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君
摘要:在我國當前的市場環境中,ERP系統在企業的應用已經成為常態,ERP系統在我國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能夠得到較快速地滲透,根本原因在于其在操作過程中能夠對企業資源進行綜合、系統地整理,便于企業管理人員和信息使用人員決策,保證企業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并且在依賴于ERP系統的同時可以有效地提升企業管理效率。特別是在需要短期內獲取并匯總大量數據以作為決策支持的時候,ERP系統和“互聯網+”的優勢就得到了最大的體現。但是在我國目前的ERP系統使用時,往往達不到預期的使用效果,文章就ERP軟件在我國企業中的使用現狀進行概述,并就如何提升ERP系統使用效果進行淺析,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ERP 企業管理;作用與效果
一、ERP系統使用存在的問題
(一)受到企業中基層管理制約
ERP的使用中,將指標化、數據化的制度融入到系統管理中,通過對預算的分解和企業最終管理目標地細化,將企業ERP系統所能設計的流程均進行了控制,我國企業原有的管理者思維受到了限制,企業管理層的意志受制于ERP系統難以得到實施,主觀意愿被客觀環境所限制,企業原有的權力平衡和利益平衡被ERP系統完全重置,導致部分企業在實施ERP系統的過程中受到極大地阻礙,中基層管理人員情緒化,特別是原有部分權力的基層管理者產生了較大的排斥心理,加之部分中基層管理人員管理素質不一,管理能力及質量難以滿足ERP系統推進的需求,拉低ERP系統在運行中的效率及質量,使得ERP系統的資本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企業不得不在傳統的管理方面投入人力物力,還需要對ERP系統的落地實施進行合理規劃,資源被占用,效率難以保障,甚至有些時候,企業內部的管理質量都受到嚴重影響,信息流控制和規范化管理不得不被擱置,企業的ERP系統實施僅能停留在數據的收集和匯總上,難以滿足管理需求。
(二)個性化服務成本過高
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有較多的獨特性,也就使得不同的企業對相同的ERP系統有著不同的需求,企業的需求往往需要以定制的方式來實現,但是就我國目前市場上的ERP系統而言,一般難以短時間內滿足單體公司的定制,特別是在非預算、非流程式的ERP系統制約需求層次,因為所涉及業務往往具備較高的專業性,而ERP工程師在短期內難以深入了解并編寫完善的工程式,所以我國市場上的ERP軟件多為行業性的,針對行業共性編寫行業ERP軟件,共性的管理軟件所能夠反映的一般是企業在傳統管理中能夠較容易獲取到數據和分析資料,在行業中使用往往就難以滿足單體公司的個性化需求。當然在我國目前市場上存在能夠符合企業經營需求,并且能夠定制的ERP系統,以SAP系統為例,德國較為先進的企業管理軟件,并且能夠依據企業需求進行定制,但是因為SAP系統的流程定制和非流程化程序開發成本過高,需要不間斷地完善和維護,一般的中小企業負擔不起,甚至部分大型企業在支付運營成本上都是負擔,加之對系統使用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較高,企業部分人員難以滿足系統運行需求,導致SAP系統在我國較多企業上線后又被迫下線放棄運營。
二、提高ERP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和實施效果的相關建議
(一)逐步推進ERP系統下的業財融合
ERP系統的作用并不是短期內能夠實現的,企業必須要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夠良性地推動ERP的落地及實施,首先在當前的市場上存在著較多的ERP系統開發商,企業可以依據自身需求在市場上尋找已經趨于成熟的ERP系統,在實施過程中首先要在不同的部門進行試點運行,當然在試運行階段僅僅是ERP系統為輔,傳統的管理模式為主,使ERP系統慢慢切入到企業部門的運營中,對業務流程進行匯總處理,以數據化形式統計部門經營指標和業績。在部門ERP系統的使用磨合后,進行部門間ERP系統的對接,實現數據的有限傳送和數據的專業化轉變,由業務數據轉變為財務數據和其他管理數據,在企業內部實現數據的共享,保證數據共享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增加部門間協作的效率,保證數據傳遞質量。以生產活動為例,在生產部門制定了生產計劃并以任務指標形式下達到車間部門,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車間需要每日報送生產數據供管理人員統籌安排生產和銷售事宜,在ERP切入過程中,企業可以仍然依賴傳統的數據報送方式進行管理,同時逐步將生產任務跟蹤報表等數據納入到ERP系統中,并要求車間部門每日在報送數據時在ERP系統中進行操作,對生產計劃數量、在產品數量、完工數量和損耗情況等數據及時錄入,實現數據共享。通過ERP系統可以大大提高計算計件工資的效率,如修邊工人、檢驗員、硫化工等工人工資。逐步切入ERP軟件用于管理活動,一方面在生產過程中逐步替換傳統的數據傳遞方式,另一方面有利于企業的粗放型生產經營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二)以動態業務流程彌補ERP制式缺陷
ERP系統在根本上僅僅是制度化的執行工具和管理數據的匯總工具,企業的管理并不能完全依賴于系統的制式規定,企業最終的動態操控才是企業管理的靈魂,所以企業在進行ERP系統定制和實施過程中,要建設動態的管理流程,但是這個動態要在嚴格的流程下進行執行。以本企業的生產銷售橡膠產品零配件企業的ERP跟蹤流程為例,企業的銷售訂單錄入ERP系統,生產管理部門對所需求產品進行排產,通過ERP軟件的流程管理導入產品BOM進行MRP計算后排產,在計劃中涵蓋生產日期和完工日期。由于公司煉膠配方的保密性,ERP在生產排產中以混煉膠的投入為起始點制作生產BOM。硫化完工后,以流程化管理形式對半成品的出庫修邊、檢驗、包裝進行跟蹤管理,追蹤產成品入庫,確保銷售部門,完成銷售活動,滿足客戶需求。但是在實踐工作中存在生產計劃已經形成,企業為滿足客戶需求需要可能隨時調整生產計劃,甚至是頻繁變更,ERP系統變更相對復雜。所以筆者建議可以增加ERP系統的動態數據變更切入點,能夠在過程中對數據指標進行調整,當然相關切入點的審核權限要嚴格且明確,便于企業在過程中對排產計劃等作出調整,而非在系統起點發起流程,有效的動態調整機制對企業掌握外部市場機會較為有利,符合企業發展需求。
(三)強化ERP系統管理思想滲透與審計監督
我國企業目前正由全人工管理逐步向電子智能管理模式方向改革,企業管理者要將中基層管理人員的管理思想由傳統逐步牽引至現代化管理之中。在企業ERP 管理過程中,要引進預算管理和制度管理兩種模式,這兩種模式對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沖擊不大,并且市面上大多ERP軟件都可以符合需求,借此將ERP管理思想滲透至企業內部,進一步在進行ERP目標設定時,征集中基層管理人員及工作人員意見,形成通暢的信息收集與溝通,以財務管理為核心推動企業ERP系統的普及認識。
首先,公司應當重視審計信息化建設。公司應當投入一定資金用于實現審計軟件和ERP系統的無縫對接,不僅要能夠對ERP數據信息進行實時統計、分析,而且還要通過種測試、自動實現到處審計底稿等功能,方便審計部門能夠進行跟蹤審計,從而間接提高內部控制質量和效率;其次,公司還應當創新ERP內部控制測試方法。通過在系統內嵌入預先設置的程序或控制數據進行實現,這種依據ERP系統參數化控制不僅能夠對公司的會計流程進行全面分析,對關鍵控制點進行明確,而且還能夠通過對關鍵控制點的控制數據檢查測試公司會計系統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嚴格按職責不相容原則,實現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相互制約與監督,減少相關人員職責舞弊風險,微觀市場經營單位應根據具體崗位職責對信息范圍及操作進行權限設置,審計人員對于公司的崗位職責,不相容職務分離情況進行審查;對原始數據準確的審核作為ERP的審計重點,減少錯誤及舞弊的發生。由于ERP中的數據與財務、生產、銷售等環節密切相關,因此數據的準確及完整性更具有重要作用;對ERP的相關參數設置進行審計,如:費用分攤、集成數據等,它們都會對財務數據準確性產生影響,這過程不僅需要錄入過程準確,還需要關注控制結果,即要重視錄入準確性,同時還要對ERP各環節參考進行設置,而其合理性成為審計重點。
三、結語
我國企業要完全實現ERP軟件在管理中的作用,短時間內是無法達到的,分步實施和落實是我國企業必須要經歷的, 企業只有轉變管理意識,正視ERP軟件在初期資本投入的價值和意義,才能夠有效地推進ERP系統的有效投產,在運營過程中企業要循序漸進,分步實現業務部件在ERP系統內的使用,以此作為根基進行部門間數據互聯,保證數據的及時性、有效性,利用ERP數據處理系統將數據轉變為管理資料,提升ERP環境下企業管理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李軍國,代廷平.如何提高ERP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和實施效果[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22):72-73.
[2]陳浩穎.ERP在企業管理信息化中的應用及效益分析[J].價值工程,2016,35(24):7-9.
[3]張蕊.ERP核算與管理系統在企業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商論,2018(27):175-176.
[4]田佳鳴,田海,劉慧博,張文麗.ERP管理系統在實施中存在問題的研究與對策[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13):62-63+92.
(作者單位:浙江百朗士橡塑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