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加
古往今來,父親總是充當一個家庭頂梁柱的角色,是兒女們向上發展的階梯和堅實的靠山。在古代有許多父親,他們為兒女的成長費盡心血,用自己的人生智慧為兒女的發展掌舵導航,堪稱暖父,他們獨特的做法至今仍有啟發意義。
在唐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上,有一位將領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郭子儀(697—781),他在為人處世與教育子女方面,堪稱典范。他一生育有八子八女,為了教育好兒女費盡苦心,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暖心父親。
作為父親的郭子儀很用心也很細心,為了培養兒子們將來的參政能力,在他們還小的時候,就帶他們上朝,讓他們自幼就知道朝堂上的規矩,將來盡忠報國,護佑疆土。
郭子儀還很會利用實例來教育兒子們不要有私心。郭子儀家有個奶媽,一次這個奶媽的兒子犯了軍紀,被郭子儀手下的一個軍官按軍法給處死了。他的幾個兒子跑到郭子儀面前哭訴,說這個軍官連他父親的面子都不給,真是太不把郭家人放在眼里了。郭子儀聽了,先是把兒子們教訓了一頓:“你們只知道袒護自己家里的人,給家里人爭面子,可不懂得敬重將士,維護軍隊的紀律,開口閉口離不開一個私字,真是沒出息?!苯又觾x對兒子們進行了一番開導說理,使他們明白了維護大局和無私的意義。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郭子儀更注重教會兒女們為人處世的方法,他利用自己一生的人生智慧和經驗,來啟發教育兒女,可謂是兒女們的人生導師,使他們學到了做人的道理和處事的辦法。
前來郭家拜訪的人很多,其家人兒女從來不用回避。然而有一次例外,唐德宗的寵臣盧杞前來拜訪時,郭子儀趕緊讓家人兒女全部退下,自己正襟危坐,親自為盧杞端茶倒水,接待這位相貌分外丑陋的當朝大臣。盧杞走后,家人問原因,郭子儀說,“盧杞這個人,相貌丑陋,心地險惡,如果你們見到他,肯定會笑出聲來,盧杞必然懷恨在心,將來他大權在握,追憶前嫌,我郭家就要大禍臨頭了。”后來盧杞果然當上了宰相,“小忤己,不致死地不止”,被他陷害的人不計其數,唯獨郭家沒有遭盧杞的毒手,不能不說郭子儀防患于未然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
也因此,郭子儀的兒女們遇事不驚,總能巧妙地渡過難關。其三兒子郭晞曾駐守邠州,協助邠州節度使白孝德防守吐蕃和回紇,沉著冷靜地處理了一起突發事件。當時郭晞手下有17個士兵酗酒鬧事,還拔刀刺傷了酒店主人,當地官員段秀實不徇情面,將這17個士兵就地正法,在郭晞的軍營里引起了極大的震動,軍士們想殺掉段秀實,以出這口惡氣。后來,段秀實更是帶著一羸弱老兵,闖進郭晞的軍營,當面教訓他,“郭令公功勞蓋世,人人敬仰,你作為他的兒子,卻縱容士兵橫行不法,胡作非為,這樣下去,郭家的功名就全壞在你的手里啦!”面對此情此景,郭唏非常冷靜,他誠懇地向段秀實道歉,并責令手下不準為難段秀實,還親自設宴款待段秀實,留其在軍營里過夜。在夜里,郭唏親自為段秀實站崗放哨,保證段秀實的安全。
郭唏為將如此,這與郭子儀日常的良好教育是分不開的。
在宋代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家庭,其家長就是閬中人陳省華(939—1006)。陳省華自己官至諫議大夫,他的三個兒子更是非常有名,堯叟、堯佐、堯咨各有作為,官位都超過了父親。三兄弟都長于文學,也都工于書法。他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教極為嚴格。
陳省華的家中養了幾匹馬,其中有一馬性子很烈,難以駕馭,多次傷人。有一天,陳省華進馬棚巡看,發現那匹烈馬不見了,好生奇怪,就問馬夫是不是拉出去調教了,馬夫回答說:“是三官人把它賣給一位過路的商人了。”陳省華聽了很不高興,立即讓人把陳堯咨找來,嚴斥道:“你身為天子近臣,手下的人尚且不能制服這匹烈馬,一個過路的商人怎么駕馭得了,這不是嫁禍于人嗎?你這么多年的書都讀到哪里去了!”說完,命人迅速將馬追回,并對商人說明原因,將賣馬的錢如數退還給商人。同時告誡家里人:今后就把這匹馬一直養到死吧,不許再賣出去害人。陳省華如此家教,是對兒子提出了更高層次的人格要求。
盡管陳堯叟三兄弟后來官至高位,但是他們回家之后,仍然都像平常人家的兒子一樣伺候著父親。每次有賓客來訪,三兄弟都恭敬地侍立于陳省華身后。有些賓客官位在他們三兄弟之下,有的甚至是其直接下屬,自然有些惶惶不安,坐一會兒就要走。陳省華笑道:“安心坐吧!在家里他們只不過是兒子輩罷了!”可見陳省華對兒子們的要求已融入日常生活中。
陳省華一家的成就,在宋代是十分耀眼的。早在宋初,一次宋太宗召見新科狀元陳堯叟時,見他氣宇軒昂,舉止得體,非常高興,就問:“這是誰家的孩子?”宰相呂蒙正回答:“縣令陳省華的兒子?!彼翁诹⒓聪铝钭岅愂∪A來覲見,并擢升他為太子中允。次年,又同時提拔陳省華、陳堯叟父子任掌文籍的秘書丞,并賜緋袍以示恩寵。對于陳省華的教子經,北宋名臣司馬光也是贊嘆不已:“三子接踵為將相,子孫繁衍,多以才能致美官,棋布中外,故當世稱衣冠之盛者推陳氏”,“天下皆以陳公教子為法,以陳氏世家為榮”。
由此可以看出,陳家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
在清乾隆年間,有位叫裘曰修(1712—1773)的官員,曾經做過主考官。他不但關心愛護科考的舉子,同時還能利用科舉試題來教育影響兒子。
裘曰修,江西新建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水利專家。他自幼天資聰穎,才思敏捷。乾隆四年(1739),27歲的裘曰修考取了進士,授庶吉士。此后裘曰修走上了仕途,從編修干起,先后任禮部、刑部、工部尚書。
裘曰修在任禮部尚書時,曾任主持復核會試的主考官。在復核到某省一位考生的試卷時,眾考官發現該卷內有“社稷鎮公子”一語。當時,在場的人都認為這是該考生自己杜撰出來譏諷朝廷的,不但不能錄取,還主張追究他的責任。對于這句話,裘日修感覺有些熟悉,雖然知道有出處,但一時又想不出到底出自哪一本書。他深知舉子們十年寒窗苦十分不容易,輕易下結論就會毀了一個舉子的一生,于是他便勸各位考官暫時不要聲張,待他回家查閱資料,弄清情況以后再說。
回家之后,裘曰修顧不上休息,立即查閱各種圖書資料。因為沒有目標,翻了幾本書之后,還是沒能找到那句話。正巧,任翰林院編修的兒子裘麟從外面回來,裘曰修便問裘麟“社稷鎮公子”的出處。裘麟也是飽讀詩書的好學之人,但他一時也想不起出處在哪,因為怕父親責備自己學識淺薄,便信口胡謅,說大約出自《國語》。見兒子說得不夠肯定,裘曰修又追問他是否確定。裘麟話已出口,不便更改,只好硬著頭皮肯定說是出自《國語》。裘曰修信以為真,加上政務繁忙,因此也沒來得及去核對《國語》原書。第二天上班時,裘曰修就告訴其他考官這句話出自《國語》。因為有了出處,不是那位考生杜撰的,就沒有追責的必要了??粗俏豢忌庥诒蛔肪?,裘曰修那顆懸著的心也放下了。
幾天后,裘曰修因其他用途閱讀《左傳》時,偶然發現了“社稷鎮公子”這句話,他意識到兒子可能欺騙了自己。謹慎起見,裘曰修又將《國語》從頭到尾查閱了_一遍,果然沒有這句話,顯然是兒子撒了謊。裘曰修對兒子這種不懂裝懂的態度非常生氣,等裘麟回家后,裘曰修立即把他叫到面前,喝令他跪下,并以圣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訓斥兒子,斥問他為何不遵守圣言,不懂裝懂!裘麟被訓斥得面紅耳赤,連聲稱錯,深深自責,并表示今后再也不做這種糊涂事,要老老實實地做學問。這件事給裘麟的教訓極為深刻,從此,他牢記父親的教誨,并以父親為榜樣,嚴謹治學,使學問大有長進。后來有人就此稱贊裘曰修,說他“課子之嚴,待士之寬,一舉而兩善備焉”。
如此看來,裘曰修的為人屬于那種待人極為寬厚、家教卻甚嚴的類型。
正因為有了這些父親的人生引導和嚴格教導,他們的孩子才取得了不小成就。為父如斯,感人至深,古代暖父們的做法,即使在今天也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天津日報》2020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