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祿德 邢曉霞
摘 要:文本細讀能引導學生感知語言的內涵,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方向容易出錯,經常出現肢解文本現象,導致學生對文章的美感缺乏認識。文章首先提出文本細讀的重要性,進而闡述文本細讀應注意的問題,最后提出改進文本細讀的策略,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語文教學;閱讀教學;文本細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0-0044-02
文本細讀不僅能使學生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還能培養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隨著教育現代化的推進,人們對語文閱讀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以創新的思路看待文本細讀,避免使語文教學出現程式化問題,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發展。為了解決文本細讀中的問題,教師應認真分析當前語文教學現狀,以創新思維設計教學方案,在文本細讀中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促進語文教學發展。
一、開展文本細讀的重要性
文本細讀,顧名思義是指圍繞文本進行細致的解讀,通過對上下文詞句的揣摩分析文本內涵,讀懂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使閱讀者感受語言的魅力。文本細讀強調全面、深入地分析文章,通過文本語言了解作者思想,充分肯定語言的作用。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能促進學生對語言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在特定語境中分析文章,學會靜心閱讀、認真思考,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手段。通過文本細讀,學生能感知語言的精妙,感悟語言的內涵,可以逐漸提高語言的創造性,增強寫作能力。
二、文本細讀應注意的問題
一要避免過度拓展資源。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容易出現過度拓展的問題,即花費過多時間用于表演、游戲,卻忽略對文本的細致分析,導致學生只注重課外知識,忽略對閱讀材料的品讀,對文章的理解不深刻。二要把握整體文本價值。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迎合學生興趣,著重講解有趣的內容,忽略對文本整體的分析,不利于學生關心文本結構,思考文本背后的思想。三要重視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文本細讀是對文字意境與作用的研究和琢磨,教學過程通常比較單調,導致部分學生很難提起興趣。教師要運用有趣的提問、表演等互動方式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改進文本細讀的相關策略
1.專注文本語言,合理拓展資源
教師要重視課文內容的價值,引導學生專注文本語言進行閱讀,并在閱讀之后進行資源拓展,開發學生思維。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引入課外資源能夠幫助學生夯實知識,掌握文本內容,同時還能激發學生想象力,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比如,教學《紙的發明》時,教師可先安排學生閱讀課文,標出段落,在空白處寫明每段講述的內容,隨后帶著學生細讀課文。在閱讀過程中,要講解課文中出現的生字、多音字,這時可以適當引入簡單的課外知識。比如講到“倫”字時,可以引入有關蔡倫的知識,便于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內容。讀完課文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析,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歸納總結情況。遇到生詞時,要與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要選用課文中的詞。例如,“搗爛成漿”中的“搗爛”為什么不能是“打爛”“敲爛”?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古人常使用的工具,讓學生體會“搗”這個字的動作,從而準確理解課文內容。
在本課的文本細讀教學過程中,引入的資源較少,始終以課文為主。這能讓學生遵循一定的規律學習語文知識,學會有條理地閱讀,也能培養學生的寫作技巧。
2.整體把握文本,促進美文感悟
文本細讀并不是對每個段落、每個生字的單獨剖析,而要注重把握文本整體,分析每部分知識時都要與文本主題結合,深化學生的感悟,使學生學會有效表達。在講解每個段落的內容時,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將重要段落內容與主題相結合,使整個細讀過程更緊湊、更全面,能緊貼課文主題。比如,教學《荷花》時,教師講解第四自然段就不能脫離原文,而要結合前面講述的荷花的特點進行分析。前面提到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第四自然段提到“翩翩起舞”“隨風飄動”“停止了舞蹈”。作者自我想象的一朵荷花都有這么多的動作,那滿池的荷花該有多美啊。對這一段的講解也要密切聯系主題,讓學生對荷花的美多一層想象,可以真切感受到如夢一般的美景。
細讀并不是支離破碎地進行閱讀,而要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礎上深入分析,這樣才能不偏離主題,從全局把握文本,深刻感悟文章所要傳遞的思想。在把握文本整體思想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關鍵詞、形象的比喻開展教學,使學生進行合理聯想,鍛煉思維能力。
3.分層次細讀,挖掘文本價值
程式化教學不符合文本細讀的要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建立一條串聯全文的線索,可以是一個問題,也可以是一個關鍵詞,借助這條線索進行有層次的細讀,不僅能拓展教學深度,也能有效吸引學生,使閱讀教學更有生氣。比如,教學《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時,教師可以抓住本文的中心內容即兩位主角的性格特點提出問題:“什么樣的人是急性子?你能從哪些方面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呢?”接著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進行分析,找出作者對性格特點的描述。閱讀第一自然段之后,學生發現顧客一口氣說了很多話,他說自己“性子最急”,看來從語言中能體現出顧客的性格。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分析各自然段中的對話、動作、神態,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課文。通過逐個段落的細讀,學生能掌握整個故事脈絡,也能學會如何分析課文,在品味語言中獲取知識。
在開展文本細讀時,教師首先要抓住文章的線索,同時要確保線索對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性格特點,就足以吸引學生。在講解其他文章時,也可以從邏輯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入手。只要能貫穿全文,點明主題,就能起到促進教學,體現文本價值的效果。
4.豐富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興趣
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設計,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想激發學生的興趣,營造文本細讀過程中的互動氛圍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避免文本細讀成為圈畫重點、完善筆記的“滿堂灌”,而要根據教材合理創新,可用分角色朗讀、游戲、提問等形式活躍課堂,啟發學生反復閱讀,認真分析。比如《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這篇課文中有大量的對話,非常適合分角色朗讀。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安排學生朗讀,這樣既能滿足學生的表演欲望,也能活躍課堂氛圍。課堂上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表現機會,以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思考。比如,教學《白鵝》時,可以邀請學生分析白鵝的特點,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看見的白鵝,還可以給大家演一演。學生找到描述白鵝特點的文字后就能發現,文章是先介紹特點,再具體描寫,這樣就能順利總結出文章的結構特點。
文本細讀很容易變成枯燥、單調的咬文嚼字,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活躍課堂,比如為學生創設閱讀情境,展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景色、音樂,讓學生調動多感官學習。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改善課堂上的互動效果,使學生緊跟教師的教學步伐,積極互動,認真思考。
四、結語
近些年,文本細讀方法逐漸應用于語文課堂,幫助學生更全面、更細致地學習課文。文本細讀符合素質教育要求,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教師要結合青少年學生的特點合理設計教學方案,做到專注文本語言、合理拓展資源,整體把握文本、促進美文感悟,分層次細讀、挖掘文本價值,豐富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興趣。要以課文為中心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以先進教育思想促進語文教學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白云.淺談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策略[J].課堂內外,2019(07).
[2]秦朝暉,傅書華.文本細讀:語文教學密碼[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4(04).
[3]徐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6(35).
[4]林雍.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意義及方法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