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勤
摘 要:高中英語課標倡導生活化,現行教材上也存在很多生活化語篇,說明生活化課堂應當是英語課程教學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實際上學術界對生活化課堂非常關注,并且提供了很多可供參考的對策建議,但是從英語教學實踐上來看,生活化課堂成功的不多,失敗的也不少。因此文章首先對生活化課堂的相關理論基礎進行總結,其次針對生活化課堂實踐情況做了探討,明確了實踐中的相關問題,最后依托現有成功經驗,思考了生活化課堂構建中需要注意的關鍵環節,以期能夠完善相關理論研究以及為教學實踐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英語;生活化;教學
一、 理論基礎
課程標準中指出,應當促使學生具備一定語言意識與語感,能夠在具體語境當中整合英語已經學會的語言知識,理解口頭表達和書面語篇表達,能夠有效地利用口語或書面語進行人際交流。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當中,必須要有一定的支撐來確認英語的價值作用,進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支架理論為英語課程教學的生活化提供了理論支撐,支架理論是一個覆蓋范圍較廣的一種理論思想,它包含很多種基礎理論,但其中最重要的卻是建構主義和最近發展區。支架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無根浮萍,必須要有一定的支架來支撐學生的學習,所以引入了工程建設領域的腳手架的內涵,學生的生活經驗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支架,而且是永久性的支架。從建構主義上來看,學生需要發揮自己的主體性,自主自覺地建構知識體系,在最近發展區當中,學生有兩個發展區間,即現有實力和潛在實力,現有的實力相對于最近接觸到的生活經驗,而潛在實力則是積累起來的生活經驗但沒有被發掘出來。于是生活化的課堂,就是要在學生最近發展區下,由教師通過引導啟發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出來,并由此完成更高一級的任務,直至學生不需要教師引導,就能自己從生活經驗中總結提煉知識,此時就會演變為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
二、 高中英語教學狀況
結合文章主題,目前相關研究中,基本都是對生活化課堂模式構建的探索,比較少涉及生活化課堂現狀的探究,因為從課堂教學上來講,部分課堂存在缺少生活氣息的問題,更多的研究成果中將重點放在生活化課堂構建上來。隨著教育改革持續深入,現階段生活化已經不是一個新鮮概念,相關的理論也比較充分,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發現生活化課堂構建并不如研究中所分析得那樣美好。為此針對某普通高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選定的對象中,有約50%的學習喜歡英語,也有部分不喜歡英語,大概占比10%,剩余的40%持一般態度,英語是否重要,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語作為一門通用語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選定的調查對象中60%左右的學生認為英語很重要,還有7%認為不重要,剩余的部分則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通過數據對比學生基本上都知曉英語的重要性,但是卻不是所有學生都喜歡英語,如此肯定還有其他的原因在影響學生的選擇。
通過設計一些問題來進一步調查學生的情況,發現在現實生活中只有23%的學生能夠使用英語去進行交流,其中只有10%能做到英語脫口而出,10%需要視具體情況去做決定,有60%的學生能夠做到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但是卻并不會去做,因為缺少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景。這說明一個情況,生活化教學還是一種概念上的東西,如此之多的研究方案,并沒有給高中英語帶來較為明顯的改變。為了證明這一點,針對課堂實際情況進行調研,發現英語課的教學方式雖然有一定的變化,但是教師講的內容還是非常多,課堂氛圍不濃,有的學生在英語課上自娛自樂,有些則看課堂主題來討論。總體上來說學生對課堂是不滿意的,生活化課堂研究如此之多,卻出現課堂實用效果不理想的情況,是應當深思的一個問題。
當然文章所列的數據并不是在強調以往研究的生活課堂構建就沒有用了,很有可能是教師的理念,學校教育理念還未轉變過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能因為對新課標的理解不夠深入,教師生活化教學實力還不強等情況導致生活化課堂實施不起來,或效果不好,特別是生活化課堂需要生活化的情景,而老師不了解學生情況,所設定的生活化情景并不符合學生生活實際。同時由于英語課程要求落實立德樹人,要求培育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生活化課堂也不是隨時都能運用,如果語篇強調的是書面語,那么生活化教學就不是很合適,因為生活更適合口語表達。所以現階段構建英語生活化課堂,關鍵還是要從實踐中吸取經驗,以求生活化教學發揮實際效用。
三、 高中英語生活化課堂構建
(一)成功英語生活化課堂分析
生活化課堂構建的研究很多,但真正用在實踐上,并產生效果的比較少,研究中措施提出了很多,但是真正用起來的不多,如果通過對成功的生活化課堂進行分析,以求從中總結出一些經驗,以便指導生活化課堂的具體構建。
例如,人教版高一英語一“Unit One Friendship”的第一課時,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描述自己朋友的表達方式,并且列出朋友之間的問題并找到解決的方法。按照課標要求,即掌握談論朋友和友誼的聽、說、讀、寫能力,掌握“Are you afraid that”等句式結構,通過談論朋友和友誼,在情感態度上明確朋友之間的相處方式。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步,設定情景。任課教師采取的方法是利用多媒體的便捷性來引導話題,話題主要內容為關于新學校和新朋友,由于本課是高一學年的第一課,這一話題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和興趣。學生初次接觸高中階段,新的學校、新的同學,都需要去了解,加上本次課難度并不是很高,而且主要鞏固初中階段的知識,所以可以采取上述情景內容,注意為了讓學生保持興趣,并將注意力轉移至教學主題,需要在情景中設置一些問題,如“How did you spend your summer holidays? How did you feel? 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new school? Do you like it? Could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 Do you like making friends? How do you get in touch with your fiends?”基于這些問題,學生在情景中先談論新的學校,然后再談論朋友,可配合播放一些關于朋友的英文原聲錄音帶,并提問錄音當中的內容如何。當然為了保證話題能夠順暢展開,課前必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因為是新學生,具體情況如何不好把握,由此可以在情景當中設計相應的問題來測試學生,了解學生基礎,再考慮后續的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