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竹
摘 要:高職院校要構建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加大實踐教學改革力度,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文章簡述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從注重培養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改變會計專業實訓方式、建立會計技能模擬實訓室、鼓勵學生參加各級技能大賽、注重改變考評模式等方面,探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G7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0-0014-02
受就業形勢的影響,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招生情況不太理想。另外,很多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雖然拿到了會計證甚至助理會計師證書,但是缺乏會計實踐能力,到用人單位之后不能適應崗位工作要求。針對這種情況,高職院校應以就業為導向,加大實踐教學改革力度,為社會輸送更多實際操作能力強的應用型會計人才。針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高職教師要深入分析,認真研究,積極探索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進措施。這是會計專業教師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也是關乎會計專業學生前途的一個現實問題。
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比較陳舊
當前,部分高職教師教學觀念比較陳舊,不重視信息化教學,很少采用新型的教學手段,在“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專業課教學中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不太重視實踐教學。
2.教師實踐能力不足
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主要來自經濟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往往缺乏實際企業工作經驗,實踐教學能力不足,導致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過于簡單,不能從不同財務崗位的要求出發對實踐教學目標進行細化,造成學生專業技術水平較低,難以滿足就業崗位的要求,容易喪失就業機會。
3.實踐教學模式比較落后
畢業班學生在最后一學期要參加大約十二周的會計模擬實訓,內容有部分原始憑證的填制、分崗位模擬實訓、工業企業綜合業務實訓、商業企業綜合業務實訓等。由于時間關系,實訓方法主要是把課本上的仿真原始憑證撕下來粘貼,然后根據業務內容填制記賬憑證,建賬后根據記賬憑證登記銀行賬、現金賬、明細賬,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等。由于手工賬較為耗時耗力,加上實習時間有限,因此很多任課教師往往只選取工業企業的賬套讓學生練習實賬業務,學生實訓結束后讓其裝訂憑證和賬簿。雖然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所提高,但耗時過長,而重要的網上納稅申報環節沒有條件和時間練習,如何利用會計軟件進行會計憑證的錄入等缺乏鍛煉。
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進措施
1.注重培養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對教師的實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會計專業教師必須接觸實際工作內容,見到真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普通發票、現金支票、銀行承兌匯票等票據,深入了解企業具體案例,將企業日常工作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操作能力。因此,高職院校要想加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首先就要注重培養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要加強校企合作,與當地多個會計師事務所建立合作關系,要求所有專業課教師在寒暑假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接受企業組織的技能培訓,在企業生產和管理崗位兼職或任職,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學習生產實踐中應用的會計專業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標準。同時,要求教師實習結束后撰寫不少于三千字的調研報告,至少收集兩個實踐教學案例。為了推進教師“實踐能力”提升工程,高職院校要鼓勵教師參加各類會計專業業務學習,并對取得會計師、經濟師、信息化財務管理師證書的給予獎勵,對認定為省級或校級“雙師型”教師的在職稱評定、年終評優等方面給予優先對待。另外,在引進年輕教師方面,要根據國家規定從具有三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這對建立高水平實踐型教師隊伍意義重大。
2.改變會計專業實訓方式
在會計專業實訓課堂上,教師要改變過去學生排排坐、自己獨立完成實訓任務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實訓任務。可讓班級學生自由結合成六個小組,每組六個成員,并將桌子圍成圓圈。組合原則是學習好的和學習較差的同學搭配,每組設組長和副組長,學習好的同學完成自己的實訓任務之后,配合教師輔導學習能力弱的同學,并對每次課的實訓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督促落后同學。實行幫扶之后,以強帶弱,重點難點大家可以討論解決,加上組長和副組長兩個學習帶頭人的督促與幫助,能大大提高班級凝聚力和實訓效果。
3.建立會計技能模擬實訓室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高職院校要拿出專項資金建設會計技能實訓室,引進稅務仿真模擬操作系統。該系統包括稅務技能大賽平臺、稅務實訓教學管理系統、增值稅防偽稅控開票實訓系統、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網上申報實訓系統、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網上申報系統、金稅三期自然人稅收管理實訓系統、企業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申報實訓系統、仿真金稅盤以及專用票據打印機等。該實訓系統建立之后,將為學生熟悉電子稅務局的登陸與操作提供必備條件。學生登錄電子稅務局,可以學習網上報送財務報表、納稅申報等,通過開票系統可以學習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開具方法,使會計實踐能力大大提高,逐步成長為企業所需要的操作能力強的實用型會計人才。
4.鼓勵學生參加各級技能大賽
高職院校各科室每年都要組織一項到兩項校級技能大賽,如會計技能大賽、稅收知識技能大賽、計算機操作技能大賽等,通過比賽選拔出成績好的同學組成校隊。指導教師每周要利用課余時間對校隊進行技能培訓,增強學生的實操能力,讓學生有機會參加市級、省級甚至國家級技能大賽。競賽能夠鍛煉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在校隊鍛煉過的學生其會計實踐能力明顯高于其他同學。有些學生通過參加各種技能大賽能提高自身能力,受到企業的青睞,沒有畢業就已被單位提前錄用。這些學生能起到表率作用,可以激勵其他同學努力學習。
5.注重改變考評模式
為了提高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高職院校要改變“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課程的期末考試方式,由原來以考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業務題為主,改為考核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考試題型由原來的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業務題,改為會計實操。可選取某個企業的基本業務,包括從銀行提現、材料采購、生產業務、銷售業務、工資、計提折舊、水電費用核算到期末結轉損益等內容,然后讓學生做一套實賬,登記現金賬、銀行賬、一個總賬和一個明細賬,試算平衡后再編制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雖然實賬考試比較費時費力,加大了教師批改試卷的勞動量,但對于提高學生會計實際操作水平意義重大。
三、結語
要想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會計人才,高職院校就必須與時俱進,構建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要依據企業對會計人才素質的需求,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進一步加大實踐教學改革力度。要通過培養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改變會計專業實訓方式,建立會計技能模擬實訓室,鼓勵學生參加各級技能大賽,注重改變考評模式,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企業輸送更多高質量的會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晞,程杰賢.高職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與實踐教學改革——以基礎會計核算為例[J].職教論壇,2015(20).
[2]侯婷婷,徐建群,吳倩.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探索之課程教學改革[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3).
[3]鄧昊.技能大賽推動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分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7(02).
[4]尹潔.應用型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問題分析及反思[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12).
[5]劉珍.關于高職院校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創新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