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萍
摘 要:體育課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優勢,既可以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還有利于學生增長健康知識,培養學生的情感和品格。為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效果,體育教師應把體育游戲引入到體育課堂,合理利用體育游戲培養中小學生的健康體魄、塑造中小學生健全的人格,培養中小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本文將結合體育游戲的特點,來談談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游戲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體育游戲;中小學生;體育教學;意義;體育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3-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83
中小學體育教學是提高學生身心素質和體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中小學體育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數學、語文、英語等文化課的學習上,對于體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導致中小學生身體素質低下,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體育教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體育已經被納入中小學的必考科目中,“健康第一”的思想也在潛移默化中發揮著作用。為了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效率,體育教師可以利用體育游戲展開體育教學,體育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愛,符合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促進了學生運動興趣的增長和終身體育的形成。
一、體育游戲的特點
(一)體育游戲具有趣味性和靈活性
體育游戲作為游戲的一種,具備游戲的基本特性,即趣味性,如果沒有趣味性就不能稱為體育游戲,只能稱為體育練習或體育活動。體育游戲是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進行的,與平常的體育訓練相比,形式更靈活,內容也更豐富,其可以讓中小學生在活動中緩解學習壓力,放松身心,體驗游戲帶給他們的快樂。在游戲中,學生的反應能力和運動協調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最終達到了運動效果。體育游戲符合中小學生的生長特點,使學生能夠清楚認識到體育運動的意義,并能主動投入到體育活動中,因而體育游戲也成了中小學生最受歡迎的體育教學模式。
(二)體育游戲具有全面性和教育性
體育游戲將多種運動形式融于一體,在注重學生力量、速度等訓練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反應能力和意志品質的訓練。體育游戲運動強度不大,卻可以鍛煉身體的各個部位,對中小學生的身體發育和肌肉力量的增加起到了關鍵作用。不同的體育游戲有著不同的教育意義,體育教師要合理進行運用,使學生獲得健康知識和技能,提升中小學生的整體素質。另外,體育游戲作為中小學體育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不僅能鍛煉身體,還具有思想教育的價值,體育游戲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還能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創新能力,開闊中小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滿足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
(三)體育游戲具有合作性和競爭性
中小學生正值青春年少,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更加愿意拼搏,爭強好勝的個性表現得更加明顯。在中小學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通常采用分組的形式進行,小組成員必須相互配合、協作,才能達成游戲目標,才能在體育游戲的競爭中打敗對手。中小學的體育游戲一般以對抗的形式開展,對抗中有勝有負,勝利的一方要充分展示自我,失敗的一方要總結經驗,再接再厲,從而有效地培養中小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拼搏精神,有利于提升中小學生的體力和智力水平。
二、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游戲的應用策略
(一)課前進行熱身活動,調動學生運動熱情
中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身體器官成長還不完善,生理和心理機能也較低,他們的身體還不能承受高難度、高強度的體育訓練,再加上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學生和教師過分重視文化課的教學,很少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導致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有時體育課的教學時間還會被占用,用于其他學科的教學,使體育課形同虛設,中小學生也得不到體能的鍛煉。
為提高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校開始重視體育教學,在體育教學中引入體育游戲教學,開創了體育教學的新模式。在課前熱身階段,傳統的方式是體育教師先做一遍,然后學生再跟著做一遍,這樣的熱身方式比較枯燥,學生提不起興趣。現階段,體育教師可以設計與熱身拉伸相關的游戲,學生在游戲中進行了拉伸,還感受到了體育游戲的樂趣,會使學生更認真對待體育課。根據中小學生的特點,體育游戲的強度不要太大,要體現出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通過跑、跳、投、鉆、爬等各種動作,使中小學生的各器官和各系統肌肉群得到必要的鍛煉,增強了中小學生的體魄,讓他們在體育游戲中獲得生活經驗,在靈敏、力量、柔韌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體育教師應著眼于長遠,從源頭上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重視體育游戲的內涵和外延,從而推進體育教學水平的提升。
(二)課堂教學活躍氛圍,開發學生綜合潛能
傳統的體育教學局限于體育教材中設計的游戲環節,在游戲內容和游戲形式上完全按照課本進行,毫無創新,中小學生對于傳統的游戲規則和游戲流程早已經掌握,甚至有些游戲已經重復做過好幾遍了,學生通常會對這些游戲產生厭倦甚至是厭煩的心理,從而出現消極怠慢的情緒,還有的學生不參與體育游戲,達不到鍛煉的目的。在新時期,體育游戲得到了創新和發展,游戲內容更加新穎,游戲方式更加靈活,注重突出中小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中小學生的健全體格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為中小學生多方面的智力活動和才能的發展開辟了空間。體育教師要將體育游戲靈活地運用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每次講解完運動規范,都可以設計與之對應的游戲,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幫助學生學習體育技能,從而活躍課堂氛圍。體育游戲不是單獨出現的,有時還可以與音樂、舞蹈、繪畫等學科相結合,動靜交替,實現視、聽、想、練的有機結合,使中小學生掌握各種體育知識、體育技能和運動經驗,促進中小學生智力的成熟和潛在能力的開發,讓他們變得更加靈敏聰慧。由于體育游戲具有競爭性,學生為了爭取勝利,會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想方設法取得游戲的勝利。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其以積極陽光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三)提升體育游戲技巧,培養學生正確價值取向
中小學階段是學生意志品質和道德觀念塑造的關鍵時期,這時的中小學生很容易受到各種不良思想的影響和誘惑,導致誤入歧途。因此,引導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中小學各科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體育教學也不例外,有創意的、內容積極向上的體育游戲能夠發展中小學生的思維,讓中小學生學會團結合作、勝不驕、敗不餒,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中小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很多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采用點到為止的教學手段,當學生在體育游戲中遇到困難或危險時,就讓學生適可而止,當學生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完成某項體育項目就不參與體育游戲時,教師也會同意學生的決定,從而導致學生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難就退縮不前。為此,體育教師應該指導體育游戲技巧,創設游戲教學情境,貫徹落實堅定的教學態度和教學原則,在學生退縮時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鼓勵,增強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全力以赴、不輕言放棄的品格。在學生完成游戲環節后,要對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讓其了解堅持的意義,嘗到游戲的樂趣。此外,在體育游戲中還有嚴格的游戲規則,要求學生以高度的責任感,認真地投入到體育游戲中,避免學生間的嬉戲打斗和個性放縱,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組織觀念,提高學生的自制力和意志力,使學生的行為更具有自覺性和方向性,使中小學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四)利用體育游戲優勢,優化學生審美能力
對中小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中小學教學的重點。利用體育游戲中豐富的游戲內容和獨特的教學方式,可以培養中小學生的形體美、姿態美、動作美、語言美、儀表美、心靈美和行為美,使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中小學生的審美能力,讓中小學生在感受運動美中愛上體育課。因此,體育教師要把美育貫穿于體育游戲教學的始終。首先,體育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述我國古代利用身體活動進行美育的故事,讓學生對美學知識有初步的了解,陶冶中小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為學生掌握游戲中的技術動作創造條件。其次,體育教師在游戲中的正確、優美的動作示范,可以讓學生更真實地感受到什么是力度美、健康美和形態美,使學生在美的熏陶和感染下對體育游戲產生躍躍欲試的感覺。體育教師在著裝上要大方、得體,在舉止上要穩重、落落大方,在語言上要詼諧幽默、清晰簡練,讓學生以教師為榜樣,從教師身上領悟儀表美和語言美。最后,在體育游戲教學中,游戲場地的設置和器材擺放中蘊含著美感。游戲場地的布置一般遵循布局合理、圖形清晰、雅觀醒目的原則,學生一進入游戲場地就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體育器材錯落有致的擺放也會給人心情舒暢的感覺,讓學生在美的環境中開展體育游戲,學習體育知識,鍛煉身體素質,使學生產生對美的追求和渴望,進而轉化為追求美、創造美的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體育游戲既是一種游戲,也是一種運動,是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作為體育教師,要強化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充分利用學校的場地和器材,擺脫傳統游戲教學模式的束縛,創新游戲內容和游戲方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根據教學目的設計具有時效性、高質量的體育游戲,把體育知識融入體育游戲中,調動中小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增強學生體魄,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
參考文獻:
[1]田維周.論體育游戲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讀與寫,2018(14).
[2]郭勇,郭方印.淺談體育游戲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J].田徑,2019(2).
[3]丁楠.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積極影響[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9(10).
[4]竇有為.體育游戲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7(12).
[5]王仕光.淺析游戲活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4).
[責任編輯 薛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