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連珠
摘要: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與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教師要聯系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到實際教學中會促進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多樣的教學資源及深刻的哲理,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將化學知識融入到生活中,這種授課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把化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為學生創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他們體會到化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生活化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能夠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思想意識。
一、“生活化”教學理念是現代化課程發展的需要
當前,世界各國課程改革有一個共同的趨勢,就是“生活化”的回歸。化學是一門源于對生活的總結和升華并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在化學教學中,我們要選擇身邊的事,讓學生感受化學知識無處不在,讓學生用化學知識觀察生活、思考生活,自覺地應用化學知識分析、處理簡單的生活問題,讓化學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
二、培養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高中生經過初中階段的化學學習,雖然具備了一定的理解和認知能力,但面對更加抽象的化學知識時,仍感覺到有很大的學習困難。高中化學的學習中會遇到大量的化學反應和化學反應原理,面對這樣的問題會使逐漸喪失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運用生活化教學則可以拉近化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樹立其學習信心,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化學知識和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化學教學的目的就是學以致用,尤其是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這一目的顯得尤為重要。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忽視培養學生化學知識的運用能力,這也是當今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所面臨的難題。生活化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化學課堂效率,同時還能培養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拓寬學生的化學視野,進而形成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四、利用化學知識與原理對生活現象進行解讀與認知
在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如何實現知識的“學以致用”成為重要的教學內容,生活現象為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堂知識去解釋和認知相應的生活現象,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和化學原理的掌握與應用,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科學精神、探究精神和學習積極性也得到了培養。如《氮族元素》的教學過程中,可引用“雷雨發莊稼”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設置“雷電、氮元、植物”等幾個提示語,引導和啟發學生根據生活中的閃電現象,分析氮元素在閃電作用下所產生的一些化學變化,寫出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得出氮元素在閃電作用下產生有助于植物生長與發育的化合物的原因,進而完成了對氮元素發生化學變化的理解和認知過程。
五、挖掘生活元素拓展與化學教學內容和實踐
高中化學教學也是動態發展的過程,教學內容與范圍也不應當局限在課堂教學上,把生活元素轉化為教學元素,拓展課堂教學。教師可以用生活化教學活動為契機,引導學生調查實踐、自主探究,挖掘分析生活素材中蘊藏的化學知識、化學原理。這種教學研究與發展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為學生走入生活、感知化學知識提供了機會。如人教版高一化學《乙醇》教師可將生活中的白酒作為研究素材進行化學教學拓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在自主探究之初,教師引導學生對乙醇在生活中的應用進行調查,并且初步認知中國的“酒文化”,在生活中完成對乙醇的認識。
生活化教學不僅能夠實現理論、實踐和能力的全面提升,而且能夠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思想意識。將日常的生活常識、知識和現象引入高中化學教學中來,使之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提升其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