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歡歡,徐京育
1.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2.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吳茱萸湯為治療陽明胃寒之食谷欲嘔、少陰陰盛之吐利、厥陰寒邪上逆之頭痛而立,主要用于治療寒證,具有溫中補虛、降逆止嘔之效。吳茱萸湯中吳茱萸味辛、苦,性熱,可溫中、下氣、止痛、開郁化滯、療咳逆,兼有助陽止瀉之功,重用為君;生姜辛溫,可散胃中之寒,用為臣;人參、大棗二味相合,可益氣、補脾胃,共為佐使。現已廣泛用于治療消化系統、婦科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多個系統疾病,現將其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綜述如下。
1.1 止嘔作用王朋倩等[1]運用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對虛寒型嘔吐大鼠的尿液代謝產物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吳茱萸湯可通過調節虛寒型嘔吐大鼠體內谷氨酸、酪氨酸、亞油酸、花生四烯酸代謝,干預三羧酸循環(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從而發揮其治療虛寒型嘔吐的作用。
1.2 對平滑肌的調節作用王秀坤等[2]取Wistar大鼠的胸主動脈、ICR小鼠的空腸、胃底、中段子宮等組織進行體外實驗,結果顯示,吳茱萸湯可使離體的血管平滑肌先收縮后舒張,從而起到雙向調節作用。
1.3 促胃潰瘍愈合作用李冀等[3]用醋酸涂抹法制備胃潰瘍大鼠模型,用吳茱萸湯灌胃,末次給藥24 h取樣,用放免法對所得血漿中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rostaglandin,6-K-PGF1α) 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吳茱萸湯組大鼠血漿中的6-K-PGF1α水平、剖腹取胃組織觀察胃潰瘍面積均較對照組明顯改善。
1.4 抗炎癥性腸病作用沈鵬[4]用葡聚糖硫酸鈉誘導制備炎癥性腸病小鼠模型,用吳茱萸湯進行灌胃,取結腸組織進行相關檢測并觀察。結果發現,吳茱萸湯能抑制模型鼠結腸變短程度,有效改善模型鼠結腸病理損傷的程度。
1.5 止痛作用內臟寒痛可由瞬時受體電位離子通道A1(transient rece ptor potential channel Al,TRPAl)活化導致。劉珍洪等[5]用吳茱萸湯對由福爾馬林灌腸制備的內臟痛小鼠進行灌胃,發現不同濃度的吳茱萸湯均可降低小鼠疼痛行為的發生,免疫組化實驗提示吳茱萸湯組小鼠體內TRPA1水平顯著降低。
吳燕川等[6]以利血平皮下注射為主要方式制備偏頭痛小鼠模型,用吳茱萸湯處理21 d后發現,小鼠腦組織內5-羥色胺受體(5-hydroxy trPtamine,5-HT)含量升高、NO含量降低。
1.6 降壓作用李芳等[7]用加味吳茱萸湯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進行灌胃,監測大鼠尾動脈收縮壓,8周后發現,高劑量組大鼠血壓較給藥前顯著下降,同時對其血漿中的血管緊張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進行檢測,發現自發性高血壓大鼠AngⅡ水平顯著降低。
1.7 抗抑郁作用胡靜娜等[8]發現,吳茱萸湯能有效改善經由利血平處理后的小鼠所出現的行為絕望狀態,這可能與小鼠腦組織內5-HT、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升高有關。
2.1 頭痛頭痛作為一個癥狀可見于多種疾病之中。疾病雖有不同,但當其以頭痛為主癥時可參照中醫“頭痛”進行辨證論治。足厥陰肝經過巔頂與督脈相會,寒邪、瘀血留于肝脈,導致經絡不通,不通則痛,故而頭痛。LIU等[9]在加味吳茱萸顆粒治療寒瘀阻絡型偏頭痛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的臨床觀察中,將治療周期設置為12周,觀察入組患者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治療后4周內兩組患者偏頭痛發作的頻率、止痛藥的使用量,并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治療組偏頭痛發作頻率降低時間早于對照組,治療組患者各個時期止痛藥的使用量均顯著下降(P<0.01),而對照組僅在治療12周有所下降,且在隨訪期間對照組止痛藥的使用量明顯增加。
2.2 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10]以反酸、反食、噯氣為主要臨床癥狀,中醫典籍中并無與其有關的專篇記載,臨證遣方用藥時可參照“吞酸”“嘔吐”“呃逆”等進行。本病可由寒邪客胃、脾胃陽虛、肝寒上逆等導致,病機關鍵為肝寒內生、濁陰上泛[11-12],其君藥吳茱萸有祛寒、暖肝胃、降逆下氣之用[13]。謝相智等[14]在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觀察中,篩選中醫辨證為肝胃虛寒型的患者82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1例,治療組用吳茱萸湯合參赭培氣湯加減治療,對照組用雷貝拉唑治療,2周后觀察療效,吳茱萸湯組有效率為92.68%,雷貝拉唑組有效率為73.17%,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慢性胃炎Hp感染是導致慢性胃炎發生的最主要因素,以上腹疼痛、腹脹、餐后飽脹感、早飽感為主要表現[15]。根據其癥狀表現,中醫多參照“胃脘痛”“痞滿”“嘈雜”等進行治療[16]。脾胃陽氣不足,虛寒內生,或寒凝中焦,則食入之水谷難以腐熟、所化之精微不能及時被運輸到各個臟腑,脾胃失其本職,而發本病。魏岳斌等[17]在觀察吳茱萸湯聯合三聯抗Hp療法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效果時,篩選辨證為脾胃虛寒證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三聯抗Hp治療1周,后采用奧美拉唑、鋁碳酸鎂咀嚼片維持治療3周,治療組加用吳茱萸湯。治療4周后,分別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Hp轉陰率,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吳茱萸湯組有效率為93.3%,對照組有效率為70.00%,治療組Hp清除率為96.7%,對照組清除率為7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胃潰瘍胃潰瘍以周期性上腹疼痛、反酸、上腹不適為主要臨床表現[18],胃鏡檢查可發現潰瘍面,Hp感染是其發病與復發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參照中醫“胃脘痛”“吐酸”等進行治療。肝氣犯胃、脾胃氣虛、脾胃虛寒致中焦氣機瘀滯,日久胃絡受損,發為本病[19]。韓蓁等[20]篩選符合胃潰瘍診斷標準且中醫辨證為脾胃虛寒證的患者8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三聯抗Hp治療1周,后其維持治療改單用奧美拉唑口服,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加吳茱萸湯,胃痛甚者加延胡索,呃逆重者加陳皮,腹脹者加萊菔子,胃酸過多者加海螵蛸,兩脅不適者加柴胡。統計結果顯示,治療組臨床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2.5 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21]主要臨床表現有餐后飽脹、早飽、上腹疼痛或燒灼感,生化及內鏡檢查結果無異常,其起病緩慢、病程長、易反復。根據其癥狀,中醫多按“痞滿”“胃脘痛”等進行辨證論治。臨床上,由肝郁脾虛、脾胃虛寒或脾胃虛弱而導致者較為多見[22]。李季委等[23]在用吳茱萸湯治療3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周后發現,僅有2例無效,治療有效率為93.5%。
2.6 潰瘍性結腸炎腹瀉、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膿血便是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主要臨床表現[24],可參考中醫“泄瀉”“腸癖”進行治療[25]。陳亞軍[26]在治療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時,對符合診斷標準的68例患者用吳茱萸湯進行治療,脾虛肝旺者加柴胡、雞內金;血瘀者加川芎、延胡索;濕熱蘊結者加秦皮、白頭翁;脾胃虛弱者加山藥、白扁豆;食滯者加神曲、炒山楂;脾腎陽虛者加巴戟天、補骨脂;久病致瘀者加茜草炭、蒲黃炭、紫丹參、肉豆蔻,有效率為95%。停用中藥1年后對治愈病例中的38例患者進行隨訪,僅有2例出現病情反復,證明吳茱萸湯治療UC有效,且不易復發。
2.7 慢性膽囊炎慢性膽囊炎[27]以反復發作右上腹疼痛或不適為主要臨床表現,可伴有噯氣、腹脹等。中醫[28]多按“脅痛”“膽脹”等進行辨證論治。吳茱萸湯可散肝寒、補脾胃之虛。黃飛霞等[29]在吳茱萸湯合柴胡疏肝散治療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觀察中,對照組采用膽維他片、消炎利膽片治療,治療組用吳茱萸湯合柴胡疏肝散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有效率為92.9%,對照組有效率為71.5%。蔡界新[30]在用吳茱萸湯加味治療肝胃虛寒型慢性膽囊炎患者65例的臨床觀察中,對照組用硫酸鎂、消炎利膽片治療,治療組用吳茱萸湯治療,4周后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顯示,治療組有效率為95.38%,對照組有效率為79.3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8 原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可參考中醫“痛經”進行辨證論治。《景岳全書·婦人規》認為,寒滯、血滯、氣滯、血虛、氣虛等均可引起痛經,其中醫治法有祛寒化瘀法、理氣養血法、補氣法等。汪丹華[31]在用吳茱萸湯治療36例原發性痛經的臨床觀察中,入組患者辨證均為寒凝血瘀證,治療組用吳茱萸湯加減方治療,對照組用定坤丹治療,兩組患者均于經前7 d開始服藥,連用10 d為1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后對治療效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吳茱萸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腹痛、畏寒肢冷等癥狀,降低患者的中醫證候評分。
2.9 復發性流產根據反復自然流產的臨床特點,可參照中醫婦科疾病之“滑胎”進行辨證論治。《諸病源候論》對其發病原因進行了敘述,“血氣虛損者,子臟為風冷所居,則血氣不足……喜墮胎”,即是說氣血不足、寒凝胞宮,致沖任損傷、胎元不固而易發本病。黃楠等[32]在用吳茱萸湯聯合西藥枸櫞酸氯米芬、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反復自然流產50例臨床觀察中,以治療效果(有無流產、是否順利生產)、生產率等為觀察指標。結果顯示,觀察組有效率為96.00%,對照組有效率為72.00%,觀察組生產率為96.00%,對照組生產率為64.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0 原發性高血壓臨床上,原發性高血壓[33]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要表現,可見頭暈、頭痛、視物模糊等癥狀。中醫可按“眩暈”“頭痛”對其進行辨證論治[34]。素體陽虛,則寒邪易于侵襲人體,且易生虛寒,寒客于脈,致脈管拘攣,血行不暢而發生本病[35]。李爭紅[36]在用吳茱萸湯治療肝胃虛寒型原發性高血壓的隨機平行對照研究中,對照組用替米沙坦,治療組用吳茱萸湯,隨癥加減,脾虛者加用四君子湯,痰濁中阻證明顯者加用半夏白術天麻湯。28 d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吳茱萸湯組有效率為91.40%,西藥組有效率為77.1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1 糖尿病胃輕癱糖尿病胃輕癱(diabetic gastro paresis,DGP)[37]以胃排空延遲為主要特征,是糖尿病并發癥之一。其中醫治療[38]不單獨針對胃排空延遲而設,多在“消渴”的治療基礎上參考“痞滿”“嘔吐”“胃反”進行,中焦虛寒可致本病的發生。教富娥等[39]治療中焦虛寒型糖尿病胃輕癱時,對照組采用胰島素、莫沙必利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吳茱萸湯,氣虛者加黃芪、山藥、白術,嘔吐者加半夏,腹脹者加枳實、焦三仙,血瘀者加丹參、劉寄奴。4周后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組有效率為78.57%,對照組有效率為5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2 胃癌晚期嘔吐胃癌的發病與Hp感染、長期飲食不當密切相關。胃癌晚期,主要病機為脾胃虛寒、氣血虧虛[40]。潘守杰等[41]在觀察吳茱萸湯治療晚期胃癌嘔吐32例的研究中,治療組用吳茱萸湯加姜半夏、茯苓治療;對照組用地塞米松、胃復安治療,半個月后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治療組有效率為93.8%,對照組有效率為68.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3 癌痛癌痛嚴重降低了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臨床觀察結果表明,吳茱萸湯對癌性疼痛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倪紅等[42]在治療三陰伏寒型中重度癌痛30例的臨床觀察中,對照組用硫酸嗎啡緩釋片10 mg,日2次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吳茱萸湯合四逆湯治療,日1劑,水煎200 mL,早晚餐后服。結果表明,吳茱萸湯合四逆湯能降低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降低患者阿片類藥物的使用量。
此外,亦有吳茱萸湯治療帶下病、失眠、肢體震顫、神經官能癥、梅尼埃病等的相關報道[43-47]。
吳茱萸湯作為經典名方,藥簡力專,臨床效果良好,且毒副作用小。經歷代醫家的實踐、拓展與延伸,吳茱萸湯的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已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當中。相關實驗研究為吳茱萸湯發揮治療作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但仍有部分疾病的治療機理未得到證實,尚需進一步實驗加以驗證。對現有臨床報道進行研讀后發現,吳茱萸湯治療部分疾病的文獻屬于驗案報道,未進行系統的臨床觀察;部分臨床觀察樣本量有待增加,以增加可信度。吳茱萸湯主要治療因寒而致的病證,因疾病的病因病機日漸復雜,在應用時,不能拘泥于寒證,應隨證加減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