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明
(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圖書館,山東 威海 264209)
教育部于1984年2月22日印發《關于在高等學校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的意見》([84]教高一字004號)[1],隨之文獻檢索課在國內高校中大規模普及開設。文獻檢索課是一門培養在校生信息素養能力的專業課程,旨在通過理論講授和實踐演練,幫助同學們掌握文獻信息檢索的基礎理論、常用學術資源的分布、基本方法和檢索技巧,為將來的學習、科研、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目前該課程在我校作為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面向全校大二以上本科生開放選修。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變得更加便利,“互聯網+教育”的提出,為教育改革提供了寶貴時機,打開了教育信息化新視角[2]。2019年該課程將“雨課堂”教學模式引入授課中,實現了課程混合式教學,并在兩個學期的推廣應用中受到了學生的認可和歡迎。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學校也相應推出了網絡授課應急方案,并推薦了雨課堂、騰訊課堂、騰訊會議、釘釘等多種網絡授課平臺。考慮到本課程線下授課中已經用過雨課堂且新版雨課堂已經能夠支持語音及視頻直播,本課程在疫情防控期間選擇了雨課堂進行線上授課。
2016年4月,由清華大學與清華旗下在線教育品牌“學堂在線”共同推出的雨課堂智慧教學工具,通過把互聯網的科技手段和先進的教育理念相結合,將學生的課程學習體驗進行優化,一改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使用的教學工具是教師和學生最為熟悉的PowerPoint軟件和微信客戶端[3]。便捷易用,可以說只要會使用PPT和微信,便可玩轉雨課堂[4]。“雨課堂”至今已經吸引了3000多所院校的老師和數萬學生使用[5]。
軟件準備階段。雨課堂安裝成功后,以插件的形式出現在PowerPoint工具欄內,教師通過微信掃碼即可登錄并新建授課班級。新建班級后可以獲取該課程的邀請碼,可以通過qq群等形式提前發送給選課學生,或在上課時將課程二維碼分享給學生,學生通過微信掃碼加入該課程。如果學校購買了雨課堂專業版,班級及學生信息可在授課前由教務處直接導入到教師賬號內。在線下使用雨課堂的時候,教師在課堂上演示PPT并推送到學生的手機端,學生的注意力仍然主要集中在教師的語言授課過程中。而在線上使用雨課堂,教師無法與學生面對面授課,聲音和圖像都需傳送到學生手機端,所以教學前也需要確保授課電腦配備有語音及視頻采集設備。
課前預習階段。雨課堂的班級建設好之后,教師就可以通過雨課堂與學生進行授課互動。教師在課前將任務清單及預習資料推送給學生,引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6]。課前預習有助于學生對授課知識的理解,也是更好開展直播教學前提,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7]。為了避免過多占用學生業余時間,引起學生疲憊,降低學習積極性,課前預習資料應注重簡潔、易懂,預習時間控制在10分鐘即可。
開啟直播授課后,教師可以選擇語音或視頻直播模式。本課程以PPT講解為主的章節采用語音直播,例如文獻檢索原理概述和學術論文寫作與投稿部分采用PPT演示結合語音講解的形式授課。如課程內容涉及較多計算機操作的課程采用視頻直播,例如電子期刊文獻的檢索,個人文獻管理軟件的推薦及其使用等采用桌面共享的形式進行視頻直播。
線下授課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對學生表情的觀察可以隨時對授課進程或內容進行調整。線上授課過程中雖然有無法面對面的遺憾,但雨課堂內置的多種功能模塊也可以幫助教師掌控整個授課過程。隨機點名可以方便教師對學生的課程出勤情況進行了解。授課過程中,隨著教師的PPT翻頁,相應PPT的畫面都會同步到學生的手機端或電腦端,每個PPT頁面下方都有“不懂”和“收藏”兩個選項,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點選。教師通過查看課堂動態,了解到學生是否有對某個PPT頁面點擊“不懂”,進而對有疑惑的地方進一步講解。
線上授課中,學生長時間面對屏幕,時間久了注意力難以集中,需要教師采取不同的措施活躍課堂氛圍,將學生的注意力抓回課堂內。雨課堂中可以開啟彈幕功能,學生可以發送彈幕與教師進行互動。授課過程中講完一個知識點后,還可以設置測試題,了解課堂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答題后,答題結果將在直播界面上以柱狀圖的形式呈現。如在學位論文檢索使用的課堂中,我們在介紹完學位論文的概念和特點之后,緊接著可以向學生推送了一道有關學位論文特點的選擇題。為了鼓勵同學關注課堂講授,積極參與答題,在此環節中教師還可以設置紅包獎勵,對回答正確的前幾面學生予以獎勵。雨課堂中這些功能可以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課堂的教學效果,進而對教學計劃進行及時調整;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8]。
隨著課程講授進入尾聲,如何在線上進行期末考核成為難題。傳統的線下發放試卷,監考、巡考,到點交卷的方式已無法實現。雨課堂為此專門發布了新版試卷模塊,較好地解決了此問題。教師首先需在雨課堂的Web頁面中新建試卷,試卷模板中提供了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等6種不同的題型,按照頁面提示錄入題目即可完成。其中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作為客觀題,還可以直接選定正確答案,方便閱卷時候直接由系統評卷計分。試卷制作完成后,還需對發布功能進行設置,雨課堂提供了發布時間、考試時長、開始時間、截止時間等多種選項供教師選擇(見圖1)。

圖 1 試卷發布選項
授課結束后,點擊“結束本次授課”,教師可以在微信端收到課堂報告提醒,內含課堂人數、學生數據、習題數據、課件數據等內容。通過以上數據的查看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對課堂授課狀況和效果有充分的了解。課堂人數可以看到進入課堂的人數和缺席人數,進一步點開可以看到具體人員信息,方便教師對每節課的出勤人數進行統計匯總。如果該堂課中設置有測試問卷,在學生數據模塊就會顯示優秀學生和預警學生數據。課堂彈幕可查看學生所有的彈幕信息。最后還有發送詳細數據選項,可以將上述完整信息發送到指定郵箱,方便在電腦端進行查閱。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學生的上課計劃,也打亂了教師的備課計劃。在無法返校回到課堂上課的情況下,雨課堂作為一款靈活便捷的線上授課工具緩解了學生和教師的焦慮,保障了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經過一個學期線上實踐,發現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教師的工作量加大。雖然教師還是通過原有PPT進行授課,但是為了活躍氣氛、調動同學的積極性,經常會在每次課堂上設置答題環節、彈幕環節,這都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在課前對授課內容進行調整。雨課堂的功能豐富,貫穿課前、課中、課后,這些功能的熟練掌握和運用都需要教師花費較多時間進行調試、運行。
課堂狀況的難以掌控。雖然有隨機點名、課堂測試、彈幕、投稿等功能可以活躍氣氛,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但這些功能的時間相對于兩個課時100分鐘顯得非常短暫,如何能有效模擬線下授課的氛圍彌補線上的不足,有待進一步改善。
互動交流存在不暢。為了保障課堂授課的完整和連續性,彈幕功能通常只是短暫開放,同學通過雨課堂后臺向教師發送私信交流時,由于缺乏語音或其他醒目的提醒,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的反饋信息。為此,我們專門組建了QQ交流群,用于課后交流,暫時彌補了雨課堂互動不足的缺點。
通過雨課堂的引入,文獻檢索課在疫情防控期間順利完成了線上授課講授。雨課堂的大數據統計、分析使得我們對課程教學的認識數據化、明確化,為我們以后改進課程內容、方式提供了參考依據。突如其來的疫情,從被迫轉戰線上都逐漸接納、適應,學生和教師通過親身體驗對線上授課有了全新的認識。即使疫情結束,相信我們的線上授課模式也不會結束,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會繼續不斷地學習、思考、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