>
山東省高等教育發展需要優質課程建設和優質課程資源的共享共建?!渡綎|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新時代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魯政辦字〔2019〕76號)中提出:“啟動省級優質課程和規劃教材建設計劃,建設500門左右國家級、1500門左右省級優質線上線下課程,500種左右省級優秀教材。建立全省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平臺,推動優質課程資源共建共享?!?/p>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構建了課程體系、第二課堂活動體系和自我教育體系“三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十分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提出并實施了“立足專業、教師先行、學生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根據這種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2019年版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上,不僅相比于2013版人才培養方案大幅度增加了研讀類課程的學分比重和課時量比例,而且還在2016版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更加細化了研讀類課程的“經典化”分類,并且增加了實行“學分制”的研讀類課程的比重,這不僅有助于深化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改革,有利于實現研讀類課程群教學團隊的合力打造,而且又能在反向設計和正向實施的邏輯關系中實現“三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自我檢驗和不斷優化。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研讀”類課程群的體系建構
所謂“課程群”,是以一門以上的課程為基礎,由三門以上的性質相關或相近的課程組成的一個結構合理、層次清晰,課程間相互連接、相互配合、相互照應的連環式的課程群體。漢語言文學專業研讀類課程群根據“三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和漢語言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設置,并且經歷了一個由“鑒賞”到“研讀”到“經典化”的過程。正如上文所說,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研讀類課程經歷了2013版到2019版人才培養方案三個階段的變化。
表1中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研讀課,當時開設的類似于研讀課的《現當代文學作品鑒賞》和《古代文學作品鑒賞》只是作為“專業限選課”的形式存在。
表2相比于表1,已經出現了新的變化:
(一)對應文學史部分的研讀課程和文學史開設學期同步。不管是《古代文學作品研讀》《現代文學作品研讀》《當代文學作品研讀》還是《外國文學作品研讀》,研讀課程都與對應學期的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和外國文學設置在同一學期,保證了文學史和作品研究的同步性。
(二)研讀類課程不再是選修課,而是專業核心實踐課程,相比于表1,不僅考核方式變成了考試課(不再統一參加期末考試),而且全部變成了實踐性質,這呼應了“應用型”這一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三)課程提升到了研究的層面,注重學生實踐能力鍛煉和學術研究思維培養。這一階段也出現了一系列與課程對應的實踐活動和實踐成果。
表3所顯示的研讀類課程,相比于表2,最大的變化就是研讀作品出現了一致的“經典化”,這就對研讀類課程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同時研讀類課程進行了有效的合并和優化,比如相比于表2對應中國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課程的《現代文學作品研讀》和《當代文學作品研讀》,此表中調整為《現當代文學經典研讀I》和《現當代文學經典研讀II》,這就與古代文學四部分的研讀課和外國文學兩部分的研讀課達成了形式上的整飭,凸顯了研讀類課程的“體系化”。
以上三個表的變化其實正是順應了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正如2019版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所說:“本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漢語言文學基礎理論知識和良好的人文素養、人文情懷,同時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能適應當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和青年領軍人才。”
三、漢語言文學專業“研讀”類課程群建設的探索空間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作為一所本科層次的地方性青年政治類院校,同時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學校2010年正是成為本科院校后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2013年新建的專業,和這所新建本科院校都具有“年輕化”的特點,因此,在專業課程的研讀類課程建設雖然沒有現成經驗可借鑒,但也在不斷探索中。
(一)重點圍繞“三位一體”之首的第一課堂體系建設,確定較為統一的研讀類課程的評分標準和考核機制。研讀類課程群需要制定出對應的多元化的給分標準,并需要健全對應的評價機制。2016版人才培養方案已經將研讀類課程從2013版的選修類鑒賞課變成考試型研究課程,而且從課程性質上規定了研讀類課程屬于實踐課,所以這就需要制定出對應的評分標準和評介原則。這些評價機制必須體現出“應用型”特點,需要將課程與具體的實踐活動相結合,比如借力于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平臺和機會,將課程放在田野,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二)研讀類課程群還應借力各種研究平臺和工作室的形式,對第二課堂體系進行豐富和完善,并借力這些平臺和工作室創新研讀類課程改革。“三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明確提出要“立足專業、教師先行”,所以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借助地域文化研究中心或者以教師工作室的形式,嘗試發揮第二課堂體系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學校十分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提出并實施了“學生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研讀類課程深化改革需要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這一目標,課程組教師應積極介入社會服務和創業實踐工作,將改革成效切實落實到具體的學生成果上。
綜上,對漢語言文學這一新建專業課程建設研究是從山青院的實際出發,切實考慮到本院現有的資源和辦學條件,并切實貫徹“三位一體”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頂層設計,所以研究具有明顯的學校特色,可以對同類政治院校提供有益啟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J].2019(9):26-30
[2]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新時代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J].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報.2019(15):8-11
[3]逯艷.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研究——以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為案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5(32):34-35
[4]魏旭.山東省高校在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探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7
[5]王薪潭.面向課程群的教學資源管理系統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
[6]尚冬玲.廣州城建職業學院[P].中國專利:CN2020
22213143.4.2020-10-07
[7]楊慧.高校圖書館流通借閱統計分析及對策探討
——以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圖書館為例[J].農業網絡信息.2012(7):73-75
作者簡介:
逯艷(1983年2月-),女,山東淄博人,文學博士,副教授,主研方向:中國現代文學作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