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蘭
可以說,一個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能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導入新課,有著傳統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優勢。聲、光、電、動畫、色彩的應用,使美麗生動的畫面刺激著學生的感官,活潑生動的生活情境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良好的視覺沖擊,把學生有效地引入到課堂學習的氛圍之中。
一、 游戲導入,新奇益智
游戲是孩子開發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愛做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勝、好動的特點,將游戲帶入課堂,有利于幫助學生迅速收斂課前的各種思維活動,讓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于課堂,并且有利于將知識化難為易和減輕學生的負擔。在教學連減時,一上課,我播放了自己制作的“坐椅子”動畫游戲:八只熊貓要去聽森林音樂會,可是看臺上只有兩把椅子,熊貓爺爺和熊貓奶奶慢吞吞的坐下去,這時問題出現了“還有幾只熊貓沒有椅子坐”?學生脫口而出“6只”。“你是怎么知道的?”“8-2=6”。又有4把椅子被搬上來,4只大熊貓分別坐下去,問題隨后出現“還剩幾只熊貓沒有椅子坐?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學生很容易的說出6-4=2然后我要求學生“還是這個動畫游戲,老師把它變一變,看誰能用一個算式求一求有幾只熊貓沒有椅子坐?”畫面展示:八只熊貓姍姍而來,兩把椅子被搬過來,又有4把被搬過來,問題馬上顯示“有幾只熊貓沒有椅子坐?”學生不假思索的答出:8-2-4=2.這種以動促思、以思促學的導課方式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無比的愉悅,同時也給課堂帶來了勃勃生機,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空前高漲。
二、 懸念導入,激發興趣
懸念可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得體的懸念是學生思維進入課堂內容的一支興奮劑,老師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巧設懸念,以疑激學,促使學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公式”時,我用多媒體演示:將一個圓柱分割成16等份,然后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體。我引導學生:通過剛才的演示,你能發現圓柱體積和長方體體積的關系嗎?圓柱的底面積和長方體的哪個面有關系?圓柱的高和長方體的高有什么關?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前面已經學過,是底面積×高,你能否借助長方體體積的計算來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這時,學生情緒高漲。疑問產生了好奇,好奇又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這樣,從學習的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主體地位上。
三、 設疑導入,引導探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學生有了疑問時才會去思考、探索,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教師要善于在靜態的教材知識中設置矛盾,巧妙設疑,創造良好的思維情境,使學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這樣才能激發他們探究知識的主動性,在青島版教材《阿福的新衣》一課中,我將主題圖制成多媒體課件,重點呈現出了師傅的量衣過程、徒弟的記錄、制衣過程,及成衣服又短又小的畫面,設置疑問:既然所有的過程都沒有出錯,衣服為什么不合身呢?怎樣才能做出合體的衣服呢?疑問萌發了求知的欲望,學生們躍躍欲試,開始了新知識的探求。從而認識到測量標準不同帶來的危害,自然而然的進入了米和厘米的學習。
四、 觀察導入 建立表象
多媒體展示情景比語言更有說明力和真切感,因為它可以化抽象為具體,直接鮮明的揭示客觀事物的特征,從而使學生獲得較為深刻的感受。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時,我用多媒體課件顯示具有代表性的長方體、正方體圖形,讓學生比較直觀的感受長方體、正方體面、棱的特點,體會長方體與長方形、正方體與正方形的不同,學生建立表象后,順利的進入了本節知識的探究學習。
五、背景導入 拓展知識
新課標不僅提出了知識目標,同時提出了要達到的情感目標。在許多的數學知識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材料,重視他們,不僅能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而且能拓寬學生的視野,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例如:學習“圓面積”時,圓周率是必不可少的知識點,上課時,我先用投影儀展示出一幅祖沖之的畫像圖片,問:“你認識他是誰嗎?別看他是一位古代人物,可他對我們今天這節課的幫助太大了,你想不想知道一些有關他的故事?”然后用多媒體圖文并茂的介紹祖沖之及所取得的科學成就,重點介紹了他對圓周率的計算。知識背景的介紹,為新知識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通過這段材料的介紹,培養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學習科學家刻苦、勤奮、執著的思想意識。
當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意圖,還有其他多種導課方式,但不管采取哪種方式,都要有助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用信息技術導課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在小學課堂,一節課只有40分鐘,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因此,導入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喧賓奪主,主次不分。
第二:不能一味的追求形象、直觀、具體、生動的效果而忽視了學生的數學認知規律,否則將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