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曉,張新東,唐泉,楊思淵
(新疆師范大學 數學科學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圖像修復是利用已破損區域的周邊信息,通過確定擴散信息和擴散方向來獲得缺損區域信息,達到圖像復原的目的[1]。目前,圖像修復技術主要有基于紋理的圖像修復算法[2]以及非紋理圖像修復技術即基于偏微分方程(PDE)的修復算法[3]。基于偏微分的圖像修復算法有曲率驅動擴散(CDD)修復算法[4]和BSCB修復算法[5]、全變分(TV)修復算法[6]。其中,Shen等[6]于2002年在TV去噪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TV圖像修復模型。
TV圖像修復模型由去噪模型發展而來,模型在去噪的過程中較好地保護了圖像邊緣,且PDE方法實現方便。但是該模型也有不足之處,例如不滿足視覺連通性原理,適合修復破損面積較小的區域;適合修復變化平滑的圖像等。為了進一步優化TV模型的修復效果,研究者們進行了大量的實驗模擬。基于TV模型不滿足視覺連通性原理,Shen等[6]進一步提出三階PDE方法-CDD圖像修復模型,通過曲率調節各項異性擴散,從而滿足視覺連通性。2013年,王濤等[7]通過對TV模型加入擴散系數,利用其控制各參考點對待修復區域的貢獻值,得到過渡自然,邊緣清晰的圖像。其提出的改進模型得到的圖像在獲得較高峰值信噪比p的同時增加了修復時間。2015年,王戰等[8]提出一種全新的梯度優先計算方法,該方法對大區域的破損有較好的修復效果。本文找到一種對待修復區域實現不同權值的辦法,即在TV模型中引入一個以梯度模值作為參數的擴散函數,此類函數在小梯度區域,擴散函數取值較大,增強圖像的平滑度;在大梯度區域,擴散函數取值較小,降低圖像的平滑度,保護了圖像的邊緣信息,也提高了圖像的修復速度。以下計算對給定圖像,其破損區域記為ω,破損區域的外鄰域記為Ω,修復后的區域為ω∪Ω且邊緣連通。
基于TV模型的圖像修復代價函數為:
(1)
其中,Z=Z(x,y,t)為t時刻修復后圖像的像素值;Z0=Z(x,y,0)為待修復圖像的像素值;?是梯度算子;λ是拉格朗日乘子。
通過求解式(1)的最小能量泛函得到其Euler-Lagrange方程:
(2)

式(2)對應的梯度下降流方程為:
(3)
其中,β是一個較小的常量,以保證梯度模|?Ζ|為零時式(3)有意義。
類似梯度下降流方程,Malik等[9]提出各項異性擴散方程(P-M方程)如下:
(4)
其中,g是擴散系數函數,且是一個滿足g(0)=1,g(∞)=0的非負有界遞減函數。
本文在文獻[10]的基礎上針對擴散函數進行修改,得到新的擴散函數如下:
(5)
其中,正常數K是調整保護梯度的范圍。此擴散函數可以在小梯度區域增強平滑,大梯度區域降低平滑。所以,將此擴散函數作用于修復模型便可控制各參考點的權值,從而使圖像邊緣清晰,過渡自然。

(6)


圖1 鄰域像素點Fig.1 Neighborhood pixel points

(7)
其中,h表示步長,選取h=1,然后估算半像素點{n,e,s,w}的梯度值,如下,以e點為例[7](其余點類似):
(8)
梯度模值:
(9)
依次算出其余半像素點梯度模值,代入式(7)得
div(v)=(v1e-v1w)+(v2n-v2s)
(10)
將式(10)代入式(6)對應的定常方程,則得到離散化的修復方程為:
(11)

(12)
式(12)即為最終得到離散方程的差分格式,模型的穩定性分析請參考文獻[11]。
本文取λO(0)=0,將各像素值統一帶入式(11),化簡得到:
(13)
式(13)是對待修復點進行一次迭代的具體形式,那么迭代n0次的具體形式為:
(14)
本實驗在CPU為2.0 GHz,內存為4.0 GB的計算機平臺,運用Matlab2016對算法進行實驗操作。實驗分別采用Pepper和Lena灰度圖像,像素大小為256×256,進行兩組對比實驗。對比實驗1,對Pepper圖像進行小區域劃痕修復,對比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對比實驗2,對Lena圖像進行大區域劃痕修復,對比實驗結果如圖3所示。經過反復實驗對比,取自適應參數β為0.01,峰值信噪66(p)達到最大值時迭代停止,即得到修復圖像。

圖2 小區域破損實驗結果對比Fig.2 Comparison of damage experiment results in small areas

圖3 大區域破損實驗結果對比Fig.3 Comparison of damage experiment results in large areas
從實驗結果可知,本文算法不僅對小區域破損圖像有明顯修復效果,對大區域破損同樣有效。根據圖2我們發現采用 TV 算法輸出的修復圖像不滿足視覺連通性,根據文獻[10]算法輸出的修復圖像有一定的階梯效應。由表1~2數據可知,本文算法輸出的修復圖像無論是迭代次數、用時,還是修復效果,均具有明顯優勢。基于偏微分的圖像修復采用峰值信噪比來對修復的結果進行評價[13]。評價函數如下
(15)
其中,M×N為圖像的大小,Z*(i,j)和Z(i,j)分別為原圖像和修復后圖像在對應像素點的像素值。p值越大,則表明修復效果越好。不同算法得到的修復圖像,其p值及迭代時間和迭代次數如表1~2所示。

表1 小區域劃痕修復實驗

表2 大區域劃痕修復實驗
綜合表1~2數據可知,TV算法、文獻[10]算法與本文算法相比,本文算法的p值有明顯提高;在修復效果基本相同的情況下,修復圖像所需要的時間最少,體現了本文算法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本文針對TV圖像修復算法的局限性,在給出了一個新的擴散系數函數的基礎上對TV算法進行改進,通過對峰值信噪比、迭代時間及迭代次數進行比較發現,本文算法修復效果更好,數值實驗結果驗證了該算法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