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劍,梁 希
2016年國務院相繼發布了《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文件都提到了體育公園的建設和改造問題,明確指出城市公園應朝著體育公園方向發展,為全民健身服務,促進了體育公園的快速發展。城市體育公園建設作為一項民生工程,既對政府財政投入提出很高的要求,又肩負著滿足健身群眾的各項需求。因此,城市體育公園建設或改造的科學合理規劃是關鍵,本文通過研究法家思想在社會治理中的價值與作用,進而給城市公共服務供給提供新的視野,將法家思想的精髓運用到城市體育公園的規劃策略中,希望給城市體育公園規劃建設提供參考。
一直以來中國傳統社會建構的思想的基礎被普遍認為是儒家思想起著決定性的運作,儒家思想是推動社會建構和進步的主流思想。事實上法家思想對社會治理、社會道德、社會公平,權利的使用等等方面有著積極正面的作用。自秦代開始,法家的思想備受統治者的推崇,有力于王朝的強盛樹立制度的威信與執行力。當今的中國社會雖然早已是人民當家作主,但法家思想對社會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仍舊具有明顯的社會價值。
從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各諸侯國政治、經濟改革,國力開始強勝,隨之而來的是二百多年的兼并戰爭,社會秩序進入一種無序的混亂狀態。儒家將這種社會無序混亂的原因歸結于道德禮樂對社會權威的喪失,并提出發展道德禮樂來重建社會秩序來重建社會的理論。[2]以儒家孔子、孟子的思想主張過多的放大了人的善性,對人性理解太過于理想化,所以儒家理論沒有真正實現重建社會秩序和實現社會治理。相較而言,法家的思想對穩定社會秩序具有真實的實用性,如商鞅主張國家不能沒有法制,試圖將國家的一切納入法制制度化管理,鼓勵依靠法制對官員和民眾進行管理和懲罰,是推動秦國強大的制度動力。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不斷的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必須要依靠不斷完善的法律制度進行管理,政治經濟的高度發展對社會法制提出更高的要求,法家思想是建立法制社會維持社會安定的思想基礎,是“依法治國”的思想財富。
我國各民族的道德準則是多元化的,儒家信奉以某種道德體系的高度認同,對社會成員間的社會關系和社會活動,實現理想化的社會秩序,不可否認道德原則對于人的行為的約束作用,但儒家思想忽視了人與人道德的不穩定性和非同一性,以道德信仰處理社會道德問題時通常難以決斷。從歷史看來,只有法家制定統一適用的法律制度約束社會成員的社會活動,由官方機構進行管理和操作,加上國家強力保障,使得法律制度具有極高的客觀性和穩定性。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對道德的理解都不相同,民族間爆發道德信仰沖突偶有發生,儒家的道德治理對處理民族間情感、貿易、文化和交流等等引發混亂的問題是力不從心的,國家借助法家思想迅速建立法律制度進行有效管理,從而實現社會成員間活動的秩序。
在傳統的認知上,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是儒家思想的成果,雖然科舉選拔所考查的主要內容是儒家經典,但入仕后貫穿官僚隊伍的施政理念仍舊是法家治國的思想,至少科舉制度在選取官員的標準上有著硬性的文化知識儲備要求。相比而言,儒家追求的“舉孝廉”取仕方式,是一種理想化的治國思想,“舉孝廉”的權利被士族門閥所控制,便于士族門閥的勢力做大以至于權利集中侵占社會資源,成為一種輸送家族子弟的便捷方式。科舉制度是古代將選拔官員制度化的結果,提升了官僚隊伍的文化知識水平,在對就任官員的監管問題上,法家還制定了一整套國家監察制度和考核標準,不但對官員的施政的違法情況進行監察,還對官員的政績進行考核,以及查處官員各類造假事實。總之,法家思想所建立的約束官僚隊伍的管理制度,有效的制約了官僚腐敗,保障了國家行政系統的運轉,即使現代在官員的隊伍的管理和監察上依然可以借鑒。
法家思想人物中,韓非子的法制理論集法家之所長,揚長避短,注重“法、術、勢”的結合,提醒國君必須執“法”、用“術”、恃“勢”,把法作為國之根本,指出“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雖然韓非子的思想主張主要是治理國家維護君主的統治,但社會體制的轉變法家思想的智慧在新時代重新思考有著不同的含義,在當前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其法家人物思想依然有可以借鑒的方面促進社會的改革,促進公共服務供給更趨向合理并與時俱進。
韓非子將法視為治理國家管理人民的根本,“法”由國家專門機構修訂,行政機構落實執行,進而使用嚴格的執法保障國家運行,同時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據公平、客觀的原則去執行,并有機構對執法進行監察。當前,我國最大的社會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人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旺盛,一個社會發展的文明程度,公共服務的水平至關重要,公共服務供給只有在穩定的法律保障前提下,才能實現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韓非子法的思想是要建立全面的法制保障國家社會的秩序,從而使社會事務的處理趨向公平、客觀和效率,在公共服務供給中各級政府有著很大的財權和事權,為了保障社會資源合理有效利用,應建立匹配的制度去約束權力的使用,所以建立公共服務供給法勢在必行。
韓非子認為“術”是君主的權利,國家勵精圖治,就要求君主善用權術,根據臣子的德才及功績知能善用,同時要求自己的臣子必須遵守法制。“法”是指導和規定人們的行為規范,而“術”是君主駕馭臣民的方法、手段和工具,是為了實現君主統治和社會秩序。在社會主義新時代,加強和完善公共服務供給是各級政府的重點方向,然而公共服務供給的總量不足使得公共服務水平難以提高。如何來保障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就需要利用適當的方法和工具來實現,目前公共服務供給最主要的困境就是財政壓力,政府可以通過調動市場和社會組織積極的參與到城市公共服務供給,同時制定公共服務合作供給的各項機制,以及評估體系促進社會三方供給得以實現,必將改革大幅提升社會主義公共服務供給的整體水平。
“勢”是君主牢牢握在手中的權勢,韓非子認為法令能否暢通的運行取決于君主有效的運用“勢”,用權力推行法令,“法”在“勢”的推動下就能輕而易舉的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我國的主人是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勢”,人民對公共服務供給需求就是政府公共服務的方向,政府只有知曉人民的真實需求才能實現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才能節約和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因此,公共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了解順應人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趨勢”,一方面應建立制度化的公共服務需求群眾表達渠道,另一方面設立多媒體信息化的表達渠道,方便集中大多數群眾的需求建議傳遞給政府,政府集中人民的主要需求公共服務供給,這樣我國的公共服務水平必將顯著提高。
通過對法家思想與社會的發展相聯系研究認為,中國傳統思想是在不斷地傳承與發展,法家思想的精髓被時代不斷地挖掘,法家思想推動社會事物發展趨向一種“平衡”狀態,最終的目標促進社會的“和諧”,法家思想既對社會宏觀層面有著巨大的影響效應,在微觀層面城市體育公園的規劃思想上給予啟示。
城市體育公園的規劃建設極大的增加了市民體育健身活動場所,有效的緩解了城市人均公共體育場地的不足,對全民健身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城市公共資源和土地資源日趨緊張的情況下,城市體育公園的規劃應更加科學理性,建成使用的城市體育公園在服務市民體育健身活動,需要長期的不斷投入大量的維護經費,對政府的財政是一項長期支出。依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城市體育公園的規劃建設應根據城市居民的需求進行科學嚴謹的規劃,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嚴謹的城市體育公園規劃指標體系,“平衡”的供求關系是指標體系的核心,如規劃區域體育公園的大小應根據該區域人口的總量進行測算,進而確定體育公園的規劃面積;該區域體育公園的建設項目應進行調研,參考該區域市民的體育健身喜好以及經濟、人文情況進行合理的規劃。諸如以上的舉例,以“平衡”的供求關系為規劃的核心量體裁衣,減少城市體育公園過度建設,節約社會公共資源更加符合當下國家綠色發展的方針。
公共服務水平是社會發展水平的體現,現階段我國人均體育面積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民健身活動的全面開展,城市體育公園建設已經成為各級政府工作重點。2019年江蘇省將新建200個體育公園、500千米健身步道。[4]大連市曾兩度榮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截止2015年,大連市公園總數達到89個,公園面積達2107公頃。[5]2016年,揚州市主城區實現體育公園全覆蓋,全市域共有81個體育公園建成開放,今后揚州市還將高標準打造5大核心公園、50個社區公園、50個“口袋”公園,確保到2018年,全市各類開放式休閑體育公園總量達到120個。[6]從上述政府體育公園建設規模投入,要創造市民美好的體育健身人文環境經濟投入是巨大的,在當前公共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政府單方面供給戰略應進行適度調整,政府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城市體育公園的規劃建設中,達成有效的合作與利用關系達到公共服務高水平供給,大幅節省政府財政資源,打造開放服務型政府職能。
城市體育公園的主題和品位代表著這座體育公園的靈魂,城市體育公園能夠給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與城市長期科學合理規劃是分不開的,以面積龐大的紐約中央公園占地340公頃,號稱紐約“后花園”,坐落于紐約曼哈頓島中央因而名副其實,是擁有綜合性體育設施的綜合性公園,公園的規劃設計適應了當代各種文化娛樂及體育運動的需要;又如英國的攝政園,根據當地溫潤的自然氣候,規劃依山傍水,因為公園內大面積的草坪從而提供了橄欖球、壘球、足球、板球、長曲棍球等適合草地進行的運動項目,受到愛好者歡迎;再如北京時尚體育公園,擁有世界頂級室內外極限運動設施,是時尚個性極限運動愛好者的天堂。通過對國內外知名體育公園的規劃布局,可以發現這些城市體育公園有著長遠的體育主題襯托整體品位,這些體育公園服務半徑小,運動設施布局緊湊綠化面積少,契合運動項目特征明顯,運動項目體現運動流行趨勢。綜上研究分析認為,城市體育公園的建設規劃應考慮社會的需求和適用性,根據城市的區域特點采取多元化項目規劃的思路,要杜絕重復類型的體育公園規劃,特別是減少綜合性體育公園的重復建設,應規劃一些流行的單一運動主題體育公園,既可以提升城市和國際接軌的體育時尚氣息,又可以通過專業的體育公園設施舉行比賽帶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旅游提升城市的品位。
城市體育公園作為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主要來源之一,其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廣大的市民群眾,具有明顯的公益性特征,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長,體育消費增長將成為社會發展的新常態,城市體育公園的規劃應使公益性與效益型達到一種“平衡”,既要滿足普通市民經常一般性免費體育健身需求,也要向體育需求高端人群提供高標準的體育健身服務,滿足市場需求也是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姚霞(2017)調查了揚州市民對體育公園場館服務收費滿意度情況,只有31.5%的市民表示滿意,說明大部分體育公園場館制定的服務收費價格偏高,缺乏一些公益性的考量。[7]所以體育公園場館設施的定位應有高、中、低端定位,滿足不同人群的體育需求。近年來,學者對體育旅游進行了較多的研究,除各個城市舉辦的體育賽事促進體育旅游外,城市體育公園的規劃建設水平對體育旅游將產生一定的帶動作用,城市體育公園專業高規格的體育設施與良好的商業、餐飲進行有機結合對周邊城市體育愛好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過舉辦一些城際體育賽事從而拉動體育產業的發展,這樣的規劃思路可以充分考慮城市邊緣體育公園的規劃建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城市體育公園提供的服務以公益性為主,在人口較少的城市邊緣規劃建設高端的體育公園,在最大程度上使得城市體育公園的公益性與效益型達到一種動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