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翔
足球裁判員作為足球比賽的黑衣法官,是足球比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足球比賽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一名優秀的足球裁判員可以讓比賽順利、流暢的進行,而對一名裁判員的評估,有多個方面。包括:控制比賽,對足球競賽規則運用的一致性和準確性、恰當的紀律處罰、戰術策略的理解、體能、個性等。其中,充沛的體能對一名裁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沛的耐力、速度、加速度能力等是成為一名合格裁判員的基本素質,是完成一場執法任務的基本保障。隨著足球項目提升至我國的國家戰略,中超、中甲、中乙,甚至于中冠、青超聯賽、校園足球聯賽正如火如荼的開展。與之相對應,對足球裁判員的需求量自然水漲船高,對裁判員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水平的裁判員成長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系統的培訓。體能的訓練是一名足球裁判員必不可少的訓練科目,高強度、高對抗、鼓勵進攻、鼓勵進球等發展趨勢也對裁判員的體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本課題通過對揚州市足球協會全體裁判員體能情況的調查,分析出市足協裁判員體能的優缺點,找到提高體能素質的方法,為揚州足球的發展建設添磚加瓦。
本文以2019年在省足協注冊的揚州市一、二、三級裁判員以及揚州職大體育學院裁判班全體學生體能現狀為研究對象。
2.2.1 文獻資料法
本課題研究過程中,根據研究的內容與研究目的的需要,通過各大學術網站,查閱參讀了與運動體能課題相關的各類文獻、期刊、書籍40余篇,深刻了解了有關裁判員體能的發展概況,而后制定與課題相關的研究計劃。訪問中國知網,中國足協官網,江蘇足協官微揚州市業余足球官微等。調查全國、省、市裁判員的培養的現狀,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有關足球裁判員體能測試、訓練的方法要求。通過查閱揚州市教體局的相關文件、江蘇足協官微,查詢揚州市足球的賽事承辦工作,揚州市的裁判員培訓通知,省足協裁判員選派信息等,了解揚州足球的發展現狀,揚州足協裁判團隊的建設規模,裁判員的業務能力等,為本課題的研究搜集到有效的數據。
2.2.2 訪問調查法
通過利用在2019年江蘇省足球運動協會裁判員年度培訓工作會議、2019年揚州市裁判員年度總結會、2019年揚州市業余足球區縣聯賽期間,對江蘇省足協裁判長、裁判監督、揚州足協各位裁判員進行了咨詢和訪談,了解課題研究的價值性和現狀。
2.2.3 實地調查法
本人通過參加2019年江蘇省足協、揚州市足協組織的一系列賽事,進行現場觀摩各裁判員的執法工作。
2.2.4 測量法
本人通過多種可穿戴設備,Polar M430運動訓練手表,POLAR心率帶等,測量、采集多位裁判員執法一場比賽的跑動距離、跑動路線、區域、跑動強度、能量消耗、心率區間等,可以規劃訓練、追蹤成績,獲得指導并查看訓練結果、活動的詳細分析。
2.2.5 數理統計法
運用電腦統計軟件office Excel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截止至2019年12月31日,揚州市足協有登記注冊裁判員61人。其中,男子裁判員50人,女子裁判員11人。其中,國家級裁判員5人,且都為女子、寶應籍。預備國家級2人,都為男子裁判員。國家一級裁判員17人,都為男子裁判員。國家二級裁判員13人,男子裁判員12人,女子裁判員1人。國家三級裁判員24人,男子裁判員19人,女子裁判員5人。
總體上看,女子裁判員方面,寶應籍女子裁判員無論是數量,還是級別,在揚州市甚至在全省范圍內女子裁判員中,都是一枝獨秀的,其他區縣的女子裁判員培養還是很薄弱。男子裁判員方面,高級別裁判員數量上還很欠缺,還沒有服役于職業聯賽的裁判員。基層裁判員的數量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從裁判員級別的數量可以看出,揚州足協的裁判員培養有一定的問題,二級裁判員的數量甚至沒有一級裁判員多,整體的裁判員數量不是一個金字塔結構。通過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預備國家級裁判員、一級裁判員都是其他省市的“外來人口”。其中1名預備國家級裁判員由于工作原因,由南京足協轉入揚州足協(2019年轉);1名一級裁判員由于工作來揚,由湖北足協轉入揚州足協(2019年轉);1名一級裁判員由于讀研來揚,由四川足協轉入揚州足協(2018年轉);3名一級裁判員由于大學畢業回揚,由淮安足協轉入揚州足協(2017年轉);還有3名裁判員僅注冊在揚,常年在外工作、上學,幾乎不參與揚州市比賽的執法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揚州足協在裁判員的培養上、裁判隊伍的建設上,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不能僅僅一味的“拿來主義”。但隨著省足協對裁判員等級制度的嚴格把關和擴大了對三級培訓班的開展,2019年揚州市足協承辦了三級培訓班一期,對市足球裁判員匱乏的局面有所改善。
另外,從裁判員的職業上來看,在校學生有20人,占總人數的32%,在校老師有24人,占總人數的39%,其他職業有17人,占總人數的29%。可以看出,從事裁判職業的還是老師和學生居多,占據了總人數的半數以上。
從裁判員的年齡上看,國家級裁判中,有3名80后,2名90后,平均年齡30.4歲;國家一級裁判員中,有1名60后,2名70后,4名80后,10名90后,平均年齡33.4歲;國家二級裁判員中,有1名60后,5名70后,3名80后,4名90后,平均年齡39.1歲;國家三級裁判員都為90后,平均年齡23.3歲。可以看出,揚州市裁判員隊伍在執法經驗上有一些優勢,但年輕化程度不高,存在一定的斷層現象。
足球裁判員的體能測試含有兩項內容。包括反復沖刺能力測試(RSA)和間歇跑測試。
3.2.1 反復沖刺能力(RSA)
通過6個40m沖刺跑,測試裁判員的沖刺能力,每個40m間隔最多60s,如果6次測試中有一次失敗,6次測試結束后立即補測一次,如果在6次測試中失敗2次或第7次補測也失敗,那宣告本次測試沒有通過。

圖一 RSA示意圖
男子裁判員參考時間標準:第一級一般為國家級測試標準,每次測試時間≤6.00s;第二級一般為預備國家級測試標準,每次測試時間≤6.10s;第三級一般為國家一級測試標準,每次測試時間≤6.20s。
女子裁判員參考時間標準:第一級一般為國家級測試標準,每次測試時間≤6.40s;第二級一般為預備國家級測試標準,每次測試時間≤6.50s;第三級一般為國家一級測試標準,每次測試時間≤6.60s。
3.2.2 間歇跑測試
通過快速跑75m,步行25m,此為一個間歇,如此反復40次,相當于400m的跑道10圈的距離。其測試速度由音樂的參考時間決定,參考音樂由裁判級別決定。如果一個裁判未能按時進入步行區內的話,則會被警告一次。如果有兩次不能按時進入步行區,該測試即為失敗。

圖二 高強度間歇跑示意圖
男子裁判員參考時間標準:第一級一般為國家級測試標準,75m跑在15s內完成,25m走在18s內完成;第二級一般為預備國家級測試標準,75m跑在15s內完成,25m走在20s內完成;第三級一般為國家一級測試標準,75m跑在15s內完成,25m走在22s內完成。
女子裁判員參考時間標準:第一級一般為國家級測試標準,75m跑在17s內完成,25m走在20s內完成;第二級一般為預備國家級測試標準,75m跑在17s內完成,25m走在22s內完成;第三級一般為國家一級測試標準,75m跑在17s內完成,25m走在24s內完成。
為了準備江蘇省足協足球裁判員年度體能測試及揚州市足協裁判員隊伍建設,揚州市足協于2019年4月3日在揚州職業大學田徑場進行2019年體能測試,到場的45名裁判員有8人因年齡過大未能參加體測。參加體測人員中,預備國家級裁判員1名,國家一級裁判員9名,國家二級裁判員3名,國家三級裁判員及裁判班學生24名。
反復快速跑能力測試中,體測裁判員全部通過,通過率高達100%;間歇跑測試中,有15名裁判員未能完成體測,通過率為65.1%。
江蘇省足協于2019年4月13-15日在無錫市體育中心舉辦2019年第二期裁判員培訓班。因故未能參加第一期全省培訓的30余名一級及以上級別的現役裁判員參加了此次培訓。揚州足協7名一級裁判員因市運會比賽任務未能參加第一期培訓,在此次測試中,揚州足協7名裁判員全部通過體測考核。
江蘇省足協于9月20-24日組織江蘇省足球項目晉升一級裁判員培訓班,培訓班由張家港市足協承辦。在體能考核中,揚州足協11名二級裁判員全都通過RSA測試,但在間歇跑測試中,僅有1名女子裁判員通過體測,另有10人未能完成,其中有6人未能跑滿5圈。
在學生裁判員的培養方面,揚州大學體育學院足球專項班沒有進行體能考核,以理論考試為主,揚州職業大學體育學院足球裁判班14名學生在學期末的體能考試中,全部通過RSA測試,有1名男生未通過間歇跑測試。
注冊在揚州的女子國家級裁判員全部通過了由中國足協組織的體測。
綜上所述,截止到2019年9月30日,綜合4次測試結果,去除重復人次、未測人次及補測通過人次,高校學生裁判以國家三級裁判員認定,合成下表1。

表1 揚州市裁判員體測成績表(N=53)
參加測試的53名裁判員全部通過RSA測試,通過率為100%;間歇跑測試中,53名裁判員僅通過29人,通過率為55%,未通過的24名裁判員中,有10人未跑滿5圈。
由此看出,揚州足協裁判員的短距離的快速跑、沖刺跑能力很強,但有節奏變化的間歇跑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其中國家一級以上裁判員體能保持良好,但國家二級、三級裁判員的體能有很大的問題,通過率不及半數,尤其是二級裁判員,僅有1人通過且為女生,通過率不及10%,國家二級、三級裁判員多為高校學生和在校老師,體能本該是他們的優勢,雖然他們其中有個別年齡偏大,但這其中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平時對體能訓練的漠視,需在今后的訓練中多加練習。
本人通過網絡問卷發放,收集到47份問卷,其中國家級裁判員4人,國家一級裁判員12人(含預備國家級),國家二級裁判員10人,國家三級裁判員21人(包括揚州職大裁判班學生)。

表2 揚州市足協裁判員體能訓練情況調查表(N=47)
表2中顯示,有體能訓練習慣的裁判有18人,無訓練習慣的有29人。裁判等級越高,有訓練習慣的裁判員比例就越高。這表明揚州足協裁判員在體能訓練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缺乏必要的體能訓練。想要成為一名高級別裁判員,離不開平時持之以恒的訓練,保持好自己的身體狀態,隨時為執法比賽做好準備。
3.4.1 體能訓練時間
本人還對47名裁判員的訓練時間做了調查,詳見下表3。

表3 揚州市足協裁判員訓練時間調查表(N=47)
表3中顯示,有超過6成以上的裁判員沒有體能訓練的習慣,在有習慣的裁判員中有近20%的裁判員訓練時間在30min以下,訓練時間明顯不足,只有近20%的裁判員平時能進行有效的體能訓練,通過數據顯示,揚州足協裁判員訓練時間不足,需要提高訓練積極性。
3.4.2 體能訓練的形式
本人還對有訓練計劃的裁判員進行了訓練形式的調查,詳見表4。

表4 揚州市足協裁判員訓練形式調查表(N=18)
從表4中可以看出,有半數的裁判員只進行跑步訓練,有3人會在健身房進行力量素質、耐力素質的訓練,跟隊訓練是指跟隨業余俱樂部踢球的形式進行訓練,有6人會采用這種方式,進行體能的保持。由此可以看出,多數裁判員僅以有氧跑步為主,訓練形式比較單一,對上肢力量的鍛煉有所忽視;在健身房進行訓練的裁判員還是少數;跟隊訓練的訓練質量難以保障,平時的踢球鍛煉不能等價于專項的體能訓練。
作者通過多次省青少年錦標賽、市區縣聯賽利用可穿戴設備采集了多位當值主裁判的數據信息,詳情見下表5。

表5 揚州市足協裁判員單場比賽數據表(N=5)
這五位當值主裁判有1名預備國家級裁判員,3名國家一級裁判員,1名國家二級裁判員,所選裁判員、比賽場次都有一定代表性,能反映出揚州市裁判員的整體水平。通過5位裁判員的跑動數據、各身體指標數據、以及對他們的訪談,揚州市裁判員的跑動距離值在青少年比賽和業余聯賽中,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能夠體現出揚州市裁判員的執法態度比較端正、跑動比較積極、體能狀況良好。一名裁判員有充沛的體能作為支撐,可以通過積極的跑動彌補在經驗、選位上的不足,有效減少在執法比賽中的錯漏判。
但通過調查發現,有多名裁判員在應對極端天氣時(如高溫、寒冷、暴雨等),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通過訪談,主要原因不是裁判員的體能儲備不足,而是在體能的合理分配上沒有調整好。體能的分配問題,需要在日后的實踐中,注意外部環境的因素,做好防暑降溫、御寒保暖工作。在極端天氣中執法時,關鍵區域的跑動、判罰、選位,容不得絲毫懈怠,在不敏感區域,則注意選好角度和位置,減少體能消耗,克服外部環境的干擾對執法的影響。
另外,通過訪談,裁判員的心理因素也會影響裁判員在比賽中的體能狀況。在賽前,有裁判員會考慮本場比賽是否為關鍵場次、雙方參賽隊員的性格特點等,無形中會給裁判員增大心理壓力,會產生過分緊張、焦慮等情緒;在賽中,突發事件、關鍵的判罰,都會影響裁判員的心理狀況,從而會影響裁判員在比賽中的體能。所以在平時還是要多鍛煉自己的業務能力,提高自信心,賽前了解雙方比賽隊的相關信息,做好預案;賽中,在“準”字上下功夫,合理執行規則,把自己投入到比賽中,減少心理對體能的影響。
通過對省內各足球專業人士的走訪、2019年揚州市部分足球賽事裁判員數據的采集、2019年揚州市足協裁判員體能測試的結果,綜上所述,得出以下結論。
1.揚州市足球協會裁判員年齡跨度很大,中青年裁判員人才有斷層現象,老年齡段裁判員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忽視體能訓練。
2.學生裁判員體能狀況良好,但缺乏規律、有效的訓練計劃,訓練積極性不高,沒有意識到體能訓練在裁判業務中的重要性。
3.揚州市足協裁判員體能訓練手段、方式過于單一,對上肢力量的訓練有所忽視,僅以跑步、踢球為主。
4.揚州市足協裁判員在體測中,沖刺跑通過率很高,一級以下裁判員間歇跑成績不理想,體能儲備不足,缺乏日常的體能訓練。
5.揚州市足協國家一級及以上裁判員體能儲備充足,能夠合理安排體能訓練計劃,應給予肯定,但在體能的合理分配上存在不足。
1.高校體育學院足球專項班、足球裁判班針對裁判體能訓練開設專項體能理論、實踐課,制定完備的期末考核標準,加強對學生裁判員的培養。
2.揚州市足協應注重裁判團隊建設,注重年輕裁判員的培養,積極舉辦裁判員培訓班,組織日常裁判業務交流活動,定期組織體能測試,監督裁判員的體能儲備情況。
3.中老年裁判員在日常的裁判工作中,雖然把裁判工作當成自身的興趣愛好,但也要注意平時體能的鍛煉,才能保證市足協比賽任務的順利完成。
4.揚州足協裁判員對上肢力量的訓練需要加強,特別是年輕裁判員,上肢力量的強化,有助于提升裁判員的權威性,有利于裁判員氣質的提升。
5.年輕裁判員對自身體能的合理分配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天氣條件、自身生理、心理狀態、比賽激烈程度等,在執法時做到張弛有度,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