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如山
摘要:閱讀是一個心理過程,是一項讀者依靠已有知識,有意識的運用閱讀策略,有效的預測理解所讀語篇意義的認知過程。中學生閱讀能力差,體現在閱讀速度慢、文章理解困難,對文章的理解停留在詞匯和語法等表層,對語句、段落的翻譯不能靈活變通,無法正確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等問題在英語閱讀學習中非常普遍。語篇分析理論的問世給英語教學帶來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在閱讀教學中應用語篇分析的方法,能使學生從孤立地理解詞匯、句子中走出來,最終達到“先見林后見樹,既見林又見樹”的目的。我們力求通過研究語篇分析改變這種現狀。
關鍵詞:閱讀閱讀教學語篇語篇分析
一、閱讀的概念
閱讀是一個心理過程。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對由視覺輸入的語言文字符號的信息進行解碼,獲取作者原意想表達的信息。閱讀是對外來視覺信號輸入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閱讀者用眼睛的移動、注視和回視獲取直觀信息,而對直觀信息的加工充滿了復雜的心理活動,如辯認、記憶、回憶、聯想、分析、綜合、推理、預測,甚至再創造等。閱讀是有目的和有理由的。在大部分情況下,閱讀的目的是獲取篇章信息,而不是掌握語言形式。綜上可得出,人們的閱讀是一種主動的“猜測-證實”的過程,是一種心理語言的揣摩過程是一種作者與讀者“相互交流的過程”(見張維友,1995)。那么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僅僅只是強調對字,詞,句的分析,停留在語言的語法功能層面。
二、語篇分析理論與語篇教學
(1)八十年代語篇分析作為一門新的邊緣科學開始出現。語篇分析理論既重視語言點也重視語篇的整體結構,認為閱讀過程是讀者和作者及語篇之間相互交際的過程。語篇分析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將語篇當作過程,探討與語篇生成和理解相關的因素;二是將語篇當作產品,從篇章結構的內容出發,尋找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二者結合起來就是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語篇分析,其目的是訓練學生從語篇整體理解作者的觀點、意圖,對文章進行綜合的分析和評價。語篇分析理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方法是語篇教學。語篇教學,是以篇章為基本單位的教學方法,強調整體性原則,以內容為中心。教師立足于整篇課文的分析理解和掌握,從篇章的整體出發,先分析理解篇章結構,然后分析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銜接及邏輯思維的連貫,使學生在通覽全文的同時掌握文章的主題,并掌握句子在表達篇章整體意義上所起的作用,避免傳統閱讀教學中孤立學習語言的現象。語篇教學可以讓學生最大量得獲取文章所傳遞的信息,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語篇教學與閱讀教學。語篇分析以篇章為基本單位,從篇章的整體出發,先分析理解篇章結構,爾后分析句子與句子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銜接及邏輯思維的連貫,從而使學生具有通覽全篇的能力,掌握文本的主題,同時掌握句子在表達篇章整體意義上所起的作用,最終達到“先見林后見樹,既見林又見樹”的閱讀教學目的。在語篇教學中,對課文形式和內容的分析應在三個層次上進行:
(1)篇章層次。在這個層次上,教師應放眼于整個文章結構。例如,作者是怎樣謀篇布局的,其中包括:作者是怎樣開篇、怎樣結束的,表達整篇文章中心思想的主題段落所處的位置,各段落的大意以及相互之間的語篇關系和作者的意圖、情感及寫作技巧等,并對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識加以介紹。
(2)句子層次。分析句子之間的關系和作用。例如,在某一段中,哪一句是表達段落大意的主題句,它與其它句子之間的關系。各個句子是如何相互銜接構成段落的以及其本身是如何組織的。
(3)詞匯層次。指段落中一些重點詞、關鍵短語以及某些語言點的分析和講解。在講解中,應側重于這些詞匯、短語及語言點在具體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并指出其情感和文化特點,以利于學生充分理解整個語篇,從而打下牢固的語言基礎。
(3)語篇分析理論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積極作用。①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英語閱讀的目的就是盡最大可能獲得文章信息并理解文章內容。語篇分析理論的應用,可以改變教師只注重詞句、語法,忽視學生整體閱讀能力的培養的傳統教學方法。語篇教學法更注重文章語言的使用,引導學生查找文章的主旨大意,辨別主次要信息和干擾信息,培養學生全面分析、推理的綜合能力,進而加快閱讀速度,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②有助于語篇中關聯語義的理解一篇文章中通常包含表面語義和深層語義,即關聯語義。關聯語義需要學生運用分析推理得出,它是語篇意義中無形的一層網。正如看似短小精悍一篇文章,讀起來越格外的有寓意。語篇分析的運用有助于全面理解文章的內涵,捕捉深層的關聯語義,把握作者的真正寫作意圖。③有助于學生角色的轉換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以老師為主體滔滔不絕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老師得出的閱讀信息和一些詞匯語法意義。合理地運用語篇分析理論,有助于學生活躍思想,主動去思考分析,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氣氛也會活躍起來。
三、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
外語教學工作者應依據我國實際情況,將語言教學法和語篇教學法有效的結合起來,從把握整體的原則出發,分析語篇時由宏觀到具體,由整體到局部,逐層剖析,揭示其層次間的相互聯系。具體教學實踐可以以下步驟開展。
(1)提供背景知識,擴大知識面。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background information)有助于學生更全面的理解語篇。通過類比的方法分析對比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不同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以這樣的方式入手有助于調動學生和老師的潛質,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為下一步學習打下了基礎。例如:西方國家人對“salary”、“age”等話題是很回避的,英國人更喜歡問天氣這樣的話題;再比如說,西方國家的親吻作為一種肢體語言是很普通的,但在我們中國可能就是不被接受的。所以文化背景知識的提供與分析是必要的。另外平日可引導學生閱讀有關各國(尤其是英美國家)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民俗習慣方面的書籍資料,建立起豐富的內容圖式網,以開闊眼界,擴展知識,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
(2)分析結構,指導閱讀。教學中針對不同的語篇體式,這里是從文章表達方式角度出發的,有敘述性,描寫性,議論性,抒情性,說明性文字篇章的劃分,各類語篇有其一定的獨特性,表現在語篇的內容和語言風格上。課堂教學中首先是引導學生劃分意義段進而概括每個意義段的中心意思,抓住中心句(topic sentence),然后把全文按引言(introduction),發展(development)及結論(conclusion)作進一步的逐層歸納總結,以使得學生從整體結構上理清了文章的層次,了解文章的全貌,獲得了文章所傳達的完整信息。根據這一點教學上可指導學生把握各種語篇體式的獨特性,掌握其一定的可循性規律,學會舉一反三,做到觸類旁通,運用自如。
(3)適當的語言分析。平時的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語言,詞匯,語法知識以及問題,結構,修辭等篇章知識,以助他們建立,擴大語言圖式網。另外,在對詞匯進行講解時注意以使用為主要目的,引導學生既重視詞匯的語境含義(contextual meaning )及與其他詞的搭配(allocation),又重視同義詞和反義詞的擴展與辨析等。
四、關于語篇分析的幾點思考:
1. 語篇知識是英語學習者應該掌握的知識,它可提高閱讀的熟練速度,培養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測試在各種考試中又占很大的比重,獲得應試技巧又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感悟生活的美,懂得感恩,學會善良,語言綜合能力和知識儲備都得到積累和鍛煉。
2. 語篇分析離不開課堂。在課堂上運用有效的閱讀策略能讓學生掌握語篇分析的技巧,減輕了閱讀困難。課堂上教師的引導、語篇的鋪墊、課堂氛圍、小組討論與探究等方面狠下功夫。重視課堂依舊是我們不能忽視的。
3. 語篇分析對我們教師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文章題材,精心備課,提前預設好問題和情景鋪墊。同時教師課下應苦練基本功,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扎實的語言功底,流利地道的英語口語,幽默風趣的表達方式都對語篇教學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結論
以上幾個步驟基本上貫穿了閱讀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鑒于學習者語言功底和交際能力的差異,教師所采取的方法應因人而異,但總的模式是一致的----把握整體,充分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只要運用得當,長期堅持這樣做有利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他們獨立的閱讀分析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綜合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崔玉紅語篇銜接理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2183-184
[2]何繼紅,張德祿語篇結構的類型、層次及分析模式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174-75
[3]周玲,李瑛語篇分析理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教育評論,20164128-129作者劉麗麗單位湖北警官學院
[4]戴維華.語篇分析中的語言分析和篇際分析[j].外國語,.2000,(1).[5陸秀華.淺議大學英語教學的語篇分析與閱讀[j].高教論壇,2003,(3).[6]苗繡樓.論語篇分析在英語閱讀中的重要性[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7]肖陸錦.注重語篇分析有助于提高英語閱讀效果[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