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萍
摘 要:小學語文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對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十分重要。因此,在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時,教師不僅要重視傳授學生基本的作文知識以及寫作技巧,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及語文核心素養。基于此,本文將針對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作文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小學作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3-01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61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文學習能力以及充足的寫作素材等,而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活閱歷比較淺薄,對事物的認知也比較片面單一,有的并不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也沒有累積充足的寫作素材,進行作文學習時存在一定難度。而要想讓學生更好進行作文學習,教師就要充分重視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寫作能力,為學生今后的作文學習及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一、閱讀和累積、情感和表達,培養語言運用核心素養
想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及核心素養,教師一定要充分重視累積教學和閱讀教學,只有學生進行大量閱讀,不斷累積寫作素材,拓寬視野,才能夠具備一定的寫作素材和寫作技巧,一定程度上降低寫作難度。閱讀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累積知識的途徑,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在小學語文中,閱讀理解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只有做到充分理解以及掌握文章的含意,才能夠掌握作者的中心思想以及寫作目的。對于閱讀和累積而言,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形式進行,首先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課外書籍進行閱讀,然后在閱讀之后書寫讀后感以及心得體會,同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用一定的時間引導學生討論讀后感以及心得體會,從而使學生的語言運用核心素養得到培養。
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情感和表達也是重要內容,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也是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對某件事、某個人、某種物產生感悟,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將感悟書寫下來,為今后的寫作提供靈感,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核心素養。
二、審美和鑒賞、發展和創造,培養審美鑒賞核心素養
審美和鑒賞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鍛煉以及發展的重要能力,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文學審美。學生只有進行大量的文章閱讀,才能夠真正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并在閱讀過程中明白許多語文教材中沒有體現出來的道理,從而使學生的鑒賞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獲得有效提高。與此同時,學生進行大量閱讀還能夠使審美鑒賞核心素養獲得培養。
一直以來,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是由作家運用精妙的文筆以及動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所創作出來,有的作家在創作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運用了自己的親身經歷,這意味著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具體而言,在學生認真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知識會運用到什么地方,怎么通過語言的方式將其表達出來。現如今是一個需要創新能力的時代,想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更好地進行作文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就應注重引導學生不斷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文章。
三、注重文化傳承及理解,培養文化意識核心素養
學生只有進一步加深對于文化的理解,才能夠寫出越來越多的優秀作文,文化意識核心素養也是語文核心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教師應做到對文化的熱愛及理解,進而潛移默化地將對文化的熱愛傳達給學生。其次,教師應注重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化知識,通過開展作文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闊視野,提升精神層次。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與文化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針對于文化進行相互交流溝通,以便加深對文化的理解,加深對文化的印象。除此之外,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充分重視文化的傳承。
總之,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并且有意識地傳授給學生一定的文化知識,但在傳授學生文化知識時,一定要注意符合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學習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在此基礎上對相關文化進行選擇,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有效感受到文化的魅力,真正達到培養學生文化意識核心素養的教學目的。
四、教師樹立全新教學觀念,充分落實核心素養教學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需要拋棄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觀念,樹立符合課程改革要求的新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現在的學生由于接觸社會的途徑不斷增加,對社會的認知也更全面,他們往往會具備自己獨特的想法,具備不同的優點以及長處,因此在進行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特點,并注重將教學目標具體化,這樣能夠確保教學設計及教學目標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進行創新優化,最大程度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果。另外,對于寫作能力較差、寫作素材累積不夠豐富的學生,教師一定要加強重視,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只有建立在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進而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獲得更好發展。不僅如此,教師在樹立全新教學觀念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將落實語文核心素養作為重點,在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上開展各項教學活動,使語文核心素養能夠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價值,使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發展。
五、利用多種教學資源,豐富學生作文寫作素材
語文核心素養下的小學作文教學需要教師運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展開教學,同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累積寫作素材。在現如今信息技術獲得迅速發展并得到廣泛運用的背景下,教師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夠將一些社會熱點及各種教學資源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快速掌握所學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電子圖書館,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閱讀資料,進而幫助學生累積豐富的寫作素材[1]。另外,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構建良好的寫作氛圍,通過教室墻壁、黑板報等形式將寫作素材直觀呈現出來,使學生的寫作素材獲得有效累積,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教學資源有視頻、音頻、圖片、物體以及文字等多種形式,合理有效地運用這些資源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教學資源的理解,加深學生對教學資源的印象,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進而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及理解能力獲得一定發展。
六、運用創設情境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作文學習興趣
創設情境教學方法是新課程標準改革之后所大力倡導運用的創新型教學方法,已經被廣泛運用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2]。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運用創設情境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與此同時還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而通過小學作文教學來促使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獲得發展,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作文教學中,并對作文教學產生充足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運用創設情境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根據作文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并充分考慮處于小學學習階段的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游戲化教學情境以及故事化教學情境,在教學情境中融入作文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從而使學生更好適應教學情境,更好獲得寫作技巧,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習能力核心素養
根據新課標中的教學理念,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發揮著主體地位,這種情況下要求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作文學習。但在以往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由于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處于被動學習狀態,而要想更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就一定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其變被動學習方式為主動學習方式[3]。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首先,教師根據作文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設計學習任務。然后,教師在作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通過與其他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合理有效地運用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學習能力核心素養以及思維能力核心素養獲得有效發展,以此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八、結語
總之,只有建立在語文核心素養基礎上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才能充分發揮出教書育人的作用價值,因此,教師應重視對基于語文核心素養下的小學作文教學策略進行探究,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寫作水平,為學生今后進行作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嚴靜.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20(12):127.
[2]寧寶英.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試題與研究,2020(11):64.
[3]齊金鳳.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作文教學實踐研究[J].新課程研究,2020(10):130.
[責任編輯 康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