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秀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對于我們的教學有非常現實的指導意義。本書從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談到了教育的各種方法、藝術和智慧,讓我受益匪淺。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的最后一條建議是保密。這“保密”二字,激發了我極大的好奇心,我想這位大男人或者這位小老頭,他是否會伸出一只手指放在他的嘴唇邊,對他周圍的同事或者是其他教育工作者說:“噓……保密!”我想他一定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一個非常有趣的、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其次我好奇于他究竟保密的內容是什么?他說學生了解教育、懂得教育,一般說來是有害而無益的。換句話說,學生不必在每個具體情況下知道教師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圖要隱蔽在友好和無拘束的相互關系氣氛中。他的這一教育觀念與我們中國現代的一些教育理念完全相吻合。我們現在通常說“潤物細無聲”、“化教育為無痕”,說的就是在不知不覺當中讓學生受到教育,不要讓他在每個具體情況下知道教師這是在教育他。由此我反思我自己的教學,我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是否必須要在教室或者在辦公室,這樣的場合往往讓學生會有所拘束,會感到壓抑。我想也許我可以在一個不經意的相遇當中跟他說兩句,也許我可以在漫不經心地與他的聊天當中去滲透我對他的教育,達到我的教育目的。教育學生也不該是一本正經甚至無比嚴肅的,這樣學生會產生一種抵觸或者是不安全感,你反而捕捉不到自己想要捕捉到的許多東西。因此,我們要在友好和諧,語氣平和,情緒平穩,態度溫和的狀態下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 為什么學生不應知道或感覺到別人正在對他進行教育呢?因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師和學生之間應經歷這樣一種交往關系,教師針對青少年的理智與心靈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能激發他們內在的精神力量,促使他們的頭腦和心靈產生內在的活動,從而進行自我認識與自我完善。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堅信把自己的教育意圖隱蔽起來,這是教育藝術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也堅信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當中,不要讓學生感受到壓力、嚴肅或者一種不安全感。漫無目的的不經意的溝通交流當中,或許能夠激發學生更多的內在精神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還指出,教師的手里拿著一把強有力的而又無不危險的工具,這個工具就是管人的權利,他要求教師在使用工具時具有高超的聰明才智和審慎的精神。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孔子在幾千年前就強調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要做到因材施教。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做教育不可以一刀切,而應該特殊學生特殊對待,不同學生不同對待。這就像大自然的各種植物一樣,有的植物是春天開花,有的植物夏天開花,有的植物秋天開花,有的冬天開花,而有的終其一生都不會開花,因為它是一棵參天大樹。面對不同階段不同孩子的學習能力、學習速度、學習效率,教師不應該做苛刻的要求,而應該區別對待,靜待花開。但同時也應該引導和支持孩子去努力,激勵孩子去不斷的超越自己。??? 當我們遇到一些班里的特殊學生的時候,我們更不可以簡單粗暴地去對待,因為我們的工作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一個個有思想的人,而不是產品。我們的教育應該具有審慎的精神。因為也許你的一句話,也許你的一個眼神,也許你的一個舉動就能成就或者毀壞一個人,而這關乎到一個孩子一生的成長與幸福。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道主義,相信人,相信每一個孩子是他的教育信條。這有點像我國古代孟子的興盛,說他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作為教師應該相信純潔無瑕的學生,這種信念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必備的。同時我們也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純潔的,都是要求上進的,都是可塑的,都是可以進行教育的,只有有了這種信念才能做好教育。作為教師,我們要把學生身上萌芽出來的每一點火花點燃它。不要讓任何一顆心靈里的火藥未被點燃,而要使一切天賦和才能都最充分的發揮出來。教育一個身心發展充正常的孩子比較容易,但是接納和鼓勵一個身心發展有所不足的孩子更有必要。鼓勵和信任是會給別人帶來無窮的力量,哪怕這個孩子被診斷為有讀寫障礙或者有多動癥等。因為人的身心發展都是有個體特征的,這就好像有的孩子是早產兒,剛出生的時候他身心發展會相對同齡的孩子要相對落后,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他的慢慢成長,最后他會跟其他人相差差不多甚至超過其他人。由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也許有的孩子有段時間是有讀寫障礙或者多動癥等等其他癥狀,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隨著身心的發展,隨著醫療和教育的促進,這樣的孩子最終也我們有理由相信他一定可以成為正常的人。另外人是非常容易接受暗示的物種,當我們每天告訴他你可以你一定行的時候,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真的就會成為我們所希望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