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琳,王建濤
構建高水平、高質量的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是新時代下黨和政府的目標。早在《青少年體育“十二五”規劃》中黨和政府就將初步建成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作為具體目標之一。目前我國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建成,逐漸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青少年體育工作機制,并取得初步成效,但是當前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還存在以下問題。
在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青少年體育工作存在家庭體育理念落后、家庭體育支持少、學校體育制度乏力、學校體育資源缺乏、學校體育專業人力資源缺乏、學校體育核心目標難以實現、政府管理權責不清、規范性政策文件缺乏、公共體育場地供給不足、體育服務供給一元化、體育活動參與渠道窄、體育組織管理缺失、社會體育組織服務缺乏監管評估、社區體育活動組織少、體育活動種類少、創新活動不足等問題。
以上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制約青少年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進而制約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筆者認為構建和實施青少年“專項化”體育服務體系對培養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具有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時期一般指從青春期開始到身心發展成熟的階段,對應的學段大約是小學的高年級、初中、高中和大學階段。在這一學段青少年的生長發育迅速,是培養青少年良好體育鍛煉習慣和形成體育能力的重要階段。服務是指履行職責,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從中受益的一種有償或無償的活動。青少年體育服務是指政府、學校、社會組織或家庭履行自己的職責,為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和體育能力的一種有償或無償的活動。
青少年“專項化”體育服務是指政府、學校、社會組織或家庭遵循教育和體育規律,以青少年體育興趣為先導,分層次提供專項運動服務,努力培養青少年的專項運動興趣和專項運動能力,為青少年專項終身運動打下良好基礎。
體系是指不同的系統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內部聯系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體。根據體系的定義以及提供青少年體育服務的支持系統,青少年“專項化”體育服務體系是指由家庭體育“專項化”、學校體育“專項化”和社會體育“專項化”系統組成的具有培養青少年專項運動興趣和專項運動能力的整體,如圖一。

圖一 青少年“專項化”體育服務體系
家庭體育的“專項化”是指家庭成員更新教育理念,樹立專項化教育意識,以青少年體育興趣為先導,提供專項運動保障,努力培養青少年的專項運動興趣和專項運動能力,為青少年專項終身運動打下良好基礎。
學校體育的“專項化”是指學校遵循教育和體育規律,以青少年體育興趣為先導,分層次設置運動專項教學內容,努力培養青少年的專項運動興趣和專項運動能力,為青少年專項終身運動打下良好基礎。
社會體育的“專項化”是指政府和社會組織以專項體育場地設施為載體,以專項體育俱樂部為組織形式,分層次提供專項運動培訓、專項運動競賽以及專項文化建設和保障等,努力培養青少年的專項運動興趣和專項運動能力,為青少年專項終身運動打下良好基礎。
青少年“專項化”體育服務體系的三個系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制約。只有家庭體育“專項化”、學校體育“專項化”和社會體育“專項化”系統的協同配合才能實現青少年“專項化”體育服務體系的目標。理論依據如下。
系統論由馮·貝塔朗費創立,核心思想是整體觀念,整體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反對局部代表整體的機械論觀點。任何系統都不是各個部分的機械組合或簡單相加,而是一個整體,整體具有各要素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性質。根據系統論的觀點,青少年“專項化”體育服務體系的功能要大于家庭體育“專項化”系統、學校體育“專項化”系統和社會體育“專項化”系統各自的功能。只有家庭體育“專項化”、學校體育“專項化”和社會體育“專項化”系統的協同配合才能實現青少年“專項化”體育服務體系的目標。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為什么要走“專項化”道路,依據如下。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是生活教育理論,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個方面,主張教育同實際生活相聯系,這一思想為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應該關照生活、關照社會、不能脫離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和社會上具有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人大多數都是以單項為載體,并且大多數人只在1-2個項目上具有較強的專項運動興趣和專項運動能力,鮮見有人以多個項目為載體,并對多個運動項目具有較強的專項運動興趣和專項運動能力。因此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應關照生活、關照社會,走“專項化”道路。青少年只有在1-2個項目上具備較強的專項運動能力才可能形成良好專項運動習慣,依據如下。
認知評價理論認為,自我決策感和能力感影響內部動機,內部動機決定行為。自我效能理論認為,自信心的增強源自于能力的提升,自信心增強影響行為。因而培養青少年的體育鍛煉習慣,重點在于提高青少年的體育運動能力。只有體育運動能力增強了才能提高青少年的體育自信心,才能影響青少年的鍛煉行為。但現實中體育運動項目眾多,不可能讓青少年全部都掌握,只能讓青少年在最感興趣的項目上得到充分的發展。因而家庭、學校和社會應更新培養理念,注重培養青少年的專項運動興趣和專項運動能力。
盡管國內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建成并取得初步成效,但國內高水平、高質量的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還未成形。針對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青少年“專項化”體育服務體系有助于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對于這一命題本文只進行了理論論證,還需要進一步實踐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