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建
法治化營商環境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這一重要論斷,為優化營商環境,支持市場主體平等競爭、蓬勃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建構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就是要立足我區實際,既對不適應營商環境的體制機制、法規制度進行改革、修訂,又不斷構建、完善新的體制機制、法規制度,實現營商環境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
法治化營商環境既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市場經濟良性運行的根本保障。只有在法治環境下,才能形成有利于公平競爭的規則和秩序,降低交易成本、維護信用關系,保障各種經濟活動順利進行。
一個好的營商環境一定是依法平等保護國有、民營、外資等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完善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環境;一定是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形成長期穩定發展預期,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營造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環境;一定是推進簡政放權,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支持企業更好參與市場合作和競爭的環境。對我區來說,營商環境已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棋眼”,能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直接牽系于營商環境能否改善。為此,需要把建設法治體系、發揮法治功能等舉措貫徹落實到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具體實踐之中,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依法保護產權以及市場主體各項合法權益,以更有力的法治舉措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既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保障和目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而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勢必要求法治的全面介入,包括營商環境法治化在內的“依法治國”成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主要途徑。對我區而言,根據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要求,營商環境法治化的展開尚有不足,部分規范未能全面反映社會經濟生活條件的客觀要求,一些治理規則的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夠強;經濟管理中權責利不夠明晰、相互推諉現象較為突出;地方營商規范不透明、不協調現象還存在;一些管理者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法治意識和守法觀念不強,等等。為此,必須通過法治路徑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營商環境的制度建設及執行能力,增強經濟交往中按制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效能。
營商環境是一個綜合、復雜和有機的體系。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政府及其規制手段和策略,以及國家的營商法治化水平,是市場經濟重要的塑造力量。正如現代市場并不是天然形成的“完全市場”,政府作為預防市場失靈的“有形之手”,也同樣可能對市場造成不當干預,阻礙創業和創新。因此,不僅自然資源稟賦、基礎設施條件、市場經濟觀念和契約精神會影響營商環境,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政務服務效率和透明度,以及成熟的市場經濟法律制度也同樣會影響營商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說,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為此,要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為基本導向,以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牽引,保障要素市場化配置,服務“放管服”改革,推動社會誠信建設,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內蒙古十分重視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結合法治化營商環境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有效辦法和舉措,不斷提高各級黨組織統籌優化營商環境的能力,確保黨的主張貫徹到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奮斗目標。要通過不斷深化立法、執法、司法公開,擴大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注重廣察民情、廣納民意、廣聚民智,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使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實踐中。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全過程。要注重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通過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優化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關鍵。保護好市場主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就能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面對當前經濟形勢,黨中央明確提出要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內蒙古也出臺了一系列保護支持市場主體的政策措施。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讓各項好的政策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要把民法典和相關法律法規實施好,完善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要用好制度保障,鼓勵領導干部同企業正常交往,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要明確政府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也是市場公平維護者的角色定位,吸引企業家扎根內蒙古。同時,還要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摸清個體工商戶實際困難,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體系,是保障經濟持續健康運行的現實需要,也是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基礎。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需要進一步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形成法治化的營商規則體系。要完善立法規劃,突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并舉,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和程序,擴大公眾有序參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使法律準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好協調利益關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深入研究經濟發展規律,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強化“創新是第一動力”,推動經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立改廢釋工作,以法律制度有效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市場秩序以及政府的宏觀調控等,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良性運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