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紅
摘 要: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實施“樂學”策略,有利于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思考和學習,活躍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學習動機。文章對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樂學”策略進行研究,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信息技術;“樂學”策略;教學效率;教學質量;信息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2-0126-02
信息技術已成為中小學教育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實施“樂學”策略,能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與思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因此,教師要積極運用“樂學”策略,增強信息技術教學的趣味性,點燃學生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一、“樂學”策略概述及其作用
1.“樂學”策略概述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趯W習的三重境界中,樂學的境界最高。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快樂的情感對人的生理、血液循環、消化、認知和社會活動等能產生積極的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樂學”策略,能活躍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具體而言,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學習和探索中,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2.“樂學”策略的作用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應用“樂學”策略具有以下作用。第一,能活躍課堂氛圍?!皹穼W”策略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增加師生的互動交流,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讓課堂教學充滿樂趣,課堂氛圍更加活躍。第二,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皹穼W”策略應用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和形象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真正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第三,能提高教學效果。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樂學”策略,可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認知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二、“樂學”策略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細化教學目標
在“樂學”教學模式下,設計教學目標是關鍵,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具體來說,在“樂學”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充分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實際,科學設計教學目標,以明確教學方向和教學任務。以“WPS”一課教學為例,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如下教學目標。第一,對文檔進行認識,并對基本的文檔寫作進行熟悉,例如,編輯文字、認識文檔的多種功能等。第二,對表格進行認識,并熟悉表格中的各項功能、表格的制作方法等。第三,對幻燈片進行認識,學習制作幻燈片的方法。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多媒體教學,先進行示范,然后再指導學生對文字進行編輯,對表格進行制作,教學生幻燈片的制作方法。采用多媒體教學,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
2.豐富教學內容
在“樂學”教學模式下,教師可結合教材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以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知識視野,激發學生信息技術學習動力。具體而言,在豐富教學內容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上課之前,詢問學生一些問題,諸如“最近有沒有什么好的軟件”“同學們最近有沒有關注最新的游戲”等,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學習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能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信息技術的學習中。
3.開展生活化教學
信息技術課程具有極強的理論性,且這些理論知識非常抽象、枯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極大的困難。在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常常是針對某一個教學內容,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為學生進行講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僅課堂教學效果不好,還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在“樂學”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可充分借助理論聯系實際的途經,對教材中的內容和知識進行延伸,使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以降低信息技術理論的學習難度。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下,信息技術課堂充滿生活氣息,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例如,在“信息獲取、處理和交流”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借助生活化教學模式,布置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內容作為課堂作業。同時,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基礎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等因素,將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
4.開展游戲化教學
在以往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無法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可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愛玩游戲的天性,采取游戲化教學,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增強信息技術學習的趣味性。例如,在“Dreamweaver的應用”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借助拼圖游戲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學習相關知識。
5.引進競爭機制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點燃學生學習熱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引進競爭機制,引導學生在競爭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同時,在競爭的過程中,學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動力。例如,在“漢字的輸入”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舉行“打字擂臺賽”,引導學生在競爭的環境中完成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又如,在“軟件安裝”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游戲軟件安裝比賽,引導學生在競爭中完成這一知識內容的學習。
6.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課程實踐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例如,在“利用圖標呈現分析結果”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各小組自主選擇學習資料,并在合作、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完成這一知識內容的學習。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能實現優勢互補,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和信息素養。
7.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學氛圍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鑒于以往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的狀況。在“樂學”教學模式下,教師要致力于良好教學氛圍的創設,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參與課堂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具體而言,教師在創設教學氛圍時,一方面要更新和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激活學生課堂學習活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另一方面要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互動,引導學生在良好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完成相關知識內容的學習。
三、結語
總之,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實施“樂學”策略,有利于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思考和學習,活躍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學習動機。因此,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借助“樂學”教學模式,細化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開展生活化教學、游戲教學,引進競爭機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包雪松.信息素養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培養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9(10).
[2]聶璐.游戲化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7(09).
[3]蘭海源.合作學習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
[4]盛立舉.關于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的幾點建議[J].基礎教育研究,2013(18).