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慧
摘 要:小學階段在學生的一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一時期,如何在班級管理中培養、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是現代班主任必須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文章闡述在班級管理中要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指出班主任要更新班級管理理念,輪換班級干部,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級管理中,積極與學生家長合作。
關鍵詞:班主任;管理模式;核心素養;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451.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2-0022-0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促進一個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礎。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于班主任來說至關重要。本文主要對基于核心素養的班級管理模式進行探討。
一、班級管理中要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對學生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價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與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從指標選取上看,它既注重學科基礎,也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備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因此,如一個人德不配位,即使知識文化儲備再豐富,學位學歷再傲人,也是成就不了一番偉業的。中國歷史上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例子,如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頭號大漢奸汪精衛就是一個例子。汪精衛幼年接受家塾的傳統教育,曾獲番禺縣試第一名,考取留日法政速成科官費生,赴日留學。當時正是革命蓬勃發展之時,汪精衛加入了革命派行列,在革命黨人中贏得較大的聲譽。可就是這樣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抗戰時期沒有抵制住誘惑,在思想領域奴化淪陷區人民,背叛祖國和人民為日本人服務。直到現在,汪精衛還一直被國人所唾棄。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才。
二、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的策略
1.更新班級管理理念
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理念直接決定著班級管理制度與模式,因此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理念一定要與時俱進。并且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理念必須從傳統的“應試教育”轉變過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班主任不僅要注重本班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在品德、思想等方面關注學生。在課外時間,班主任要多與學生進行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對于學生的一些負面想法,班主任要及時幫助學生化解,以避免產生不良的后果。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以成績作為唯一的參考來評價學生。如六年級的班主任李老師,他在班級管理中能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和評價學生,不只把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指標和參照。課下,李老師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從運動會、文藝表演等各項活動中對學生的能力進行了解,并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班級榮譽感、參與感和處事方式等進行全面的評估。那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并不是壞學生,他們的班級榮譽感、思想道德品質并不比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差。同樣,那些成績好的學生也不都是完美的學生。李老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關心關愛班級的每一名成員,值得大家去學習。而且李老師的這種班級管理方式緊跟時代的發展,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極強的參考價值。
2.輪換班級干部
班干部的選拔和任用也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方面。如果拿一棟房子來比作班級,那么班干部就是構成這棟房子的骨架結構,支撐起房子的整體。班干部對班級學生的管理滲透在各個方面,對整個班級的班風建設、學習氛圍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班干部的任用上要多下功夫。班干部需要輪換,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有了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這種班干部輪換的模式不僅可以遏制部分班干部恃寵而驕的狀況,也能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班級管理的復雜性和困難程度。平時經常搗蛋的個別學生做了班干部后,體會到班級管理的難度后,會換位思考,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學習,不再擾亂班級的秩序。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以采用輪換值日班長的制度,讓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這樣,按照學號順序,班上的每個學生都能有一天當值日班長管理班級秩序的機會。
3.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級管理
班級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學生的身心發展必然會受到班級的影響。所以,班主任要利用好這個陣地,將班級管理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班主任要通過平時的觀察、與學生間的互相交流、和其他任課教師溝通交流等,掌握學生日常的學習狀況和思想動態,提高工作的預見性,準確掌握學生的情感、心理變化,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日常的班級教學管理中去,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學生的個性發展。首先, 班主任可以借助晨會、班隊會、心理健康課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給學生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些方法。例如,班主任要教會學生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怎樣調節不良情緒,如何克服自負,怎樣互相學習,關心和鼓勵等,讓他們有意識地在班集體中規范自己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班主任也可以在班級內建立心理知識角,放置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資料或書籍,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來學習和閱讀,加強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其次, 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努力營造平等、和諧的班級氛圍,確立共同的奮斗目標,用集體的力量影響、感染學生,使他們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最后,班主任要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在德育過程中,班主任要言傳身教,起到榜樣示范作用,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懂得做人的道理,使學生的道德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4.積極與學生家長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要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就要與家長加強溝通,有效配合。當前,每個家庭都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對孩子的期望也很高,這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過大,出現厭學等心理問題。有些家長盡管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是由于不具備專業的心理教育知識,面對問題時會手忙腳亂,從而對孩子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班主任要定期召開家長會,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狀況,認識到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鼓勵、引導家長積極投身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家庭。在家長會上,班主任要集中給予家長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業輔導,教給家長正確的育人方法。班主任還要指導家長讀一些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書籍,讓家長從書中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正確引導孩子向健康的方向發展。除了召開家長會,班主任還可以通過微信、QQ、電話、登門家訪等方式,及時從家長那里了解問題學生近期的心理動態和行為表現,并把學生在校情況反饋給家長,共同探討,形成一致的教育方法。
三、結語
總之,班級是學生在學校學習和活動的主要場所,與學生自身的文化修養、道德品質、學習能力和價值體系等息息相關。班主任要在班級管理中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更新班級管理理念、輪換班級管理干部、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級管理、積極與學生家長合作等方式,構建良好的班級環境,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成長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云.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班級管理思考[J].江蘇教育,2018(47).
[2]王媛媛.核心素養與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J].文教資料,2019(03).
[3]戚逍逍.基于核心素養的班級德育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實踐[J].中小學班主任,2018(06).
[4]張富強.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試題與研究,2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