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炳貴 黃會書
(永平縣種子管理站,云南 永平 672600)
永平縣位于大理州西部、瀾滄江東岸,是大理州的“西大門”。縣城駐地博南鎮,東距大理市89km,西距保山市76km。永平自古就是云南腹地通往保山、怒江、德宏等地的交通咽喉和通往緬甸、印度等南亞國家的交通要沖,古有博南古道,近有支持滇西抗戰的滇緬公路(史迪威公路),今有320 國道、杭瑞高速公路和在建的大瑞鐵路穿境而過。全縣國土面積2884km2,93.8%屬山區。全縣轄4 鄉3 鎮,有72 個村委會和3 個社區居委會。全縣總人口18.5 萬人,其中鄉村人口13.68 萬人,占73.95%;有22 個民族成份,少數民族人口8.1 萬人,占總人口的43.71%。是一個集山區、民族、貧困于一體的農業縣。全縣有耕地2.287 萬hm2,旱地1.5 萬hm2,輪歇地0.31萬hm2。常年種植農作物3.1 萬hm2,其中糧食作物2.47萬hm2,占79.56%。種植水稻0.33 萬hm2、玉米1.067 萬hm2、麥類0.53 萬hm2、蠶豆0.067 萬hm2、油菜0.067 萬hm2,其它雜糧薯類等0.4 萬hm2。每年需使用農作物種子170.5 萬kg,需使用商品種子110.5 萬kg。
2.1 種子市場現狀
我縣歷史以來沒有種子生產,到目前也沒有種子生產經營企業進入從事種子生產經營,農業生產用種都是靠外引、外調,縣內種子經營都是代銷經營。全縣有種子經營銷售集散市場1 個,永平縣城集貿市場;種子經營銷售集市10 個,各鄉、鎮、村集市。到2020 年全縣有種子代銷經營戶82 戶,其中代銷經營大戶11 戶,他們承擔著全縣農業生產農作物種子的采購、供應工作。
2.2 種子管理的法律、法規
國家在2000 年12 月1 日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經三次修改2016 年1 月1 日頒布實施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云南省在2008 年6 月1日頒布實施《云南省農作物種子條例》,國家農業農村部也相繼頒布實施《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農作物種質資源管理辦法》、《農作物種子標簽管理辦法》等種子管理的法律法規,規范了品種選育、審定、推廣,種子生產經營使用行為,為種子管理建立了完善的法律體系,充分展現了國家對農作物種子安全的重視程度。2006 年5 月19 日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市場監管的意見》(國辦發〔2006〕40 號),省、州、縣也相繼出臺了相應的文件認真貫徹執行,建立健全了種子管理體系,充實了種子管理工作隊伍。
2.3 種子管理工作的做法:普法、依法、執法和服務
2.3.1 普法:我縣每年召開一次種子工作培訓會議,參加的人員主要是縣鄉的種子管理員,農作物種子代銷人員。內容是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云南省農作物種子條例》、《農作物種子標簽管理辦法》等種子管理的法律、法規,使基層種子管理員明白如何依法開展種子管理服務工作,使種子經營代銷者知道如何選擇、調運和供應種子,如何做到依法經營、合法經營和誠信經營種子,以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提供種子服務。
2.3.2 依法:種子生產經營備案、種子市場檢查、種子質量監督抽查、種子行政處罰等種子管理工作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云南省農作物種子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和省、州、縣行政主管部門發布的文件規定開展工作。在工作中發現有違法違規行為及時進行制止或糾正,消除農業生產用種安全隱患。
2.3.3 執法:我站每年在春、秋兩季根據省農業農村廳,州、縣農業農村局的文件安排,開展種子生產經營代銷備案、種子市場檢查專項整治行動、種子質量抽查監督監測工作。在市場檢查中發現、群眾舉報的假劣種子、違法種子和種子生產經營違法行為,我站將組織執法人員進行調查核實,經查證屬實,分不同情況依法進行處理。
(1)對假種子、劣種子的情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關于對假種子、劣種子的處罰規定進行嚴厲處罰,絕不姑息,對生產造成巨大損失,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對違法種子(如未審先推的種子):情節輕微,還沒有對生產造成影響的情形,采取下架、停止銷售,責令將種子退回種子生產經營企業并對種子經營代銷戶進行警告的方式進行處理;
(3)對違法生產經營行為,情節輕微,對生產未造成影響,以責令其限期改正的方式進行處理;
(4)對累教不改、態度惡劣,對生產造成損失的情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規定從嚴從重查處,損失巨大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2.3.4 服務:在種子管理工作中向監管對象提供法律咨詢、國家和省種業發展動態、品種審定情況通報、新品種試驗示范、種業發展信息等技術服務。
通過近些年的工作分析,我縣的種子管理工作存在著以下不容忽視的問題。

3.1 我縣地廣人稀,市場分散,種子經營代銷戶多且分散,加上經營作物品種較多,市場檢查工作量大,難于面面具到,存在著較大的風險;
3.2 種子經營戶都為個體工商戶,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思想認識不一樣,少數對種子管理工作要求的認識不理解,依法、守法、誠信經營的觀念淡薄;
3.3 部分農戶選購種子沒有主見,有跟風現象,在購買種子的過程中不注意選擇適合自己地塊土壤、海拔氣候的種子,存在有用種風險。
3.4 種子管理人員對法律、法規的學習理解和掌握運用存在一定的差異,對種子管理工作的開展有一定的影響。
3.5 種子管理的條件不完備,種子管理經費不足。
4.1 要把種子法律、法規知識的普及、宣傳、培訓工作作為常態化,使每一個種子代銷經營者能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依法、合法、誠信經營。
4.2 加大市場檢查執法力度,在種子供應旺季以種子經營集散市場、種子經營大戶和主要農作物種子為重點,定期、不定期開展種子市場檢查工作,對種子經營資格、種子合法性、種子質量、標簽標識、種子包裝、種子經營檔案進行檢查,發現假劣種子、違法種子和違法經營行為及時依法查處。

4.3 開展種子采購、種子保存、品種布局、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和農戶選種、購種的技術培訓和指導,正確引導種子代銷經營者供應和農戶購買使用適銷對路、適應性好的優質種子。
4.4 做好種子管理工作檔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以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種子生產經營備案,種子市場檢查、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種子行政處罰和新品種試驗示范進行分類歸檔,確保資料完整。
4.5 定期開展種子執法人員的法律知識培訓,統一思想,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增強服務意識。
4.6 積極爭取加大種子管理經費投入,不斷改善執法環境、創造執法條件以促進種子管理工作展現更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