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盟
【摘要】小學數學的學習階段,是學生個人邏輯思維與創新思維養成的關鍵時期。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集體團結精神與團隊之間的合作精神,同時也可以更好地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后續共同學習。讓教師在教學時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個人對知識的了解,而不是僅僅側重于教學任務的完成程度。本文將對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作用加以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組教學;合作學習
不論是在學校學習時還是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在遇到困難時都需要團隊的合作來共同解決,以渡過難關,同時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提倡合作、自主學習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是成為了當下學校及教師的主要關注點。小學數學課堂中,在學生鍛煉創新能力及邏輯思維的堅實基礎之下,教師將小組合作學習合理融入到新的教學模式中,提高課堂效率,以達到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及個人素養并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質與要素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內容的學習,在《伊索寓言》中,瞎子和瘸子要去同一個地方,但是僅僅憑借個人的力量無法到達目的地,好在兩個人懂得合作,各自運用自己的優勢,最終兩個人成功到達了目的地。這表明相同的目標是合作者產生合作動機的前提,在學習中同樣適用,學生以學會知識為共同目標,在小組學習過程中要了解學習的內容主題、目標,同時要懂得合作人之間的優勢互補,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優缺點,善于發現并認可別人的優勢,組內成員負責自己所擅長的領域,組內分工明確,教師或者組長要學會以正確的方法指導組內成員完成學習任務,以更好地達到學習目的并產生最佳的學習效果。
小組成員之間要相互信任,支持鼓勵彼此,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要為自己的學習任務負責,組內成員之間彼此信任,相互依賴,與小組學習任務有利的資料、想法等都要及時告知其他成員。當小組學習遇到挫折時,學生之間要相互支持鼓勵,通過個人精神上的有效促進,以達到最佳的合作學習效果。組內成員要主動承擔起個人責任,以積極的心態與組員溝通交流,組內明確分工,每位組員必須要擔任起自己的學習任務,并且要大概了解每位組員的分工,努力讓自己的學習任務可以與小組整體工作更好的融合,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要學會協調組員之間的關系,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彼此接納認可、鼓勵支持,通過組員之間的有效溝通,找到解決困難的有效途徑,以達到最佳的合作結果。
二、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一)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主體性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達到學習目標,小組人數以3到5個人為最佳,教師要注重每個小組內學生的個人情況,有助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做到優勢互補,相互學習促進。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代替了傳統教育方式,課堂教學不再以教師作為主導,而是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老師則作為小組學習的指導者,以保障學生學習進程的順利。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進所在小組的討論當中,通過組員之間的討論,交換自己對問題的看法,這樣可以用自己的想法交換到更多人的觀點,由此可以更好地得到啟發,在通過小組內對問題整體的總結分析,討論出最終的結果。
例如,在小學數學對《長方體(一)》的學習中,對于長方體表面積計算的問題,教師可以先引領學生說出對“表面積”的理解,再加以解釋,提出“如何簡便計算長方形的表面積?”的問題,然后再通過劃分小組的方式組織學生完成對問題的探討與解決,在小組探討過程中,每個人認真的思考,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后通過組內的傾聽、分析與總結出最終的合作成果,教師應盡量避免由組內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擔任組長,應該讓學生站在課堂的主導地位,讓每個人都可以表現自己,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達到高效課堂。
(二)鼓勵學生在組內積極交流,培養學生的發言能力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學生的指路人,但是教師需要通過學生的發言及時掌握學生個人的學習情況,從而及時地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所以教師在課堂中要培養學生的發言能力。因為每位學生對詞語的理解程度與語言組織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師要教給學生如何準確的描述出自己的觀點,同時鼓勵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積極地同組內其他成員討論自己的看法,鍛煉自己的發言能力,通過準確的詞語描繪出自己的思路與觀點,有助于小組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在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混合運算》的學習中,因為教材要求學生掌握當算式中出現加減、乘除與括號時的運算順序,教師可以以教材中的題目為案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并鼓勵學生在組內積極討論自己對題目的解決思路,在結束小組討論之后,教師可以隨機選擇學生說出自己對案例的解決思路,從而有效地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與詞匯組織能力。
(三)組織小組之間比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大多是以理論性知識為主的學習內容,很容易讓小學生產生數學無聊乏味的想法,從而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還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整體學習成績,所以如若教師以小組比賽的方式將數學知識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符合小學生好玩的心理,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比賽過程中,學生為了得到比賽的最終勝利,往往會主動的去挑戰高難度的題目,學生就會積極的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之中,以提高獲得勝利的機率,從而有利于組內成員通過相互配合,共同攻克難題。與此同時,需要教師格外注意的是,在比賽進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沖突,教師要及時加以引導,確保比賽在保證友誼第一的前提之下順利進行。在比賽結束之后,教師要對獲得勝利的小組進行獎勵,以提高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參與感,讓學生理解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魅力,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