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雙塘小學 張 瑩
教學實踐證明,有效的課堂設問是為學生的發展精心設計的,學生在面臨挑戰性問題時,往往會釋放出更多的潛在能量,進行更加有效的學習,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v觀現實中很多教師的課堂,“高密度、低水平”的提問屢見不鮮,在課堂上形成了教師和學生一問一答的形式,教師不停地問,學生機械地回答是與不是,師生忙得不亦樂乎,而課堂時效卻得不到提升。分析其原因,就是教師對課堂提問的創設還不夠用心,那么課堂中要如何進行有效設問呢?
很多時候,教師為了配合課標要求,為了提問而設計問題,殊不知這些無效的問題不但不能對課堂教學起到幫助,反而會影響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把握。對于一些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教師可以不必一再強調和提問,有時候開門見山式的設問,直入教學主題,能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三角形的分類》這一課時,由于前一節課學生已經認識三角形了,再結合學生一年級已經學習了分類,教師直接出示8 個三角形,開門見山地設問:請你仔細觀察這些三角形,今天我們想要繼續研究它們,可以采用什么樣的方法?當學生的回答中出現“分類”時,教師直接導入教學主題:今天我們就用分類的方法進一步研究三角形。
之前也聽過幾堂關于三角形分類的課,相比其他老師先讓學生做大量圖形分類,再聚焦到三角形上的導入方式,我更喜歡這種開門見山式的設問導入,主題分明,上課伊始就讓學生明確這節課要做什么,從而讓學生的后續數學學習更加有的放矢。
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設問,不但體現了一個教師的智慧,更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的導火線。一節好課中一定會有幾個教師精心設計的主線問題,這些核心問題能抓住整堂課的靈魂,讓學生的認知得以發展,最大化課堂教學效益。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聽到教師這樣追問:“還有嗎?你還有什么想說的?還有不同的意見嗎?”試問這樣的追問是否真的有效?追問的關鍵在于所提的問題是否能有效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最近發展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內在認知需求,最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深化學生的認知。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平均數》這一課時,教師先出示例題:甲、乙兩隊進行拍球游戲,甲隊拍了4 次,成績分別是17,19,21,23;乙隊拍了5 次,成績分別是20,18,15,23,29。則哪組的拍球水平高?學生獨立思考后發現,用比較總數的辦法來比較哪組水平高是不公平的,這可怎么辦呢?“求平均數?!苯處熇^續追問:“怎么求平均數?”當求出兩隊的平均數分別是20 和21 后,教師繼續引導:“什么是平均數?乙隊拍球的平均數是21,21 代表什么?你怎么理解21這個數?”在教師不斷地追問中,學生對平均數的認識和理解也在不斷加深。
本節課在教師不露痕跡地追問中,學生的思維逐漸深入,對知識點的理解也逐漸深刻,對數學本質的理解逐漸清晰,對知識的內在認識也逐漸深化。
開門見山的設問,直入教學主題,使得教學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教學主題清晰,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巧設核心問題,授學生以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發展學生認知;不露痕跡地追問,凸顯數學本質,深化學生認知,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