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文以分析新疆綠洲土地生態環境問題為切入點,闡述了綠洲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主要特點,并指出了進一步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加強耕地資源保護、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促進以綠洲為中心的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主要路徑。
關鍵詞:綠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新疆綠洲土地資源中,耕地面積約占新疆耕地總面積的93%,綠洲土地承載著農牧業經濟發展和人口聚集。本文在分析綠洲土地諸多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上,闡述了綠洲土地利用的主要特征,提出了綠洲土地可持續利用的主要路徑。
1 綠洲土地生態環境問題
1.1 土地沙漠化、鹽堿化嚴重
新疆荒漠化和鹽堿化面積在全國占比最大,其中荒漠化占全國沙漠總面積的60%以上,鹽漬化耕地面積占現有耕地面積的31.1%以上。在新疆的綠洲灌溉農場建設中,由于次生鹽漬化現象不斷導致大批新墾耕地被棄耕、荒蕪,進一步加劇了荒漠化進而加劇土壤沙礫化現象,已嚴重限制了新疆工農業發展,原有的自然環境也遭受到了損害。
1.2 殘膜污染嚴重,黑色污染加劇
新疆綠洲地區由于長期種植棉花等單一作物,以及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大面積推廣,缺乏有機肥合理補充,造成了土壤中化學元素的不平衡,土壤肥力水平很低,長期殘留地膜造成“白色污染”。隨著新疆膜下滴灌技術深入推廣,殘留在土壤中的一些滴灌帶 (毛管)又造成綠洲土地“黑色污染”,對耕地質量構成嚴重威脅。
1.3 自然災害頻發,土地環境惡化
新疆是干旱、沙化、地震、冰雹、沙塵暴、鹽漬化等自然災害多發省區之一,嚴重危害著新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新疆幾乎每個縣(市)、農牧團場等均受風沙影響,沙塵暴尤其是浮沉天氣的增多是生態破壞導致自然災害加重的典型例證。
2 綠洲土地利用的主要特點
2.1 土地資源豐富,而綠洲面積較少
新疆雖然土地資源豐富,但受水資源的影響和制約,綠洲面積和耕地資源較少。據統計,新疆綠洲面積雖然只占新疆陸地總面積的8.5%,卻集聚了新疆總人口的95% 以上,綠洲內每平方千米人口達280人以上,綠洲發展已成為新疆整個荒漠干旱區的經濟命脈。
2.2 未利用地多,可開發為耕地少
新疆未利用土地面積大,約占土地總量的61%,耕地資源利用潛力巨大。但因為沒有水資源或水資源時空分配不均衡,可開發為耕地的很少。因為沒有依水定地,盲目開荒后,缺水灌溉而棄耕土地很多。
2.3 人均耕地較多,利用水平較低
新疆人均耕地面積0.205公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112公頃。綠洲灌溉排水不當,農田無序開發,農田次生鹽漬化增多,導致土壤肥力降低和化肥嚴重流失;土地經營粗放,中低產田面積大,廣種薄收現象仍較普遍,耕地利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3 綠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路徑
實現綠洲沃土資源利用的優化配置,是推動新疆人口、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協同健康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綠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必然選擇。
3.1 優化土地資源配置
合理進行對綠洲的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可造福于子孫,否則會布下惡果。在全疆國土自然資源利用中,要合理配置水土資源,嚴防因新的農業用地而造成的水污染。綜合利用國土自然資源就是要因地制宜,解決好農用地與非農用地之間的矛盾關系,在農業用地中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
3.2 加強耕地資源保護
新疆綠洲耕地資源保護要與綠洲灌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協調。在進行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時,要考慮到水資源的限制因素,也要考慮現代農業技術的制約作用。適度規模耕地開發應與綠洲耕地資源保護相統一,這是維護綠洲安全穩定、遏制生態環境惡化、傳承古老綠洲文明的長遠之計和安全之策。
3.3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在新疆綠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 “三化”建設中,要貫徹節約集約用地原則,充分利用好已開發土地,調整優化土地結構,進一步提高耕地的自然資源使用率和產量,從粗放性經營方式向集約化經營方式轉變。針對新疆綠洲經濟社會發達的地域特點,農業用地政策要將中低產地改造與宜農荒地復墾利用相結合,加快中低產田改良;同時要提升工業用地效率,嚴格控制新增城市建設用地規模,進一步活躍發展自由土地和低效使用的土地,節約用地挖掘潛力。
3.4促進以綠洲為中心的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新疆土地資源利用要以綠洲為中心,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不能盲目追求開墾規模。要做好自然森林環境保護和退耕還林 (草) 、封山綠化工程,做好綠洲生態環境保護與工程建設,以方田、公路、林網、水渠、灌溉、排水、耕作標準化、產品專業化、作業機械化和農藝標準化,以改善耕地質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賴先齊主編著.中國綠洲農業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11
[2]鄭重主編.綠洲節水灌溉技術[M].烏魯木齊: 新疆大學出版社,2009.12
[3]孫晨,貢璐,馬勇剛,等.塔里木河上游典型土地利用時空格局分析 [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48(7):113-122
作者簡介:鄭銳軒,(2003.5-),男,漢族,籍貫西安,在讀本科,專業方向:土地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