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龍
云南省西雙版納州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科,云南西雙版納666100
扁桃體肥大、扁桃體炎是現(xiàn)代臨床上常見的耳鼻喉科常見病癥,學齡期兒童又是這種病癥的高發(fā)人群,而在臨床治療時采用傳統(tǒng)的扁桃體剝離手術方案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患兒的機體功能造成影響[1]。除此之外,由于兒童年齡較小,對于扁桃體剝離手術存在較為明顯的抗拒心理,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1]。由于在對患兒進行治療時,常用的扁桃體剝離手術方案創(chuàng)傷較大,并且對患兒機體功能造成的刺激較為明顯,所以臨床上認為在進行扁桃體切除時,應當選擇一種優(yōu)化且更為簡單的手術方案,才能有助于改善患兒的治療效果,降低手術對患兒機體功能造成的影響[2]。目前臨床上在進行微創(chuàng)研究時,發(fā)現(xiàn)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技術在應用過程中能夠有助于縮短患兒的手術時間,同時這種手術方案在應用完成后,對患兒造成的機體功能損傷較小,患兒在手術后疼痛較輕,因此適合應用于學齡期兒童的治療[3]。該次研究,將2017年9月—2019年5月作為研究時段,方便選取該時段內需要接受扁桃體切除的7~14歲學齡兒童68例作為實驗樣本,探究選擇低溫等離子射頻輔助方式的手術效果及其臨床可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需要接受扁桃體切除的7~14歲學齡兒童68例作為實驗樣本。通過兩組隨機均分法記錄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單組內設置34例實驗樣本。實驗組患兒年齡7~14歲,平均(10.9±2.1)歲;患兒男女性別比為16:18。對照組患兒的年齡介于7~14歲,平均(10.4±1.9)歲,患兒男女性別比為17:17。
納入標準:患兒入院時根據(jù)病癥選擇對應診斷標準,確診疾病錄入研究;患兒個體狀況穩(wěn)定,確認未見生命危險或高危病癥;患兒體質可耐受該次試驗以及后續(xù)隨訪。
排除標準:患兒處于妊娠期、疾病恢復期或產后恢復期;患兒因私事或客觀因素無法接受后續(xù)調查隨訪;患兒認知功能異常;患兒存在血液性疾病或其他禁忌證。
該次研究中所有患兒家屬對研究知情,且在自愿狀態(tài)下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后通過。
常規(guī)扁桃體剝離術(對照組):患兒在手術時保持仰臥位,經(jīng)由患兒口腔進行氣管插管后,保持全身麻醉,采用Davis開口器,將患兒的口咽部完全暴露,采用扁桃體刀對患兒進行切口處理,切口設置在患兒腭舌弓上緣游離側外緣2 mm處,自下到達患兒的腭舌弓最低點,將黏膜切開,隨后再從患兒的切口上端旋轉至半月順腭咽弓,向下切開直至患兒的扁桃體下極。采用扁桃體剝離手術方案也患兒的手術切口,將扁桃體上極完全剝離,采用組織鉗將患兒的扁桃體夾住后,沿扁桃體被膜繼續(xù)向下剝離至患兒的扁桃體下極,在剝離完成后,采用圈套器將患兒扁桃體下端剝離組織套住,緩慢收緊扁桃體將其切斷,隨后采用棉球壓迫止血或雙極電凝止血,止血完成后將扁桃體體取出,常規(guī)縫合傷口。
等離子射頻輔助扁桃體切除術(實驗組):手術時保持仰臥位,經(jīng)由患兒口腔進行氣管插管后,保持全身麻醉,采用Davis開口器,將患兒的口咽部完全暴露。采用等離子低溫射頻刀對患兒的腭舌弓上緣切開,游離側外緣2 mm處將黏膜,將患兒的扁桃體上極完全剝離,直接采用組織鉗將患兒的扁桃體上極夾住,采用腳踏板對刀頭進行控制,繼續(xù)切割或對患兒進行凝血,刀頭方向朝向扁桃體炎患兒扁桃體被膜繼續(xù)向下切除,直至患兒的扁桃體下極,如果出血嚴重,則立即采用凝血功能對患兒進行止血,直至扁桃體完全切除后,常規(guī)縫合創(chuàng)口。
在實驗完成后,記錄患兒的手術指標和術后指標。
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患兒的手術切口大小。
術后指標包括術后VAS評分、住院時間以及患兒的住院費用。
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記錄于Excel表格中,數(shù)據(jù)分析工作于實驗完成后進行,選擇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患兒在手術完成后,扁桃體均得到切除,手術成功率為100%。而在實驗結果中,實驗組患兒的手術指標[手術時間(60.95±9.98)min、術中出血量(7.34±0.8)mL、切口大小(2.4±0.9)mm)]均優(yōu)于對照組[(手術時間(95.98±7.68)min、術中出血量(19.33±0.6)mL、切口大小(6.5±1.3)mm)],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562、69.913、15.120,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各項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兒各項指標對比(±s)
?
實驗組患兒的術后指標(術后VAS評分、術后住院時間、術后住院費用)均優(yōu)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術后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兒的術后指標對比(±s)
?
扁桃體手術是現(xiàn)代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手術方案,這種手術主要是對扁桃體炎癥或扁桃體增生進行治療,在目前臨床上這種病癥的治療方式較多,主要以微創(chuàng)手術和傳統(tǒng)的開放剝離手術為主[4]。但值得注意的是,傳統(tǒng)的剝離手術在應用過程中可能對患兒的機體功能造成的影響較大,尤其是對于學齡期7~14歲的兒童來說,這種手術方案對機體功能造成的刺激較強,極易導致患兒在康復和治療期間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應激反應,也有可能增強兒童在康復期間的疼痛感[5]。低溫等離子消融手術在應用過程中能夠有助于改善患兒的手術效果,對于縮短患兒的手術后住院時間以及改善疼痛狀況有積極意義。部分研究人員[6]認為等離子消融術在應用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扁桃體切除不完善的狀況,但在臨床研究中并未對這種現(xiàn)象有任何報道,故而認為低溫等離子消融術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安全性良好。
疼痛是在完成扁桃體切除手術后的一種難以處理的術后不良反應,尤其對于患兒來說,由于學齡期兒童的機體較為稚嫩,同時對外界刺激產生的反應較為明顯,所以對于大多數(shù)兒童來說,術后的疼痛難忍是術后康復的主要影響因素。現(xiàn)代臨床研究認為,在對學齡期兒童進行手術治療時,選擇低溫等離子射頻輔助手術方案能夠有助于緩解兒童的疼痛感,進一步降低手術對兒童造成的應激反應,可用價值較好[7-9]。
該次研究結果中顯示,所有患兒在手術完成后,扁桃體均得到切除,手術成功率為100%。而在實驗結果中,實驗組患兒的手術指標[手術時間(60.95±9.98)min、術中出血量(7.34±0.8)mL、切口大小(2.4±0.9)mm]均優(yōu)于對照組[手術時間(95.98±7.68)min、術中出血量(19.33±0.6)mL、切口大小(6.5±1.3)mm](t=11.562、69.913、15.120,P<0.05);而在結果中實驗組患兒的術后指標(術后VAS評分、術后住院時間、術后住院費用)均優(yōu)于對照組。究其原因是由于低溫等離子射頻輔助方案在應用完成后,患兒的局部自覺狀況較為輕微,患兒創(chuàng)傷減小則能有助于降低患兒的術中出血量和手術時間,而較小的手術創(chuàng)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住院時間的縮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兒的住院費用。而在閆迪等[10]的研究結果中顯示研究組患兒在治療完成后的術中出血量為(19.51±0.52)mL,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的(43.62±0.61)mL,其所得結論與該次研究相似度較高,提示該次研究具有較高的可參考性。
綜上所述,在對學齡兒童進行扁桃體切除時,選擇低溫等離子射頻輔助方案能夠有助于緩解患兒的疼痛,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同時這種手術輔助方案還能改善患兒的手術指標,對于患兒的病情康復來說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